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里所講的初中語文試卷,主要指月考、統(tǒng)考試卷(包括畢業(yè)班“診斷”卷)和單元檢測、自測試卷。這是兩種不同屬性的試卷:一是他改卷,亦稱統(tǒng)考卷???、改過程嚴密,評價不帶主觀情感和個人偏見,任課教師一般不參與監(jiān)考和改卷。對學生答卷情況的了解,只有抽時間,在改卷以后查閱分析。二是自改卷(也叫單元檢測或自測卷),考、改、評三位一體,均由任課教師自主操作。由于兩類試卷的屬性不同,在試卷講評時,方法也有所不同。下面就聯(lián)系自己的工作實際,談談這兩類試卷有效講評要注意的兩大問題。
一、講什么
1、講易錯的、易混的、易忘的
(1)易錯的。如形近字、多音字、同音字等。特別是在古詩文的默寫中,寫錯一字,全句沒分。例如:“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罔”和“殆”最易寫成“惘”和“殆”?!昂却嬷海煅娜舯揉彙钡摹把摹?,最容易寫成“崖”或“涯”?!暗溉碎L久,千里共嬋娟”的“嬋娟”最容易寫成“蟬娟”“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暗”和“村”最容易寫成“岸”和“春”?!盀橛性搭^活水來”的“為”最易寫成“唯”。
(2)易混的。如說明方法中的“打比方”與修辭方法中的“比喻”最易混淆,要么把說明方法說成“打比喻”,要么把修辭方法說成是“打比方”。描寫人物的方法(肖像描寫、語言描寫、動作描寫、心理描寫)與表達方式最易混淆,學生往往把表達方式填成語言、動作、心理描寫等。如“擬人”和“象征”既可說是表現(xiàn)手法,又可說是修辭方法,“下定義”和“作詮釋”的說明方法也易混淆,要給學生講明判斷方法。
(3)易忘的。特別是表達方式、描寫人物的方法、小說的三要素以及說明方法、論證方法、文言句式、句子成分、詞類等,看似非常簡單的基礎知識,學生最容易忘掉,評講試卷時,要反復提醒,讓學生爛熟于心。
2、不知的、不明的、不懂的
所謂不知的。就是學生沒有學過,而試卷中又涉及到的知識。如:還沒學議論文之前,考卷中出現(xiàn)了議論文的考題,牽涉到論點、論據(jù)、論證方法以及議論文的一般結構等知識,教師在試卷講評時,必須給學生作介紹。不明的。是學生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地方。如“比喻”的修辭方法,學生只掌握了明喻一種,對“暗喻”和“借喻”的特征往往把握不準,在做題時出現(xiàn)判斷失誤,教師在試卷講評時必須講明比喻的三種形式,A像B是“明喻”A是B是“暗喻’,只出現(xiàn)喻體“B”是“借喻”。
3、講方法、講思路、講技巧
(1)講方法。達爾文曾說過,最重要的是關于方法的知識,古人也說,“受人之魚,以供一頓只需,授人以漁,而終身受益無窮”初中語文試卷一般分為三大塊:基礎知識及其運用、閱讀和作文。在試卷講評中,要交給學生讀題、思考的方法,特別是抓關鍵詞讀題干,弄清題意的方法。如選擇讀音全對的一項(或讀音有誤的一項),其中“完全正確”和“有誤”是關鍵詞;給加點字選擇正確的義項?!罢_的”是關鍵詞;選出說法有誤的一項,“說法有誤”是關鍵詞。要讓學生弄清要求后再做。其次是閱讀的方法。
(2)講思路。選擇題的思路是:明要求——析選項——定答案。簡答題以及換詞換句的問答題(如“好不好?”“能不能?”等)的解題思路是:擺觀點——說理由;作文的寫作思路是:先審題——再立意——后構思……經(jīng)常講解題思路,可以訓練學生思維的層次性和條理性。
(3)講技巧。答題技巧非常重要,在試卷講評中,要特地告之學生,如:閱讀題的答案就在閱讀材料之中。要細心地多讀幾遍,就會找到。解答閱讀題最好的辦法是用找到的原句,稍加整理作答,除非找不到答案,切忌不要輕易概括或自出心裁的亂答。閱讀題中的指示代詞所指代的內容一般都在該句前面,細細一讀,就會明白。
二、怎么講
(一)他改卷(月考、統(tǒng)考卷)采用類講、普講、查講的方法最有效
1、類講。講者先根據(jù)考卷得分情況,就知識掌握,技能提升的程度進行歸類整理,計算出失分率,然后根據(jù)失分的輕重排出講評順序,在認真分析失分原因的基礎上,有針對性地進行重點突破式講解。講評時,要根據(jù)學生出錯的原因,或講解方法,或講破題思路,或強化類似訓練……如在八年級下學期期末統(tǒng)考卷的講評中,我就采用了類講的方法。先將整個試卷的三大塊(語基、閱讀、作文)進行了失分率的計算,得出文言閱讀的失分率為47.1﹪。
2、普講。就是常見和慣用的每題都講的方法。這種講評法的最大好處是使每個出錯的學生都受益。通過試卷講評,使不同層次,不同類型,不同錯處的學生都能獲得不同程度的收效。普講時,不一定按順序從頭講到尾,可以反過來先講作文,再講閱讀后講語基;也可以從中間開花,先講閱讀,再講語基,后講作文。在講評過程中,可采用提問式、討論式和答案矯正式講評法,盡量讓學生參與其中,力勉獨霸講臺、一講到底的做法。
3、查講。所謂查講,是教師當堂查證問題最多的地方,立即確定主講和次講的內容。這種講法,一般用于教師無暇進行系統(tǒng)的試卷分析,對失分情況不甚了解,只好通過課堂提問,舉手表達的方式來判斷問題的輕重,確立講評的主次。講什么?不講什么?先講什么?后講什么?都由學生來判定。這種講法最易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fā)學生的主體參與意識。教師在講評過程中,可讓學生當堂分析錯因,指點迷津,形成技能。
(二)自改卷(單元檢測和自測卷)采用校對和點講兩種方法最有效
1、校對。又分兩種形式,一是檢測后,教師在第一時間內,將答案公之于眾(張貼上墻),使學生加深印象,及時溝對,矯正自己的思維,提高思維的準確度和靈敏度,為改后講評奠定扎實的、準確的思維基礎,提高講評效度;二是檢測后,無時間自改的情況下,可利用課堂進行答案訂正,以改代講,邊改邊講。
2、點講。是指考查后,教師通過評閱試卷,已準確地掌握了出錯的地方及原因,了解了知識的疏漏和欠缺以及出錯的人?;蚓湍滁c知識進行補救性講解、方法介紹;或就某種技能進行提升性訓練、思維拓寬;或就學習態(tài)度、學習習慣、學習方法等方面的問題進行深度分析,指明奮斗的方向。這種點講,或由一個點入手輻射到一個面。
總之,初中語文試卷的有效講評內容多多,方法多多。這里僅僅聯(lián)系自己平常的教學實際,作了一些膚淺的探索,力圖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還望同行補充、修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