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能力是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綜合體現(xiàn),也是學生全面發(fā)展和終身發(fā)展的基礎。然而,長期以來,由于受考試評價機制的影響,重成績輕能力現(xiàn)象較為嚴重,致使對小學習作教學重視不夠,造成現(xiàn)在的小學生作文能力普遍較差。這不僅極大的挫傷了學生的寫作熱情,也嚴重影響到學生語文綜合素養(yǎng)的提高。
為什么會造成這樣的局面?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學生平時作業(yè)量大,無暇顧及閱讀;二是不善觀察積累,儲備不夠;另外很重要的原因則是教師指導方法不當,作文設計理念陳舊。具體表現(xiàn)為:
(一)教師作文指導方法不當
許多教師沒有從整體上把握各學段作文教學的要求。每次布置作文后教師都要從開頭到結(jié)尾都要詳細講解,反復強調(diào)。這些 “高標準的要求”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學生的寫作自由,也使學生產(chǎn)生懼怕寫作的心理。其結(jié)果是:教師指導得越細,學生的思維就限制得越死,寫出的文章也就很難做到“我手寫我心”。
(二)出題形式單一,內(nèi)容脫離學生實際。
在作文訓練中,教師拘泥于課本中所制定的內(nèi)容,給學生布置的作文常常是命題作文。為了方便布置,方便講評,不管學生是否有過類似的體驗,內(nèi)容要求都是統(tǒng)一的, “假期中的一件事”、“我敬佩的一個人”、\"一件難忘的事\"等等,聯(lián)系學生實際生活的命題卻很少。單一的形式,重復的命題,撲滅了學生寫作的激情,扼殺了他們想象的能力,以至于學生漸漸地失去了作文的興趣。
那么,如何才能徹底改變這一現(xiàn)狀,讓學生樂于習作,能文從字順、具體明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呢。結(jié)合小學語文教學實踐和對新課標下習作教學的深入思考,我覺得小學習作教學需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一、要樹立正確的習作教學理念
《小學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提出習作教學的總目標,即:“能根據(jù)日常生活需要,運用常見的表達方式,文從字順、具體明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同時還指出:“在寫作教學中,應減少對學生寫作的束縛,鼓勵自由表達和有創(chuàng)意的表達;提倡學生自主擬題,少寫命題作文。”這些嶄新的理念為教師的作文教學提供了依據(jù),明確了小學作文的性質(zhì)是練筆,是習作,不是創(chuàng)作。因此,教師就不應要求過高、急于求成,要讓學生明白,其實作文一點也不神秘,只要會說話,會寫字,把經(jīng)歷的事,看到的物,寫下來就是作文。
二、小學階段應以培養(yǎng)學生習作興趣為重點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惫湃嗽唬褐卟蝗绾弥?,好知者不如樂知者。教師在進行作文教學時,首先應考慮就是如何調(diào)動學生的寫作熱情,以激發(fā)興趣為先導。這是需要教師花心思經(jīng)常來做的工作,而且尤為重要。從低年級寫句子、寫話開始,就要激發(fā)興趣,使每個學生在練筆時,都有一種欲望,一種沖動,一種躍躍欲試的心態(tài)。這樣,寫話、習作就成為一種樂事,而不再是負擔。各年段教師,都要從培養(yǎng)學生的興趣出發(fā),讓學生首先愛上寫作,這一點遠比掌握什么方法技巧都更為重要。
教學實踐證明,只有當學生能夠真正“樂于表達”時,才能“情動而辭發(fā)”,才可能出現(xiàn)“有創(chuàng)意的表達”。因此,在作文教學中教師布置習作要盡可能開放,讓學生自主選擇他們感興趣的東西來寫,這樣才有可能寫出他們自己心中想說的話和發(fā)自內(nèi)心的真實感受。
三、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積累素材的良好習慣
俗話說得好,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學生僅有濃厚的興趣還不夠,還應做到會積累有素材。
會觀察是學生寫好習作必不可缺少的條件。學生只有學會對事物的仔細觀察,才能不斷豐富自己的見聞,才能在情感體驗中積累寫作的素材。因此,教師要正確引導,主動挖掘生活中的習作資源,指導他們用心去觀察、去捕捉、去發(fā)現(xiàn)生活中可以利用的素材,把自己看到的、想到的或親身經(jīng)歷的事記下來,積累寫作的素材為我所用。
多閱讀、從閱讀中得到“寫作的靈感”是作文教學的實質(zhì)所在。事實上作文所需要的遣詞造句、布局謀篇以及觀察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在很大程度上也正是依賴于閱讀。“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做詩也會吟”,正是從讀學寫、讀寫遷移的寫照。因此,教師要十分注意閱讀教學對作文教學的積蓄和榜樣作用,注意引導學生廣泛廣泛閱讀,領悟?qū)懽骷记?,積淀語感,積累語言,抓住讀寫結(jié)合點,在積累上下功夫。
四、習作教學應貼近學生的實際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寫作教學應貼近學生實際,讓學生易于動筆,樂于表達,應引導學生關注現(xiàn)實,熱愛生活?!比~圣陶先生說:“生活如源泉,文章如溪水,哪里有生活哪里就有寫作的源泉。因此,小學習作教學應貼近學生實際,讓學生去寫活生生的體驗,這樣才更易于動筆。
教師布置習作訓練要關注學生的實際,題目 “最好是讓學生自己出”,讓學生自主選擇有興趣的東西來寫,寫出自己的真實見解和體驗。習作形式也可不拘一格,讓學生放膽來寫。我國古代有一種很好的寫作理念,認為寫作應該從寫“放膽文”起步,即在學習寫作的初始階段,不強調(diào)種種規(guī)矩,而是讓孩子放膽去寫,這很值得我們借鑒和思考。
五、要重視習作的講評和修改
講評的主要功能是激勵與指導,重在激勵。所以,教師應有一雙慧眼,善于及時捕捉學生作文中的亮點,哪怕是一兩句或一個片段,教師都要毫不吝嗇地去贊賞,以此增強學生作文的自信心。兒童涉世不深,社會文化水平不高,可能會在表達中出現(xiàn)一些幼稚可笑的話語,教師要學會“蹲下來”,從兒童的角度去感受事物、思考問題,去評價學生的作文。
修改習作是提高寫作水平的重要手段。常見一些教師把學生的作文改的面目全非,這樣的結(jié)果不僅不能提高學生的作文水平,反而會使學生失去寫作的信心,造成適得其反的結(jié)果。教師要學會使用一些激勵的手段,鼓勵學生自己進行反復的修改,教師要以欣賞態(tài)度真誠的贊揚他們的每一次進步。
總之,在習作教學上,教師首先要少一些“刻意訓練”,多一些“潤物細無聲”。培養(yǎng)學生寫作興趣是最關鍵的。教師要精心設計,巧妙安排,有意識地把習作教學活動變成一次開開心心的游戲、一項妙趣橫生的實驗、一次促膝傾心的交談……,從而讓學生在不知不覺、輕松愉悅中,在最自然放松的狀態(tài)下,調(diào)動所有的感官去觀察,去發(fā)現(xiàn),去追憶,去想像,去下筆成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