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考試及課程改革的推進,英語學習已經(jīng)從原來的應(yīng)試教育、文字考試而越來越大的傾向于口語交流及文化交流方面。隨之而來的是對英語教師教學工作的更大考驗,英語教學必須要做到既注重表達又兼顧交流,以此作為英語翻譯課程的核心,使學生學習、掌握英語口譯的方法,原則并且多說多練,達到交流溝通的目的。
【關(guān)鍵詞】英語口譯 同聲傳譯 交替?zhèn)髯g 原則
英語口語翻譯又分為同聲傳譯和交替?zhèn)髯g。同聲傳譯的最大特點是效率高,原文與譯文翻譯的平均間隔時間是三至四秒。因此可以保證講話者作連貫發(fā)言,而不會影響或中斷講話者的思路,有利于聽眾對發(fā)言全文的通篇理解,因此而成為當今世界普遍流行的翻譯方式,世界上95%的國際會議采用的都是同聲傳譯。交替?zhèn)髯g是指翻譯人員一面聽源語講話,一面記筆記。當講者發(fā)言結(jié)束或停下來等候傳譯的時候,口譯員用清楚、自然的目的語,準確、完整地重新表達源語發(fā)言的全部信息內(nèi)容,就像自己在演講一樣。會議口譯中的交替?zhèn)髯g要求口譯員能夠聽取長達五至十分鐘連續(xù)不斷的講話,并運用良好的演講技巧,完整、準確地譯出其全部內(nèi)容。多用于規(guī)模較小且只涉及兩種工作語言的場合,如外交會晤、雙邊談判、訪問考察、小范圍磋商、記者采訪、司法和準司法程序、宴會致詞、新聞發(fā)布會以及時間短的小型研討會等。無論交替?zhèn)髯g還是同聲傳譯,其目的均在于讓使用不同語言的人能夠?qū)崿F(xiàn)清晰、無障礙的即時溝通。會議口譯層次上的交替?zhèn)髯g和同聲傳譯并沒有高低難易之分,兩種口譯模式相輔相成,且其功能以及對質(zhì)量的要求是完全相同的。
根據(jù)高職學生的學習特點,本文主要對交替?zhèn)髯g中的口語翻譯原則做淺顯的介紹與分析。
1、動賓連接原則
翻譯動賓短語的時候,應(yīng)先考慮賓語的成分。賓語可能為名詞、名詞詞組和句子。不同成分的賓語決定了謂語的使用,因此,動賓連接原則的核心思想是“先賓語,后謂語”,翻譯會豁然開朗。
2、時態(tài)原則
時態(tài)在翻譯中比不像想象中那么簡單,往往是一個難點。時態(tài)有時可以體現(xiàn)一種感情因素,特別是進行時的使用,比如對“中華民族歷來愛好和平自由”這句話的翻譯:第一種是The Chinese people have always been cherishing freedom and peace.這個例子中現(xiàn)在進行時的使用體現(xiàn)出對中華民族的一種褒揚、贊美的口吻。而另外一個例子 The Chinese people have cherished freedom and peace than ever.中過去進行時時常表示一種“特有的行為”,通常是偏向于negative的口吻。
3、主語確定原則
由于英語是主語顯著語(subject-prominent language),構(gòu)建在主謂軸(subject-predicate pivot)上,主語決定了句法結(jié)構(gòu);漢語為語義性語言,其中主語的重要性相對較低,無主語的現(xiàn)象比比皆是。因此在漢英轉(zhuǎn)化中最重要的就是確定主語,主語選擇成功了,句子越翻越順;選擇失敗,越翻越累。主語的確定歸根結(jié)底有三種方法:使用原主語;重新確定主語;增補主語。
4、增減原則
由于英漢兩種語言在語法、詞意、修辭、邏輯和文化等方面存在著某些差異,翻譯時無法將原文中的每一個詞轉(zhuǎn)換成譯入語中的另一個詞,因而就有必要做些增減,使譯文更加通順流暢,符合譯入語的行文習慣。增詞法,即在譯文中增加一些原文字面上沒有的詞語;減詞法則是將原文需要而譯文顯得多余的詞省去。無論增詞還是減詞,增減的是詞,不是意。
增詞法與減詞法在英漢互譯中運用相當廣泛,一般而言,增詞和減詞具有互逆性,既英譯漢時需增詞的場合漢譯英時往往需要減詞;反之,英譯漢時需減詞的場合漢譯英時需增詞。
英漢在語法上存在某些明顯的差異,如英語有冠詞,漢語則沒有;英語多用代詞,漢語雖然也用,但遠不如英語那樣頻繁,英語介詞豐富,漢語介詞很少,英語中很多需要介詞的地方漢語要麼用動詞代替,要麼不用;英語多用關(guān)聯(lián)詞語,漢語則少用關(guān)聯(lián)詞語,主要靠邏輯關(guān)系來鋪排句子,強調(diào)意念的連貫性;漢語多用助詞表示各種語氣,英語則沒有語氣助詞。因此,英譯漢時,可根據(jù)具體預(yù)警省略原文的冠詞和某些代詞、介詞、關(guān)聯(lián)詞等,有時則可增加一些語氣助詞;漢譯英時則相反,多要省略原文的語氣助詞,而根據(jù)英語的行文需要適當增加一些冠詞、代詞、介詞和關(guān)聯(lián)詞。例如:
1. The development of the productive powers of society... alone can form the real basis of a higher form of productive powers of society.
單憑社會生產(chǎn)能力的發(fā)展這一點就能為社會生產(chǎn)能力的更高形式打下堅實基礎(chǔ),稱為更高一級社會形式的根基。(省略冠詞)
2. 最簡便的方法,是在美國開設(shè)分支辦事處或者成立一個美國子公司,安排兩三個中國雇員。
The simplest step is to set up a branch office or a U.S. subsidiary staffed by a small number of Chinese nationals. (增加冠詞)
5、謂語最小化原則
在漢譯英中,動詞的考察是必然的。其中動詞和其他成分的轉(zhuǎn)換也是重中之重。我們在翻譯中一定要注意動詞和其他詞性的轉(zhuǎn)換,常見減少謂語的方法有:
a) 把動詞變成名詞
b) 使用介詞短語
c) 使用分詞短語
d) 多使用to表示目的的狀語
e) 把并列謂語中最后一個謂語處理成“,which”的非限制性定語從句
高職英語強調(diào)實用性和職業(yè)化,重視理論與實踐相結(jié)合,英語口語翻譯作為一門既具備英語表達基礎(chǔ)又包含英語翻譯知識的綜合性課程其發(fā)展趨勢是顯而易見的,并且需要更多的探索和研究。
【參考文獻】
[1]劉淑穎 大學英語教學法研究 北京:國防工業(yè)出版社, 2006
[2]尤其達 淺談輸入與輸出 外語界,1997(4)
[3]Howatt, A.1995. A History of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