【摘 要】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于是,對話教學這一開放、多元、互動的教學形式正逐漸發(fā)展成為閱讀教學的主流。但是,從實踐的角度看,很容易因話題設(shè)置不當致使閱讀活動飄浮游移、膚淺而流于形式。因此,筆者認為,有效話題的建構(gòu)應(yīng)該緊扣文本特點,通過解構(gòu)文本,整合文本,進而精心設(shè)置閱讀話題,使其起到“牽一發(fā)而動全身”的效果,獲得閱讀教學的最佳突破。
【關(guān)鍵詞】
小學語文 閱讀教學 有效對話
課堂上是你說,我說,大家說;一片“對話”,熱熱鬧鬧,但靜心一想,此種“對話”“熱鬧”缺乏深度,缺少質(zhì)量?!皩υ挕背闪诉^去“串講串問” “師問生答”的翻版,致使閱讀教學走入了“對話”的誤區(qū)。因此,如何匡正此類“純粹的對話”傾向成了現(xiàn)階段不少語文教師研討的熱點。筆者以為,閱讀教學離不開話題的存在,閱讀話題的散漫是導致課堂“侃大山”的重要原因,要從根本上改變這種“外熱內(nèi)寒”流于形式的現(xiàn)象,構(gòu)建有效的閱讀話題是關(guān)鍵。下面,筆者結(jié)合教學實例試述兩種閱讀話題的建構(gòu)策略:
一、新奇性話題建構(gòu)——叩擊興奮點,激起親近文本的熱情。
“人類對新奇的事物,在審美上,有一種陌生化的幻覺美。”(著名美學家朱光潛語)同理,教師在建構(gòu)閱讀話題的時候,要善于叩擊學生的思維興奮點,喚起學生喜出望外的新奇之感,他們便會調(diào)動起所有的熱情去“傾聽”文本的聲音,觸摸文本的內(nèi)涵。這樣,對話就有了一種強烈的內(nèi)驅(qū)動力。
如王崧舟《只有一個地球》教學片段——
師:美國有家世界著名的雜志《時代周刊》聽說過嗎?
生:聽說過!
師:哦?它是在美國發(fā)行的,是英文寫的(眾笑)它每年都評出一位新聞人物,評出來的肯定是這一年最優(yōu)秀的人物。評選人物——圣安東尼·威廉斯知道嗎?
生:不知道。
師:不知道是正常的,知道是不正常的。(眾笑)震驚世界的“9.11”事件知道嗎?
生:知道。
師:這知道是正常的。(眾笑)他帶領(lǐng)華盛頓人民三年內(nèi)恢復了正常的社會秩序。1979年的年度新聞人物是鄧小平,因為他發(fā)表了南巡講話,開創(chuàng)了中國的新紀元。1998年,評選了一位特殊的“年度新聞人物”,所有的人都目瞪口呆,知道是誰嗎?想知道嗎?
生:想。
師:(點擊課件,出示旋轉(zhuǎn)的地球)是什么?
生:(地球——地球——地球——)
師:吃驚嗎?為什么?
生:以前都是評選人,為什么選地球?以前為什么不選它?
生:不是人,為什么選?如果地球是人,也就是全球60億人,而不是一個人。
師:聽得懂嗎?時代周刊是不是搞錯了,想知道嗎?真的?答案就在這篇文章里。
這個片斷中,教師以“《時代周刊》新聞人物評選”為話題,引發(fā)了學生強烈的閱讀期待:地球不是人,為什么要將它評為《時代周刊》的年度人物?此刻學生產(chǎn)生了一種“欲罷不能”的探究閱讀心理,在這種探究欲望的驅(qū)使下,學生很快地進入了與文本廣泛而自由的對話中。這樣的閱讀話題,對學生來說肯定是陌生而新鮮的,學生會興致勃勃地從字里行間捕捉自己所關(guān)心的信息。當然,新奇性的閱讀話題建構(gòu),要貼近文本,服務(wù)文本,切忌一味求新而流離文本。
二、情感性話題建構(gòu)——編織情感線,牽引探究文本的心靈之旅。
情感是語文的底色。古人云:“夫綴文者情動而辭發(fā),觀文者披文以入情。”入選語文課本的多數(shù)文章,文質(zhì)兼美,情感濃烈,通篇跳動著作者的脈搏,字字是真善美的音符,句句是作者的心血。這樣的課文,教師最難以把握的是課文的情感基調(diào)。要想引領(lǐng)學生和這樣的文本進行高質(zhì)量的對話,教師要琢磨如何以動情的語言,豐富的表情,傳達作者的情思,撥動學生的心弦,從而創(chuàng)設(shè)一種和文本互為和諧的情境,建構(gòu)一個以情動人的閱讀話題,為學生與文本的深層對話打下良好的基礎(chǔ)。
如王崧舟《一夜的工作》教學片段——
師:同學們,一年有許多個日子值得咱們?nèi)ゼo念。有那么一個日子,應(yīng)該讓我們終生牢記!1998年3月5日,這一天,是我們敬愛的周恩來總理誕辰100周年的日子。就在那一年,有一位叫宋小明的詩人,懷著對總理的無限崇敬和愛戴,寫下了這樣一首詩——
(課件展示,師有感情地誦讀《你是這樣的人》)
(生熱烈鼓掌)
師:請讀一讀宋小明為總理寫下的這一首詩,讀一讀,詩的什么地方感動了你?
生1:詩里寫了這么多“你就是這樣的人”,說明詩人非常愛戴周總理。
生2:“把所有的傷痛藏在你身上 ,用你的微笑回答,你是這樣的人?!币驗檫@里,總理把傷痛藏在自己身上,他用微笑回答。
師:不是一點點傷痛,而是——(生跟著說:所有的傷痛),有哪一位能把所有的傷痛都藏在自己的身上?(學生情緒激動)
生:“把所有的心裝進你心里,在你的胸前寫下 ,你是這樣的人?!?/p>
師:你感動嗎?為什么?
生:因為他把所有的心裝在他心里。
師:(點頭肯定)為什么詩人會寫下這樣的詩句?究竟是總理的什么感動了這位詩人?我們一起走進總理的一夜。請大家拿起課本,大聲朗讀《一夜的工作》。讀完總理的一夜后,假如請你用一個詞表達你的感受,你想用什么詞語?明白嗎?
眾所周知,《一夜的工作》是王崧舟“詩意語文”的經(jīng)典課。片段中,他用富有磁性的聲音,激情而內(nèi)斂的情感,抑揚頓挫地朗誦宋曉明的詩,一下子把人們對總理的懷念、愛戴、崇敬之情展示在了學生面前,營造了“未成曲調(diào)先有情”的詩一般的情感氛圍和基調(diào)。有了這樣的閱讀話題,有了這樣的情感共存點,孩子們就能充實地,自主地,舒展地親近文本,進而經(jīng)歷溫暖而百感交集的心靈旅行,享受學習的美麗與精彩。
力學家阿基米德說:“給我一個支點,我就能撬動整個地球?!?這句名言表明,撬動地球不難,關(guān)鍵在于選好一個支點。無疑,有效的閱讀話題是閱讀課堂牢固的支點,是激活高質(zhì)對話的引擎,是閱讀教學成功的突破口。它的產(chǎn)生常常是“眾里尋她千百度”后的“驀然回首”,但愿所有醉心于語文教學的同行能從上述實例中舉一反 三,觸類旁通,共同探尋閱讀話題的建構(gòu)真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