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理想的地理教學應該是智力因素與非智力因素同步發(fā)展的過程。在眾多的非智力因素中,興趣是學生接受教育的感情基礎,是非智力因素中最為活躍的一個,是入門的向導,是學生探求知識、促進思維發(fā)展的巨大動力。因此,在地理教學中應注重對興趣這個非智力因素的培養(yǎng)。興趣是一個人力求探究和認識某種事物的傾向??茖W家愛因斯坦說:“興趣和愛好是最大的動力”。
【關鍵詞】高中地理 學習興趣 知識遷移
高中地理課是向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一門科學,是中學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一 幅幅美麗的圖畫,展現在我們的眼前,培育著我們建設祖國,熱愛祖國的情感。地理知識給我們揭示了地球上的許多奧秘,啟發(fā)學生探索大自然的興趣,激勵學生愛科學的情操。也是我們生活的向導。
所以,我認為要想卓有成效地完成地理教學任務,必須從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著手,引導他們積極,主動,自覺地學習,打心眼里愛上這一科,地理教學活動才能順利地進行。美國心理學家布魯納說:“沒有興趣,也就沒有發(fā)現和發(fā)明?!睈鄣仙蛺垡蛩固箯男《紝茖W感興趣,所以長大后都成了科學家。學習興趣在學習活動中起著積極的作用,教師可以因勢利導達到預期目的。沒有興趣,學生就產生苦學,厭學,棄學的可能,教師也就完不成教學任務。那么教師怎樣才能培養(yǎng)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呢?
一、要上好第一節(jié)課,讓學生知道地理學科的學習內容和學習的意義,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
剛上高一的學生雖然在初中已經學習過地理知識,對地理知識并不陌生,但是對于為什么要學習地理及學習內容還不是很清楚。所以我們在上第一節(jié)課時,首先讓學生觀看課本前頁的彩色圖片和彩色地圖冊,讓他們看到各色各樣的地理事物,自然景觀和人類活動,開闊他們的眼界,再舉例說明:為什么冬天冷,夏天熱?為什么有的地方是高原,有的地方是平原?為什么有的地方人少,有的地方人多?有的地方經濟發(fā)達,有的地方經濟落后?等等。要想懂得這些地理內容和人地關系,就要好好學地理知識。
我們人類就生活在地球上,人類活動與地理環(huán)境有著密切的關系,自然環(huán)境為人類的生活和生產提供了不可缺少的條件,而人類活動又無時無刻不在作用于環(huán)境,利用不當時,就會出現生態(tài)平衡失調的現狀。所以學好地理知識是新時代對每個公民的最起碼的要求,它能使我們放眼世界,展望未來,開闊我們的胸懷。
二、對學生進行學習目的教育,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學習是一項艱苦的腦力勞動,需要有一股恒心和毅力,這個力量來源于正確的學習目的和動機。目的和動機是以需要為基礎的,過去只用升學來誘發(fā)學習目的和動機,這是很片面的。要對學生說:“將來大多數學生都要投身到祖國的建設事業(yè)中,無論干哪一行,都離不開地理知識,在我國古代人們就用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來形容一個人知識的廣博。那么我們現代人更應把它重視起來,將來才能更好地建設我們的祖國,不盲目地生存,將來經商的時候才能知道哪里出產什么,有利于商業(yè)活動。只有了解了我們人類賴以生存和發(fā)展的地理環(huán)境,掌握人類活動和地理環(huán)境的關系,將來人類和自然才能和諧地發(fā)展,自然界才能不給人們帶來災難?!?/p>
三、要尊重,愛護,和關心學生,架起師生心靈相通的橋梁,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師生之間應是平等的關系,對好中差不同的學生也要保持平等的關系,不能對學生有親疏厚薄之分,要因材施教,調動每個學生都參與學習,讓他們體會到學習地理知識的快樂。教師只有尊重,愛護,和關心學生,學生才能愉快地學習。
所以我們教師在教學中要注意以美好的口才,自然的教態(tài),和腦子里豐富的知識,以及和藹可親的口語來換得學生的尊重,每當上課時,都讓學生以笑臉相迎,把對老師的愛轉化成學習的動力。
四、通過培養(yǎng)思維能力,鞏固興趣
濃厚持久的學習興趣不能僅憑表象的刺激,而是在不斷給自己提出問題,在好學深思中發(fā)展深化。因此,在地理教學中要注意設疑激思,促進學生理解知識,培養(yǎng)思維能力。比如:在講授“大陸漂移說”時,可先提問:“為什么在極其寒冷的南極大陸發(fā)現了只有在暖濕環(huán)境下才能形成的巨大煤層?”“為什么在炎熱干燥的非洲靠近赤道處,卻發(fā)現了古代冰川的遺跡?”學生迫切想知道答案,就必須認真聽課,積極思考。思維被啟動了,興趣也就得以鞏固。
五、掌握技能,實現知識遷移,發(fā)展興趣
我們學習地理知識的根本目的在于運用,而掌握技能,實現知識遷移則是運用的表現之一。在學習中,只有通過運用,才能體會到地理知識的重要性,才能得到深化、活化,使學生的學習興趣向更高層次發(fā)展。比如,在冬天,學生看了中央氣象臺的天氣預報后問:“為什么臺北的緯度比廣州高,卻反而比廣州暖呢?”書上沒有現成答案。學生一邊讀圖,一邊回憶過去學過的影響我國氣候的主要因素,很快發(fā)現了主要之點:雖然兩城市都瀕臨大海,但是廣州地處大陸,而臺灣四面環(huán)海,因此對于臺北來說,冬季風的影響小了,海洋的影響大了。這樣,學生運用已學的知識解決了實際的問題,實現了知識的遷移,嘗到了學習的甜頭,極大地調動起他們追求知識的積極性。
興趣培養(yǎng)歷來為中外有影響的教育家們作為對教學藝術的高層次追求而倡導。學生不能只靠在學校學到的知識工作、生活一生,他們必須終身學習,因此學校教育必須培養(yǎng)他們\"愛學\"、\"會學\",使他們在畢業(yè)后的學習、工作、生活中不斷豐富和深化所學知識。涉及面很廣的地理知識學習更須如此。如果學生靠死記硬背暫時獲得的知識考出較好的分數,但他厭倦對地理知識的學習,這不能認為是地理教學的成功。如果地理教學在教會地理知識的同時培養(yǎng)了學生地理學習的興趣,學業(yè)結束,學生學習地理的積極意向猶存,地理知識的大門則永遠向他敞開。從這個角度講,興趣培養(yǎng)應是現代地理教學的目的之一。
總之,任何學生學習的成功,都是智力因素與非智力因素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的結果。因此,在教學中,應自覺地、積極地、不失時機地激發(fā)學生的非智力因素,尤其是興趣這個因素,從而更好地提高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