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花兒它內(nèi)容豐富,從各個方面多角度、多層次地展示了大西北地區(qū)農(nóng)民的日常生活狀況。本文將通過對花兒與《詩經(jīng)》作品中的部分女性生活狀況、行為表現(xiàn)的研究對比,深入探究她們當時的精神世界。并在此基礎(chǔ)上那個時代女性的社會地位做一淺談,以期能了解當時當?shù)貗D女們生活的真實面貌及其復(fù)雜精神世界。
【關(guān)鍵詞】花兒 詩經(jīng) 女性
我們五十六個民族共同締造了源遠流長、燦爛輝煌的中華文明。并且各民族秉承著“和而不同”、“美美與共”的美好理想與信念,鑄造出了獨屬自己本民族的精神氣質(zhì)與個性。筆者這里所說的“花兒”作品大多數(shù)出自于土生土長的農(nóng)民百姓之口,是人民群眾集體智慧的結(jié)晶?!盎▋骸彼鸦刈?、東鄉(xiāng)、撒拉、土族、保安、藏族、裕固族、蒙古族等民族人民的生活和他們對生活的態(tài)度真實地記錄了下來。
“花兒”民間歌謠所歌唱內(nèi)容包羅萬象、時空上跨越上千年,記錄著中國唐、宋、元、明、清、民國以及新中國以來的社會面貌及貧民百姓的情感世界。其創(chuàng)作中廣泛使用的修辭手法與《詩經(jīng)》中的“賦”、“比”、“興”相媲美, 同時,花兒與《詩經(jīng)》中的作品都是來自現(xiàn)實生活的詩,是出自詩人內(nèi)心深處的歌謠,有著樸實自然的藝術(shù)風格,閃耀著現(xiàn)實主義的光輝。
眾所周知,花兒和《詩經(jīng)》一樣,最令人過目難忘的還要數(shù)其中塑造的眾多千姿百態(tài)又富于個性化的女性形象,這些女子活脫脫的展現(xiàn)在讀者面前,讓人心動情恰。這些女性人物形象大致可分為以下幾類:勞動中的婦女、婚戀中的婦女、社會生活中的婦女。
1 勞動中的婦女
花兒中有“月亮上來車轱轆大,日頭出來是碗大。刀子斧頭是奴不怕,單怕的阿哥們丟下?!盵1]寫出了當?shù)貗D女們出外干農(nóng)活時的艱辛,刀子斧頭以及暴曬都是江南農(nóng)村采桑女子們所不曾經(jīng)歷過的。詩經(jīng)中亦出現(xiàn)過女子田間勞動的場景:如《周南·苯苢》描寫的一群采摘苯苢女性:“采采苯苢,薄言采之。采釆苯苢,薄言有之。采采苯苢,薄言攝之。采采苯苢,薄言捋之。采采苯苢,薄言裙之。采采苯苢,薄言擷之?!北狡q即車前草,藥材名,古人用所結(jié)之子治療婦人的不孕和難產(chǎn)。這是當時人們采車前時所唱的歌瑤。詩中的一群女子采集車前菜,越采越多,越采越歡,一面勞動,一面歌唱,最后滿載而歸,勞動熱情洋溢而出。我們讀起來可以明白地感受到她們當時勞作時的歡快心情。無論是花兒中還是詩經(jīng)中勞動中的婦女都不怕苦不怕累,但是西北女性似乎在干活時沒有江南女性這樣子的歡愉,這可能還是要追究到西北僻遠地區(qū)嚴重的男尊女卑的社會現(xiàn)象及男人的大男子主義思想,西北少數(shù)民族女性明顯要比南方女性承受更多的來自社會家庭的壓力,她們不敢做錯事,不敢大聲的據(jù)理力爭自己的權(quán)利,生怕自己的言行會觸怒丈夫,而被其無情拋棄。相比之下,在詩經(jīng)中的女性所處的環(huán)境中,大男子主義不會像西北偏遠農(nóng)村那樣嚴重。這樣子一來,女性去田間地頭干活自然也會比較愉悅,不會整天總是提心吊膽的生怕自己被拋棄。在這方面,西北的少數(shù)民族女性則顯得較為老成,少了一點詩經(jīng)中女性嬉鬧靈動的場面,更多的則是滄桑與久經(jīng)磨難的忍耐與包容。再者,由于地處西北地區(qū),山大溝深,黃土高原千溝萬壑的地質(zhì)特征,花兒中的女性一般去干活時都只能獨自一人,休息打發(fā)時間時只能大聲的和對面山頭上的人進行對歌。而相比詩經(jīng)中出現(xiàn)的女性,由于多處于平原地區(qū),故出去勞作時可以呼朋引伴,結(jié)伴同行,勞作時便也不會覺得那么孤單。
2 婚戀中的婦女
愛情可謂是古今中外民歌永恒的主題,“花兒”歌謠也不例外,現(xiàn)在筆者就花兒中婚戀女性的形象與詩經(jīng)中此類女性形象作一比較。花兒中所涉及反映到的女性受封建社會和傳統(tǒng)觀念束縛,和男性比起來更沒有婚姻自主權(quán)利,飽受包辦婚姻、買賣婚姻的痛苦,所以也更加渴望幸福和自由。如:“吃蒜要吃紅皮蒜,不吃那山里的小蒜;維阿哥要維個美青年,不維那白頭的老漢”[2]這首歌謠的女主人公直言不諱地道出了“維阿哥要維個美青年”的愿望,好比吃蒜要吃個大、貌美、味道十足的紅皮蒜,而絕不嫁給像山里的小蒜那樣又瘦又小又沒味道的“白頭老漢”。在過去的西北偏遠山區(qū),由于家庭貧困,父母做主把年輕姑娘嫁給“白頭老漢”以得到對方錢財救濟生活的情況屢見不鮮。這位潑辣的女主人公率直地表明了自己不想重蹈覆轍,向往自由、美滿婚姻的堅定決心。再如:“高高的山上一眼泉,泉沿上有一棵樹呢;過路的阿哥喝水呢,尕妹子招手著叫呢?!盵3]泉邊的樹偉岸挺拔,像“過路的阿哥”,泉水清澈甜美,像“尕妹子”。水和樹相映成趣,青年男女以水傳情,悠揚的“花兒”在山澗回蕩。這首花兒有情有景,情景交融,有很強的感染力,同時也表現(xiàn)了西北青年淳樸、甜蜜的愛情表達方式。
自由戀愛看起來好像是現(xiàn)代人的專利。一說起古時候的愛情,人們腦海里立刻浮現(xiàn)的就是鎖在深庭高院、不敢正瞧男子一眼的富家小姐,還有見了美女就心如鹿撞、卻非要滿口孔仁孟義,正襟危坐的公子。其實這些都是我們錯誤的印象。因為,《詩經(jīng)》產(chǎn)生的周代是封建社會的初期,禮教初設(shè)而古風猶存的時代,社會環(huán)境相對來說是比較寬松的,這就滋生了男女之間的自由戀愛。而女性因較少的受到禮教的約束,當?shù)搅艘欢ǖ哪挲g,如果還沒有男子追求,她們就會大膽、直接地去向男子主動求愛。這些愛意并不刻意加以掩飾,就如河中小洲上的雉鳩,必大膽歌之唱之,發(fā)心之所想,可謂天真自然,愛意直露,卻又不讓人覺俗,更無一絲邪念。如《召南·標有梅》詩云:標有梅,其實七兮。求我庶士,造其吉兮。標有梅,其實三兮。求我庶士,造其今兮。標有梅,頃筐塱之。求我庶士,造其謂之。詩中描寫的一位女子,她盼望著追求她的男子能及時來娶,不要耽誤了婚期。這是女性對愛的大膽表白,顯示出少女的豪爽與天真。她們這種渴求愛情的熱切心聲并沒有受任何禮法約束,自然而然的流露出真情來。所以,我們可以看出,無論是典型的西北少數(shù)民族女性還是詩經(jīng)中出現(xiàn)的女性,在表達愛情方面都很爽朗。區(qū)別在于西北的少數(shù)民族女性在說唱花兒時還要看周圍的環(huán)境,一般要避開長輩、老人和阿訇,到野外演唱,就像花兒中所唱的“到了莊子里不要唱,胡唱時老人罵哩。野灘灘里沒大小,唱了嘛也就唱了”,故女性在唱花兒表達心聲時是帶著思想精神上的負擔的,與詩經(jīng)中的女性相比還是少一點她們的那種輕松與明朗,有著較多的顧忌。
另外,對于中國人而言,真正的愛也許不是怦然心動、激情澎湃,而是相互謙讓、相互理解、相互關(guān)愛與憐惜?!杜浑u鳴》短短幾句詩,就把中國幸福家庭的場景和價值觀精要地摹寫了出來。可見,詩經(jīng)中的女性受中華傳統(tǒng)文化滋養(yǎng)較為明顯,花兒中這種場景的溫馨畫面出現(xiàn)較少,故也可看作是苦情的花兒,這些還都可以歸根于西北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落后保守的思想觀念所致,男人普遍大男子主義思想嚴重,夫妻直接更多的是上與下、尊與卑的關(guān)系。由于生活貧困,也就少了許多夫妻之間的情調(diào),諸如“戈言加之,與子宜之。宜言飲酒,與子偕老。琴瑟在御,莫不靜好。(意即:妻子說,打來了鳥兒,就給你做頓美餐,再給你備些美酒,這樣的生活愿與你過到老。彈琴奏瑟,這生活沒有什么不好?。?/p>
3 社會中的婦女
“十八的姑娘要出嫁,配給了十歲的尕娃;又受孽障者又挨打,把我當長工者雇下?!盵4]這首花兒描寫的是童養(yǎng)媳迫不得已的婚姻。童養(yǎng)媳是舊中國的陋習,在西北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尤為明顯,富貴人家在兒子還小時就領(lǐng)養(yǎng)貧苦人家的女孩子,等待兒子長大以后成婚。這樣的女孩與其說是新娘,倒不如說是傭人,要照料未成年的丈夫并承擔許多家務(wù)勞動。西北少數(shù)民族女性不僅要受自己丈夫的欺負,還要承受來自社會上其他方面的壓力。相比之下雖然南方女性較少有這種童養(yǎng)媳的情況。但她們遇到的情況也多是由于社會等級制度造成的,如:“七月流火,九月授衣。春日載陽,有鳴倉庚,女執(zhí)懿筐,遵彼微行。爰求柔桑。春日遲遲,采蘩祁祁。女心傷悲殆與公子同歸?!敝兴枋龅?,是一幅和平的勞動畫面,背著筐兒的婦女,結(jié)伴兒走在田間小路上,她們?nèi)ゲ烧曄阌玫哪凵H~。她們的勞動看似很愉快,但心中也頗有隱憂。當她們看見貴族公子正朝她們走來時,便開始擔心、害怕被擄去而遭受凌辱。她們愛他們的丈夫,但是不免還是要受當?shù)刭F族權(quán)勢的欺負。末句揭示出了當時階級壓迫的本來面目,反映了當時貴族蠻橫無理的霸道表現(xiàn)。
《詩經(jīng)》中《鄴風·泉水》一首描寫衛(wèi)女懷念親人、思念祖國的詩歌:“逾彼泉水,亦流于淇。有懷于衛(wèi),靡日不思。孌彼諸姬,聊與之謀。出宿于誅,飲餞于禰,女子有行,遠父母兄弟。問我諸姑,遂及伯姊。出宿于干,飲餞于言。載脂載轄,還車言邁。遍漆于衛(wèi),不瑕有害?我思肥泉,茲之永嘆。思須與灌,我心悠悠。駕言出游,以寫我憂?!北愠浞终宫F(xiàn)了古代人常說:“嫁出去的女兒,撥出去的水。”這句話,女子沒有人身自由的權(quán)利,出嫁后,除了歸寧或者其他特殊節(jié)日,或者父母亡時奔喪外,遠嫁的婦女是不能自由地自己單獨回娘家的。而那些嫁到其他國家的女子,回國回家?guī)缀蹙透闪松萃?。這首詩表現(xiàn)出的是的當時女子自己都沒辦法掌控自己的命運。世事就是如此,即使是一位抱著理想,明白事理的女子,往往也會被無奈地淹沒在漠然的盲群當中,只能聽從命運的擺布。從社會中女子的形象這一方面來看,我們不難看出,無論是出現(xiàn)西北少數(shù)民族花兒中的女性還是詩經(jīng)中的女性都處于被壓制的地位,絲毫沒有人生自由,與個人權(quán)利,她們的命運從出生開始就已經(jīng)被這個無情的社會給安排好了的,她們對此卻沒有一點反抗的能力,能做的只有無盡的順從。女性都是當時那個社會時代的犧牲品,她們善良淳樸并沒有意識到導致她們悲慘命運的其實是壓在她們頭上的讓她們喘不過氣來的封建落后的腐朽制度。
【參考文獻】
[1]張亞雄.《花兒集》[M].北京:中國文聯(lián)出版公司,1986.
[2]徐興亞.《六盤山花兒兩千首》[M].寧夏:寧夏人民出版社,1989.
[3]唐文著.《原來詩經(jīng)可以這樣讀》[M].河北:河北教育出版社.
[4]《中國歌謠集成·寧夏卷》[M].北京:中國ISBN中心1996.
[5]滕曉天.《青?;▋涸捛嗪!穂M].香港:香港銀河出版社2002.
[6]張亞雄.《花兒集》[M].北京:中國文聯(lián)出版公司,1986,第183頁
[7]徐興亞.《六盤山花兒兩千首》[M].寧夏:寧夏人民出版社,1989,第2頁
[8]《中國歌謠集成·寧夏卷》[M].北京:中國ISBN中心1996,第65頁
[9]滕曉天《青?;▋涸捛嗪!穚428香港銀河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