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算教學貫穿于小學數(shù)學教學的全過程,學生的計算能力有直接影響學生今后的學習質量。因此,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是小學數(shù)學教學的一個比較重要的問題。根據(jù)自己的教學積累,對小學計算中出錯的原因及應對的策略談一些粗淺的認識。
一、原因分析
1.沒有嚴謹、認真的計算態(tài)度
小學生感知能力比較低,全面統(tǒng)籌的思想還沒有形成,他們看到一點在感覺上是全部。因此拿到計算題,沒有看清楚就隨意下筆,錯了隨便涂擦,性急心躁,抄錯數(shù)字、符號,用錯法則、定律,全然沒有嚴謹,仔細的計算態(tài)度,致使計算錯誤。
2.定律、性質、法則掌握的不牢,理解的不透,容易互相干擾。到了中、高年級,學習的運算定律、法則、性質等考察知識相對集中,例如,4×(2.5×3)=4×2.5+4×3 16.3—(6.3-2.8)=16.3—6.3-2.8 17.8×5÷17.8×5=(17.8÷17.8)×(5÷5)等,把考察運算順序的題與簡便方法相混淆,把減法的運算性質不加辨別的用于一切的加減運算題目中。
3.各年級段中計算教學目標沒有完全達到。
在計算題的錯誤中,不難發(fā)現(xiàn),一年級20以內的進位加退位減,二年級的表內乘法是后期學習整數(shù)、小數(shù)加減乘除的基礎,這部分基礎打得不牢固,乘除法、加減法中的錯誤就無法避免。小學數(shù)知識環(huán)環(huán)相扣,基礎是否扎實對后續(xù)計算教學質量的影響不可估量。
4.計算中的負遷移的影響
知識的遷移是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重要方法,知識的負遷移又阻礙學生新知識的學習。學生在計算中所犯的低級錯誤,往往是受此影響。例如,0.8×0.8=0.16 0.3+0.2=0.6等等。學生計算乘法受加法的影響,算加法又受乘法的干擾。
二、改進措施
1.從低年級起制定高目標、嚴要求,強化良好的計算習慣養(yǎng)成。
a.養(yǎng)成良好的書寫習慣
電化教學大大提高了教學效率,節(jié)省了大量的教學時間,但老師電子筆在白板上寫,不利于教師示范性作用的發(fā)揮。傳統(tǒng)的板書不可缺少,特別是計算教學,要求學生書寫公整規(guī)范,老師在板演批改作業(yè)時,就要身先垂范。要求學生抄題看清數(shù)字、序號,一次抄寫正確,不能隨意下筆錯了隨意涂改,演草本上也要合理規(guī)范的書寫。
b.訓練嚴謹仔細的審題習慣
教師輕計算,學生潛意識中普遍認為,計算不需要動腦思考,是最簡單易學的知識。部分學生做題不審題,掂來就做。運算定律、計算法則、性質在“似曾相識”的題中盲目錯誤的使用,導致計算錯誤,因此要訓練學生審題的習慣。
2.每個學期扎實的做好本學段的計算教學,打牢基礎
每個學段,每個班都有一些計算能力較差計算不過關的學生,對待這些后進生,老師要抱著著不放棄的態(tài)度,時時給予指導、照顧,讓他們永不掉隊,為他們后續(xù)的發(fā)展做出老師的努力。
3.培養(yǎng)學生自覺檢查的習慣。
做完題,別著急了事,我讓學生采用“三回頭”來檢查
一回頭:看題抄對沒,查演抄本豎式計算對嗎?
二回頭:再讀題,看看這個算式都有哪些運算,想想先算什么,計算法則對否?
三回頭:找一找有沒有特殊之處,看是否能用簡便方法,符合使用哪個運算定律
良好的習慣,使學生受益匪淺
4.建立“錯誤題庫”,常練常見
學生的錯題一般都具有普遍性,老師要做有心人,善于把平時教學中常見的易錯的題收集起來,建立“錯誤題庫”,可以有針對性地設計糾錯練習,練習前要有糾錯要求:先判斷對錯——找出錯誤之處——說明錯誤原因——正確計算——總結避免類似錯誤的方法,經過這樣“有心”的練習,可以激發(fā)學生計算的興趣,提高計算的能力。
提高學生計算能力,非短期內可達到的目標,需要老師長期持續(xù)不斷的努力, 它的復雜性與綜合性也不容忽視,教師有信心就一定會取得豐碩的成果。
孔毓2014.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