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下肢動脈閉塞癥是動脈粥樣化的重要肢體表現(xiàn),其發(fā)病率更是居高不下,流行病學統(tǒng)計顯示我國下肢動脈閉塞性疾病發(fā)病率高達12%~20%。本文通過對62例(89條肢體)下肢動脈閉塞性疾病患者的多普勒檢測與同期動脈造影對比分析,探討多普勒動脈超聲在下肢動脈閉塞性疾病診斷中的作用。
關鍵詞:多普勒動脈超聲;下肢動脈閉塞性疾病 ;診斷
【中圖分類號】R730.41 【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2-3763(2014)01-0098-01
下肢動脈閉塞癥是動脈粥樣化的重要肢體表現(xiàn),其發(fā)病率更是居高不下,流行病學統(tǒng)計顯示我國下肢動脈閉塞性疾病發(fā)病率高達12%~20%[1]。因血管壁上脂質斑塊沉淀堆積,而使其變得變得僵硬和狹窄,狹窄逐漸嚴重后甚至出現(xiàn)完全閉塞。當供應下肢的動脈發(fā)生狹窄或阻塞后,下肢就無法獲得足夠的血液或氧氣,少量運動即感到下肢勞累和疼痛,甚至發(fā)生足部缺血壞死年齡是PDA的首要危險致病因素,隨著年齡的增長其發(fā)病率升高。動脈造影是診斷的金標準,但它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如不能反復檢查,費用昂貴等。動脈多普勒超聲作為無創(chuàng)性血管檢測技術已得到廣泛應用。本文通過對62例(89條肢體)下肢動脈閉塞性疾病患者的多普勒檢測與同期動脈造影對比分析,探討多普勒動脈超聲在下肢動脈閉塞性疾病診斷中的作用。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本組患者共62例,其中男性51例,女性11例。年齡16~82歲,平均56.6歲。在89條肢體中,雙側為67條,單側為22條。合并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37例。大部分患者肢體發(fā)涼、發(fā)麻、無力、疼痛來就診,少數(shù)患者因間歇性跛行、皮膚發(fā)黑、潰爛、傷口經(jīng)久不愈來就診。
1.2多普勒動脈檢查:多普勒動脈檢測儀(Rheo?Dopplex Ⅱ,亨特萊有限公司生產(chǎn))有兩個探頭,分別為5MHz和8MHz。
檢測要求是,病人平躺在床上,室溫在25℃左右,在檢查前,把手機和手表等物除去。如果剛做完劇烈運動,則需要先休息5~10min,等呼吸心率相對平穩(wěn)后再進行檢查。先測出兩上肢肱動脈壓,記錄下較高的數(shù)值。再用探頭分別描記出隨心動周期變化的動脈頻譜圖,并測量下肢4個階段動脈壓,綜合血流聲音、PI搏動指數(shù)分析,最后判斷出肢體缺血部位、范圍及程度。
在描記過程中,探頭應與皮膚呈30~45°,指向近心端,并且調整探頭位置以獲得最強信號。下肢需要描記出7個部位動脈的波形,分別為:髂動脈,股總動脈,股淺動脈,動脈,脛前動脈,脛后動脈,足背動脈。測壓時將袖帶分別綁于股上、膝上、膝下、踝部。股上和膝上用寬10cm的袖帶,膝下、踝部用寬12cm的袖帶。袖帶綁在哪個位置,測得的壓力就是那里的壓力,即股上代表股淺動脈壓力,膝上代表動脈壓力,膝下代表脛前動脈壓力,踝上代表脛后或足背動脈壓力。一般認為相鄰節(jié)段壓力差>20mmHg具有顯著意義。
1.3 診斷方法:正常多普勒動脈流速波波形為三相波[1]。第一相:正相流速波,為心臟收縮期射血引起的前進血流。其特點為流速快速上升,達到峰值后快速下降。第二相:反向血流波,為心臟舒張早期的血液返流。第三相:第2次正相血流波,為舒張晚期動脈壁彈性回縮產(chǎn)生是前進血流,也稱彈性波。多普勒動脈流速波波形隨動脈病變而變化。當動脈發(fā)生粥樣硬化性病變時,其遠端的動脈流速波的第一相出現(xiàn)波峰和下降早期的輕微變化。當動脈狹窄逐漸增加,流速波的第二相逐漸消失。當動脈狹窄程度進一步加重以至閉塞時,流速波第一相上升速度減慢,波峰圓鈍,波形從搏動性逐漸變?yōu)檫B續(xù)性。
2結果
動脈多普勒在診斷下肢動脈閉塞性疾病準確性可高達90%以上
3討論
經(jīng)上述統(tǒng)計,動脈多普勒診斷下肢動脈閉塞性疾病為臨床的診斷、治療、手術方式的制定以及手術的愈后都提供了有價值的依據(jù)。同時它具有幾個優(yōu)勢:經(jīng)濟、方便、費用低、可反復檢查、可動態(tài)觀察。
下肢動脈閉塞性疾病主要包括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下肢動脈血栓、血栓閉塞性脈管炎[2]。眾所周知,下肢動脈閉塞性疾病診斷的金標準是動脈造影,但動脈造影屬創(chuàng)傷性檢查,而且對碘過敏者也屬禁忌。而多普勒動脈超聲具有經(jīng)濟、方便、準確、費用低、可反復檢查、可動態(tài)觀察的優(yōu)點,為臨床的診斷、治療及手術方式的制定提供了有價值的依據(jù)。本組診斷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診斷符合率100%、下肢動脈血栓診斷符合率100%、血栓閉塞性脈管炎診斷符合率93%。
本組漏診1例血栓閉塞性脈管炎患者,男39歲,1年前主訴雙小腿不適,發(fā)麻,行動脈多普勒檢測,雙側踝肱指數(shù)分別為0.91和0.93,當時診斷為雙下肢動脈功能正常。1年半后,患者癥狀加重再次來就診,行動脈多普勒檢測,雙側踝肱指數(shù)分別為0.78和0.69。動脈造影示脛前脛后足背動脈管壁呈毛糙樣改變,診斷為血栓閉塞性脈管炎。經(jīng)分析1年前患者來就診時可能處于疾病初發(fā)階段,踝肱指數(shù)稍有下降,處于臨界值,但未給予重視。以后吸取經(jīng)驗,對于這樣的患者,尤其是有吸煙史者,應注意讓患者定期復查,以免錯過治療最佳時機。其余病例與動脈造影比較完全一致
雖然,動脈多普勒在診斷下肢動脈閉塞性疾病準確性很高,但在顯示動脈血管整體、確定閉塞部位的準確性方面不如動脈造影,動脈造影可全面觀察肢體動脈的整個框架,對血管狹窄和閉塞一目了然[3]。經(jīng)統(tǒng)計,動脈多普勒在診斷下肢動脈閉塞性疾病部位準確性可高達90%。由于多普勒探頭只能探測某部位的血流信號,不能顯示管腔內(nèi)形態(tài),近段閉塞的患者,遠端容易受側枝循環(huán)的影響。如側枝循環(huán)良好,造成動脈兩端無壓差,容易誤診。
在決定手術治療的患者中,術前需行動脈造影檢查,明確血管閉塞的部位和范圍,而術后觀察應用多普勒動脈超聲即可。多普勒動脈超聲可以觀察肢體遠端的血運情況,與造影的診斷信息綜合分析,可以用來確定手術方案。
總之,隨著多普勒動脈超聲檢查者經(jīng)驗的積累,其診斷率也將提高,我們認為,多普勒動脈超聲作為一項無創(chuàng)、經(jīng)濟、準確、可反復、可動態(tài)觀察動脈的檢查方法,為臨床的診斷、治療、手術方式的制定以及手術的愈后都提供了有價值的依據(jù)。在理解它的局限性的基礎上,多普勒動脈超聲是一種令人滿意、可靠的無創(chuàng)檢測方法。
參考文獻
[1]汪忠鎬,張建,谷涌泉.實用血管外科與血管介入治療學[M].第1版.北京:人民軍醫(yī)出版社,2004.72.
[2]王芳軍,周偉生.中西醫(yī)結合介入治療下肢閉塞性血管病[J].中國中西醫(yī)結合影像學雜志,2003,1(1):27-30.
[3]張旭東,蘇滿玉.彩色多普勒超聲在下肢動脈閉塞性疾病診斷中的作用[J].中國中西醫(yī)結合影像學雜志,2005,3(3):224-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