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書畫藝術中,有一句描述謀篇布局的話比較經(jīng)典,叫做“疏可走馬,密不透風”,就是說空著的地方和著了墨的地方一樣,都是整體的組成部分。一堂精彩的課猶如一幅優(yōu)美的畫,一位高明的教師既要懂得合理安排時間,也要懂得留白,善于留白,留給學生思維的空間和時間.留白,對于講解來說,它是探究;對于收來說,留白是開放;對于教師設計問題來說,它是學生自己發(fā)現(xiàn)和提出問題;對于單解來說,它是多解;對于單純接受來說,它是討論;對于課堂來說,它是課外延伸。適度的留白能極大地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充分展示知識學習過程。
一、留白于教學預設時
課堂教學應是動態(tài)生成知識的過程,學生在課堂上學到的很多東西,并不是由教師事先在教學方案中設計好的,而是隨著學生的即時表現(xiàn)自然生成。因此,在設計教學方案時應適當留白,就像思維一樣,給它一定自由變化的空間,以留在課堂上去即時應對。
著名特級教師吳正憲的課可謂是自然天成,充滿著童趣、樂趣,孩子們愛學、樂學。正是這樣的優(yōu)課,每當別的老師向她索要教案時,她卻十分為難,原因是吳老師的教案上只有寥寥數(shù)言,甚至只寫了幾個簡單的環(huán)節(jié),對于大量在課堂上捕捉到的信息而開展的精彩的教學沒有絲毫說明。當然,吳老師的教學設計上的留白并不等同于我們平時備的簡單的教案。它必須是在教師充分了解學生,對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作出透徹分析,對課堂上可能出現(xiàn)的情況作了詳盡的預測后的留白,看似空白,實則心中有底的一種狀況。同時,它對教師的教學機智,教學功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留白于問題提出時
傳統(tǒng)教法是教師在揭示課題后直接出示學習內容,然后按照預設的方案展開學習,學生接受知識十分被動。如果注重留白意識,教師會充分考慮學生的感受,從尊重學生的角度,不是由老師揭示學習內容,而是把這個權利還給學生,讓學生自己來選擇、篩選學習內容,由學生自己提出要學的問題,變“要我學”為“我要學”,教學效果當然大大不同。
一位教師在教兩步計算應用題時出示:世界杯亞洲區(qū)“十強賽”,中國隊在八輪比賽中客場共踢進4個球,主場比客場多踢進5個球。
師:從這條信息中,你想了解什么?
生1:我想了解中國隊主場踢進幾個球?
生2:我想了解中國隊主場比客場多踢進幾個?
……
然后,教師完整出示:世界杯亞洲區(qū)十強賽,中國隊在八輪比賽中,客場共踢進4個球,主場比客場多踢進5個球,主、客場一共踢進幾個球?
(一位學生輕聲說:這不是讓我們做應用題嗎?)
像上面中的課例,適當?shù)厥褂昧肆舭?,學生多了一些自由,多了一些開放,自己選擇學習內容,確定了學習方向,更有利于能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的發(fā)揮。
三、留白于問題解決時
新課程致力于改變教師滿堂灌,學生死記硬背的現(xiàn)狀,強調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主體性。當問題出現(xiàn)時,教師不要以指導者的面貌急于解決矛盾,而應以組織參與者的身份,組織引導好學生討論,甚至辯論,讓學生自己去經(jīng)歷學習發(fā)現(xiàn)的過程。
如在教“比較 1/2和 1/4 的大小”時,學生爭論不休,主要有三種意見:一種認為 1/2大,一種認為 1/4大,還有一種認為相等。教師并沒有指出哪個正確,沒有提供檢驗大小的方法,而是讓四人小組相互討論,商量有什么辦法來檢驗誰大誰小。學生通過分組合作,動手操作驗證,想了許多辦法。最精彩的是有一位學生用還沒學過的數(shù)學知識“分數(shù)的基本性質”來證明 1/2 是2/4 ,2/4比1/4 大。
多么精彩的回答!試想如果教師沒有留白意識,沒有給學生充足的討論時間,沒有那么開放的問題,會有后來的精彩紛呈嗎?從表面看,教師的空間被壓縮了,成了學習過程的傾聽者,學生不就有更多的機會表達自己的想法了嗎?
四、留白于策略選擇時
新課標允許學生解決問題的策略多樣化,讓不同的學生有不同的發(fā)展。對學生選擇的不同結果,一位優(yōu)秀的教師往往不急于作出評價,而是作一定延遲或退到幕后,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反思,進行自我評價,互相評價,從而得出最優(yōu)策略。特級教師吳正憲在處理平方分米和平方厘米中的一個小插曲,值得我們借鑒。
師:同學們剛才測量了文具盒、課桌及黑板的面積,老師想測量一下整個舞臺的面積,應選取哪個測量單位,怎樣測量?
生:用1平方分米量。
師:好,愿意的同學請自己到前面來,幫老師測量。
大部分同學都站起來,開始測量。只有幾個學習坐在座位上沒有動身。吳老師走到這幾個學生面前,輕聲和他們交流。不一會兒,陸續(xù)有幾位同學停止測量,想走回座位。吳老師馬上上前詢問怎么不量了?學生回答,紙片太小,舞臺太大了。吳老師請他們回到座位上,其他學生見狀,也紛紛站起來,回到座位上,舞臺上還有幾個學生在測量。
師:你們愿意量下去?(生:愿意)
師:好,那你們就繼續(xù)吧。什么時候不愿意了,就自己回座位吧。(轉向已回到座位的學生)剛才我注意到有幾個同學沒去測量舞臺的面積,他們說舞臺面積太大了,而1平方分米單位太小,所以他們不去量。你們中途停下來,是不是這個原因呢?(生:是)
師:面積單位太小,怎么辦?
生:找更大一點的面積單位。
這時那幾個學生也返回座位,只有一個學生還在不停地測量。吳老師轉向那個學生。
師:你都累得滿頭大汗了,你還愿意量下去?(生:愿意。)
師:那好,你就量吧。我們繼續(xù)講課。
臺下笑聲一片,掌聲一片。吳老師開始講新的面積單位——平方米。
在策略選擇時的留白,表明了教師對學生情感和態(tài)度的注重,有利于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信心。怪不得學生那么喜歡上吳老師的課了
教學中留白藝術的前途是光明的,如果我們多一點留白的意識,就給學生多一些自主創(chuàng)新的機會,生生交互、師生交互,教學相長,在很多情況下,將會青出于藍而更勝于藍,這不正是我們所追求的教學效果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