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文章通過查閱資料,分析國內外發(fā)生的尾礦庫潰壩事故,運用事故樹分析方法從設計、技術、管理、自然、社會因素等方面對尾礦庫潰壩事故進行研究,指出隱患整改不及時、應急處置不當等是引起尾礦庫潰壩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了相應的預防措施,為尾礦庫設計、建設、管理提供依據。
關鍵詞:尾礦庫;潰壩;事故樹;安全管理
中圖分類號:TD7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8937(2014)30-0161-02
尾礦庫作為礦山開采項目一個必不可少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安全性對礦山安全運行和下游群眾的安全影響巨大。尾礦庫壩體一旦發(fā)生潰壩,不僅嚴重影響礦山正常生產,更重要是將對下游地區(qū)人民生命和財產造成巨大損失,對環(huán)境造成嚴重污染。因此,通過采用事故樹對尾礦庫潰壩災害事故進行分析,查找事故原因,有針對性的提出安全對策措施,消除事故隱患,是尾礦庫建設和管理的重要任務之一。
1 尾礦庫潰壩事故原因分析
引發(fā)尾礦庫壩體潰壩的原因很多,主要包括設計缺陷、技術不成熟、管理不當、自然和社會因素等原因。這些事故原因又可細化成許多子因素,而各因素之間又相互影響交叉。因此必須從導致事故的原因中找出便于分析的主要因素——基本事件,從而便于分析研究尾礦庫壩體潰壩事故。
1.1 地震引發(fā)潰壩(A1)
①強地震引發(fā)潰壩(A6):強地震(X1)、未定期進行事故隱患排查和發(fā)現隱患未及時整改(X2);壩體存在安全隱患(A11):壩體變形存在裂縫(X3)、壩面有滑坡(X4)、干灘長度不足(X5)、浸潤線過高(X6)、壩體有管涌(X7);壩體穩(wěn)定性差(A13):設計有缺陷(X8)、壩基不良(X9)、施工質量不合格(X10)。
②超設計標準地震(X11)。
1.2 洪水漫頂引發(fā)潰壩(A2)
①存在洪水漫頂危險(A7):超設計標準洪水(X13)和排洪能力不足(A12);排洪能力不足(A12)主要因素有:強降雨(X14)和排洪能力不滿足設計要求(A14);排洪設施設計存在缺陷(X15)、排洪設施遭破壞或堵塞(X16)、調洪庫容不足(X17)。
②應急處置不當(X12):應急救援機構不健全、應急物質儲備不足、應急演練流于形式等。
1.3 壩體穩(wěn)定性不足引發(fā)潰壩(A3)
①壩體失穩(wěn)危險(A8):尾礦庫壩體設計有缺陷(X8)、壩基不良(X9)、施工質量不合格(X10)、違章放礦(X18)、浸潤線超標準(X19)、持續(xù)性降雨導致壩體水含量飽和(X20)。
②未定期進行事故隱患排查和發(fā)現隱患未及時整改(X2)
1.4 滲流破壞引發(fā)潰壩(A4)
①滲流破壞危險因素(A9):浸潤線超標準(X19)、破壞性管涌(X21)、流砂(X22)下游坡大面積散浸(X23)。
②未定期進行事故隱患排查和發(fā)現隱患未及時整改(X2)。
1.5 庫區(qū)大面積滑坡引發(fā)潰壩(A5)
①大滑坡危險(A10):大滑坡涌浪沖擊壩體(X24)、壩肩附近大滑坡沖擊壩體(X25)。
②未定期進行事故隱患排查和發(fā)現隱患未及時整改(X2)。
2 潰壩的事故樹研究分析
事故樹分析是將所研究系統(tǒng)最不希望發(fā)生的狀態(tài)(即潰壩事故)作為研究分析的頂上事件,然后研究分析尋找導致這一頂上事件發(fā)生的全部直接原因,然后逐次下推,直到那些不需再進行分析研究的因素為止。尾礦庫潰壩事故樹如圖1所示。
2.1 最小割集
根據圖1,可以得出最小割集21個:
K1={X11};K2={X2,X8};
K3={X2,X9};K4={X2,X10};
K5={X2,X18};K6={X2,X19};
K7={X2,X20};K8={X2,X21};
K9={X2,X22};K10={X2,X23};
K11={X2,X24};K12={X2,X25};
K13={X12,X13};K14={X1,X2,X3};
K15={X1,X2,X4};K16={X1,X2,X5};
K17={X1,X2,X6};K18={X1,X2,X7};
K19={X12,X14,X15};K20={X12,X14,X16};
K21={X12,X14,X17};
根據事故樹分析,任何一個最小割集的基本事件同時發(fā)生,均會導致頂上事件發(fā)生,即導致尾礦庫潰壩事故發(fā)生,因此引發(fā)尾礦潰壩事故(頂上事件)發(fā)生的途徑有21個。
2.2 結構重要度分析
根據事故樹分析出的21個最小割集,可以得出結構重要度如下:
IΦ(1)>IΦ(3)>IΦ(2)>IΦ(12)>IΦ(9)=IΦ(10)=IΦ(11)=IΦ(13)=IΦ(18)=IΦ(19)=IΦ(20)=IΦ(21)=IΦ(22)=IΦ(23)=IΦ(24)=IΦ(25)>IΦ(14)>IΦ(4)=IΦ(5)=IΦ(6)=IΦ(7)=IΦ(8)>IΦ(15)=IΦ(16)=IΦ(17)
2.3 潰壩事故原因分析
引發(fā)尾礦壩潰壩的事故樹最小割集有21個,根據結構重要度分析可知:所有可能引發(fā)尾礦庫潰壩事故的基本原因事件中結構重要度最大的有4個:超設計標準地震(X11)、未定期進行事故隱患排查和發(fā)現隱患未及時整改(X2)、強地震(X1)、應急處置不當(X12)。
這些基本原因事件之后是12個結構重要度相等的事件:設計有缺陷(X8)、壩基不良(X9)、施工質量不合格(X10)、超設計標準洪水(X13)、違章放礦(X18)、浸潤線過高(X19)、持續(xù)性降雨使上部壩體飽和(X20)、破壞性管涌(X21)、流砂(X22)、下游坡大面積散浸(X23)、大滑坡涌浪沖擊壩體(X24)、壩肩附近滑坡沖擊壩體(X25)。
3 預防尾礦庫潰壩災害的措施
通過對尾礦庫潰壩事故分析,超設計標準地震、強地震、超設計標準洪水屬于自然災害事故,除在設計時盡可能考慮這些自然因素嚴格施工外,在日常管理中還應制定應急救援預案,儲備相應的應急救援物質,并進行應急演練;這樣即使不能完全阻止因自然因素引發(fā)的潰壩事故,也可以減少損失。目前對超設計標準洪水和地震,尚能做到準確預報,不過這些自然因素可視為小概率事件。
未定期進行事故隱患排查和發(fā)現隱患未及時整改、應急處置不當屬于日常安全管理方面,應該是可以控制的。未定期進行事故隱患排查和發(fā)現隱患未及時整改可以通過加強安全管理——加強隱患排查、及時消除各類安全隱患、制定預案和應急演練。設計存在缺陷、施工質量差不達標、違章放礦、浸潤線過高、流砂、破壞性管涌、下游坡大面積散浸、大滑坡涌浪沖擊壩體、壩肩附近滑坡沖擊壩體是可以通過認真勘察、精心設計、精心施工和科學管理。
通過上述分析,建設單位可采取以下措施,避免潰壩事故發(fā)生:
①加強對壩體和排洪系統(tǒng)的安全隱患排查,對發(fā)現的安全隱患做到“五落實”,確保安全隱患及時消除。
②提高對突發(fā)安全事故的應急能力,建立健全應急機構,制定應急預案,配備必要的應急救援設備,加強應急演練。
③嚴格設計、強化施工水平,確保尾礦庫各項工程達標。
④加強對放礦工的安全培訓教育,嚴格按照放礦操作規(guī)程作業(yè),確保壩體均勻上升,避免尾礦堆積不均勻,導致灘面出現扇形坡、側坡;細粒尾礦集中堆積于某端或某側。
⑤加強安全檢查,避免浸潤線過高、下游坡大面積散浸等滲透破壞事件發(fā)生。
⑥加強對庫區(qū)內可能導致滑坡的危險巖體進行監(jiān)測,必要時應及時采取有效的措施處理。
4 結 語
根據國內外發(fā)生的尾礦庫潰壩事故,運用事故樹方法對尾礦庫潰壩事故進行分析研究,并提出了相應的措施,可為企業(yè)做好事故預防起到良好的指導作用。
參考文獻:
[1] AQ 2006-2005,尾礦庫安全技術規(guī)程[S].
[2] 田文旗,薛劍光.尾庫安全技術管理[M].北京:煤炭工業(yè)出版社,2006.
[3] 丁慧哲,王海亮,馬敏.小型尾礦庫存在的問題及潰壩事故樹分析[J].安全與環(huán)境學報,2006,(6).
[4] 鄭欣,秦華禮,許開立.導致尾礦壩潰壩的因素分析[J].中國安全生產科學技術,2008,(1).
[5] 楊麗紅,李全明,程五一.國內外尾礦壩事故主要危險因素的分析研究[J].中國安全生產科學技術,2008,(5).
[6] 袁兵.王飛躍,金永健,等.尾礦壩潰壩模型研究及應用[J].中國安全科學學報,2008,(4).
[7] 郭朝陽,唐治亞.尾礦庫潰壩模型探討[J].中國安全生產科學技術,2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