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探討超聲在診斷腸梗阻疾病中的臨床價值。方法 :采用彩超儀器是美國GElogiqe或日本東芝,Nemio17儀器,實時彩色超聲顯像儀,探頭頻率:3.5 MHz~5 MHz,對患者進行腹部檢測。結果 :14例患者中7例為不完全性腸梗阻,2例為完全性腸梗阻,2例為行剖腹產后腸麻痹性腸梗阻,3例腸梗阻同時發(fā)現(xiàn)低回聲光團,典型者橫切面呈假腎征,經外科手術病理報告證實為結腸腺癌。結論 :利用超聲檢查腸梗阻意在嘗試使超聲成為臨床診斷腹部疾病的常規(guī)手段之一。
關鍵詞:超聲;腸梗阻;應用
【中圖分類號】R730.41 【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2-3763(2014)01-0056-01
任何原因引起的腸內容物通過障礙統(tǒng)稱腸梗阻。它是常見的外科急腹癥之一。有時急性腸梗阻診斷困難,病情發(fā)展快,常致患者死亡。梗阻傳統(tǒng)判斷方法是X腹部平片、X造影術,同時依據病史、體征來給予診斷。近年來超聲技術不斷發(fā)展,高頻、寬頻探頭的使用和診斷領域不斷擴大,我們利用超聲檢查腸梗阻意在嘗試使超聲成為臨床診斷腹部疾病的常規(guī)手段之一。本文總結了2013年至2014年經超聲檢查,并經臨床證實的28例腸梗阻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組28例患者均為我院住院患者,年齡25歲~65歲,平均40歲。其中男性18例,女性10例。臨床癥狀上腹部或下腹部陣發(fā)性痛、惡心、嘔吐。查體上中腹或下腹、臍周壓痛,反跳痛不明顯,莫菲氏征(-)。下腹痛的女性患者應排除宮外孕。腹部叩擊鼓音,腸鳴音存在。病史:14例患者既往有腹部手術史,4例患者行剖腹產術后,2例腸疝,2例糞石,6例患者同時發(fā)現(xiàn)右下腹包塊。全部病例經臨床治療和手術病理結果證實。
1.2 使用儀器與方法
采用彩超儀器是美國GElogiqe或日本東芝,Nemio17儀器,實時彩色超聲顯像儀,探頭頻率:3.5 MHz~5 MHz。檢測時囑患者憋尿,平臥位,通過縱切、橫切及扇掃觀察腸腔回聲及蠕動情況。
2.結果
28例患者中14例為不完全性腸梗阻,4例為完全性腸梗阻,4例為行剖腹產后腸麻痹性腸梗阻,6例腸梗阻同時發(fā)現(xiàn)低回聲光團,典型者橫切面呈假腎征,經外科手術病理報告證實為結腸腺癌。腸梗阻的聲像圖表現(xiàn):在腹腔內探及大片擴張明顯的腸管,腸壁增厚,擴張腸管內見氣體強回聲,擴張增寬的腸管內積液明顯,呈多囊樣改變,腸管無回聲區(qū)內可見雜亂強回聲光團,不規(guī)則塊狀光斑、條狀物反射、飄浮、腸蠕動明顯、頻率加快。沿擴張腸管追蹤檢查,當出現(xiàn)梗阻以下部位腸管癟陷處可見低回聲光團。4例術后腸麻痹性腸梗阻患者則出現(xiàn)腸管全程擴張,但腸蠕動明顯減弱。
3.討論
3.1超聲檢查優(yōu)點
既往臨床檢查診斷腸梗阻第一選擇為X腹部平片、X造影術。但多次X線復查會給患者帶來一定的輻射損傷,而超聲檢查無創(chuàng)且對人體無損傷、無痛苦、迅速準確、可反復檢查實施動態(tài)追蹤觀察。隨著超聲儀器不斷改進,高頻和寬頻探頭的使用,結合腸梗阻臨床癥狀,超聲檢查發(fā)現(xiàn)持續(xù)腸管擴張、積液者即可明確診斷腸梗阻。
3.2聲像圖特點
在腹腔內探及大片擴張的腸管。梗阻部位以上,小腸擴張大于3 cm,結腸大于6 cm。腸腔積氣、積液,腸壁變薄。腔內可見氣體的較強回聲及腸內容物的雜亂光點、絮狀物或不規(guī)則塊狀光斑、條索狀反射,多個并列擴張腸管液體明顯而形成多囊狀液性暗區(qū)改變,漂浮的腸管蠕動明顯。梗阻處腸黏膜水腫,腸壁增厚,腸蠕動增強或減弱,腹腔可見液性暗區(qū)。沿擴張腸管向下追蹤檢查見梗阻以下腸管癟陷處低回聲光團。麻痹性腸梗阻則呈全段腸管擴張,腸蠕動明顯減弱或消失。
3.3梗阻部位的判斷
超聲診斷腸梗阻的意義就在于能夠確定腸梗阻的程度、部位、病因。因此,在腸梗阻的診斷中,應常規(guī)進行腹部超聲檢查,特別是X線檢查陰性而臨床懷疑的病例,進行超聲檢查尤為重要。
3.4 腸梗阻的病理特性
根據腸梗阻的病理特性腸腔內容物不能正常向下運行通過。由此造成腸管擴張,大量積氣積液,基于其聲學原理,正常腸腔內充滿氣體時,超聲表現(xiàn)為多重氣體反射回聲。而因腸粘連、疝氣、腫瘤等因素形成梗阻時,腸內容物無法通過梗阻部位,最初結果是腸管的擴張,腸腔內大量液體不能被吸收,而潴留于腸腔或滲出形成大量的腸內積液,由此形成很大反差的聲像圖特征,隨著擴張加重腸腔內壓力增高,影響到腸腔血液循環(huán),導致腸黏膜受損,使腸壁增厚。
4.小結
腸梗阻是外科常見的急腹癥。以往該病主要依賴X線檢查診斷,盡管特異性較強,診斷符合率較高,但與其他影像檢查法比較,除了對人體固有的放射性損害外,還有其自身的局限性,對早期輕度的腸梗阻腸腔內無液體時,容易漏診。其次是部分病例雖有積液、積氣,但腹腔內大量液體遮蓋時不易顯示。隨著超聲診斷技術的不斷提高和診斷領域的不斷擴大,超聲診斷腸梗阻被廣泛應用。正常人空回腸在舒張時內徑為2.0~2.5 cm,結腸內徑5 cm左右,大于此內徑,且伴有腸腔積液、積氣,腸黏膜皺襞水腫增厚、腸壁增厚或變化不大、腸蠕動減弱或亢進可診斷為腸梗阻。超聲檢查不但可診斷早期X線檢查陰性的腸梗阻,而且對明確腸梗阻的病因有重要的提示作用。粘連性腸梗阻,一般有手術、腹腔感染病史。腸壁與腸壁之間粘連,探頭放置粘連處,腸壁無相對運動。有時可以看到強回聲粘連帶,牽拉腸壁。麻痹性腸梗阻,超聲可見全腹腸管擴張,腸蠕動消失。腸梗阻的病因診斷一般沿腸道解剖部位仔細探測,大部分病例可在梗阻腸道的遠端發(fā)現(xiàn)原發(fā)病灶。結腸腫瘤超聲表現(xiàn)常為低回聲腫塊,大部分呈“假腎征”。而腸套疊為高回聲之橢圓形團塊,相間腸壁呈條狀低回聲,橫切面呈“同心圓”樣改變。腸粘連患者常有腹部手術史或腹膜炎病史。超聲圖像上表現(xiàn)為腸管擴張之腸管扭曲,局部可見腸管管壁呈放射狀排列;并見蠕動活躍的腸管回聲,呈“鐘擺樣”或雙向運動。腸內糞塊梗阻則表現(xiàn)為腸管內見不均質的強回聲團塊,后方伴聲影而闌尾及周圍可見腫大的闌尾,有時甚至可見闌尾腔內糞石之強回聲團伴聲影。超聲的不足之處在于:對積氣型的梗阻診斷較困難,對部分轉移性癌腫、腸扭轉等復雜病例難以診斷病因,尚待進一步提高。
參考文獻
[1] Mark B,Taylor,潘國宗.胃腸急癥學[M].第2版.中國協(xié)和醫(yī)科大學出版社,2000:502518.
[2] 周永昌,郭萬學.超聲醫(yī)學[M].第4版.科學文獻出版社,2003:10541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