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作文教學是農(nóng)村初中語文教學的難中之難,原因在于農(nóng)村學生的生活圈子小,幾乎沒有與博學之人交流的機會;參與社會實踐活動機會不多,“見識淺陋”;閱讀機會有限,知識面較窄。學生作文常常存在語病較多,言之無物;結(jié)構(gòu)混亂,條理不清;言不達意,缺少文采等方面的毛病。更有甚者還會出現(xiàn)抄襲他人作品的不良現(xiàn)象。因此,作文教學常常成為農(nóng)村初中語文教學最難突破的問題之一。這就要求我們農(nóng)村語文教師在教學工作中必須充分挖掘教材的有效資源,扎實做好讀寫積累、體驗感悟、探究交流,努力突破農(nóng)村初中作文教學中的這個難點。
【關(guān)鍵詞】作文教學 利用教材 突破難點
作文教學這個難題是語文教學中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農(nóng)村初中作文教學就更是難上加難了。原因在于農(nóng)村學生生活圈子小,幾乎沒有與博學之人交流的機會;參與社會實踐活動的機會不多,“見識淺陋”;受客觀條件限制,無法提供大量課外讀物,因此,學生的知識面較窄。學生作文常常存在語病較多,言之無物;結(jié)構(gòu)混亂,條理不清;言不達意,缺少文采等方面的毛病。
面對上述種種作文教學中存在的棘手問題,這就要求我們農(nóng)村語文教師在教學工作中必須充分挖掘教材的有效資源,扎實做好讀寫積累、體驗感悟、探究交流,努力突破作文教學中的這個難點。
首先,在實施課文教學過程中要注重課文朗讀訓練
初中語文課本中所選的課文是許多專家學者通過反復(fù)研究篩選大量名家作品編纂成書的,所選課文涉及古今中外的名家大作。這些課文語言規(guī)范,充滿濃郁的人文氣息。只要我們在實施課文教學過程中注重課文朗讀,就能讓學生從中感受到語言表達的優(yōu)美與奧妙,從而提高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
“ 三分課文,七分讀 ”。 有一次,我在教授《紫藤蘿瀑布》這一篇課文時,課前我布置學生進行預(yù)習,等到上課時就直接讓學生分組進行討論。到了交流發(fā)言環(huán)節(jié),我要求學生用自己的語言描述文中描寫紫藤蘿花的細節(jié),學生支支吾吾,不知所云。一打聽才弄明白學生課前根本就沒有認真閱讀過課文。我只好組織學生運用多種形式訓練朗讀,再次討論,再次發(fā)言。結(jié)果學生的語言表達流暢了,描述的對象也具體感人了。
通過以上的教學實踐,我深刻的體會到讓學生認真朗讀課文是討論、交流、發(fā)言的基礎(chǔ), 學生在學習課文時只有做到眼到、口到、手到、心到 ,才能加深對文章內(nèi)容的理解,才能在情感體驗的同時喚起他們對語言文字的感知,才能有效地培養(yǎng)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寫作時才能杜絕言不達意、言之無物現(xiàn)象的發(fā)生,寫作能力也才會有所提高?!白x書百遍,其義自見”,正是這個道理。
其次, 語文教學要強化詞語和句子的積累,不斷充實學生的語言文字信息庫。
俗話說,“聚沙成塔,積土成山”。對于初學寫作者而言,注重詞語和句子的積累與運用,就顯得十分重要了。
為了增強學生詞語運用能力,提高學生的語言組織水平,我在詞語和句子的積累與運用方面動了一些腦筋,想了一些辦法。在詞語的積累與運用方面,我不僅讓學生做到會讀、會寫,還讓他們做到結(jié)合語境準確而透徹地理解詞意,并能根據(jù)詞意合理地運用于寫作之中。句子的積累與運用也同樣如此,在學生努力做到學會積累的同時,也讓他們注意理解修辭方法、表達方式、表達效果、句式結(jié)構(gòu)等問題。通過每輪三年的努力培養(yǎng),學生駕馭語言文字的能力有了明顯提高,寫作水平也基本能達到目標要求。
再次,要注重對課文寫作特點的理解與探究,讓課文學習真正成為學生習作的主陣地
語文學習中經(jīng)常會遇到運用欲揚先抑、對比烘托等表現(xiàn)手法,象《列夫.托爾斯泰》,還有綜合運用細節(jié)描寫、典型事例描寫的《藤野先生》,這些都是學生習作的典型范例。
當我遇到這樣的教學案例時,常常訓練學生反復(fù)朗讀,反復(fù)鑒賞,反復(fù)品味。并且要求學生結(jié)合自己的理解和感悟,對材料進行整理加工,最后形成自己真正的寫作素材。有時也讓他們進行仿寫練習,通過仿寫幫助學生改掉語言單調(diào)、內(nèi)容空洞和篇章結(jié)構(gòu)雜亂無序等毛病,最大限度地提高了學生的寫作水平。
最后,合理運用寫作、口語交際、綜合性學習平臺,培養(yǎng)學生語文綜合性學習實踐的能力
眾所周知,農(nóng)村中學語文綜合性實踐活動由于受到種種條件限制,教材安排的許多綜合性實踐活動很難操作,但是只要我們善于變通,靈活操作實施,就能找到適合本地學情的解決方法?;谶@一理念,農(nóng)村初中學生在圍繞某一主題展開探究活動時,教師在教學活動過程中的課程預(yù)設(shè)要具有針對性。
我在教學人教版語文八年級下冊《背起行囊走四方》綜合性實踐活動時,就遇到這樣的情況:要求學生選擇“家鄉(xiāng)風景獨好”,學生說沒有能夠吸引他們的特色;要求學生選擇“模擬旅游趣味多”,他們又說,根本就不知道什么名勝古跡,更不用說到什么地方旅游;要求學生選擇“名勝古跡對聯(lián)考”,學生更是嘆著氣說這不是要命嗎?沒辦法,我就只好給學生講一些自己知道的家鄉(xiāng)風俗和傳說,中外旅游勝地,古跡對聯(lián)、題詠等,等到學生動手寫作的時候,才發(fā)現(xiàn)這種沒有通過學生親自參與的語文實踐活動,學生動手寫作時實在無話可說,無事可寫。
基于此,我組織學生開展了一次次社會實踐活動,帶領(lǐng)他們走街串巷去收集家鄉(xiāng)的風俗和傳說故事。從學生收集、整理的資料看,確實沒有什么吸引人的風俗和傳說故事,但是通過讓學生分析、篩選、交流等活動,再次讓他們動手寫作時,學生可寫的東西多了起來,寫出來的文章也有了可喜的變化。通過這次活動,我真正懂得了語文綜合性學習實踐活動對學生寫作能力的提高有著至關(guān)重要的作用。
教學無小事,事事皆教學。只要我們在語文教學中多想想辦法,多交流交流,就一定能夠克服農(nóng)村初中作文教學中所遇到的困難,迎來春色滿園的美好明天。
【參考文獻】
[1] 徐國珍著《2011年版課程標準指導(dǎo)下的中學語文》[EB/OL].www.worlduc.com. 2013年1月2日
[2] 青舟 著《初中語文朗讀教學的探索與實踐》[EB/OL].www.ruiwen.com. 2011年11月21日
[3] 周恩全著《淺談初中語文教學中寫作能力的培養(yǎng)》[EB/OL].www.fwsir.com. 2012年10月13日
[4] 羅騷林著《語言積累的重要性》[EB/OL].www.jxteacher.com. 2012年6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