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教學往往會讓人有千頭萬緒的感覺,許多教師教學過程中常常眉毛胡子一把抓,不分主次,其結(jié)果是舍本逐末,揀了芝麻丟了西瓜。一言以蔽之,這種教學雖面面俱到卻像蜻蜓點水般淺嘗輒止。
因此,我們老師最需要的是高屋建瓴,一篇文章再長,它的精髓也就是寥寥幾句。教師要通過判斷和舍棄,把文章讀薄,找到它的精華,瞅準它的要害。然后提綱挈領(lǐng),鋪路搭橋,步步為營,引領(lǐng)學生到達 課文內(nèi)容、表現(xiàn)手法、中心思想等關(guān)鍵問題認識的彼岸。讓學生把文章讀厚,方才彰顯教學的境界。
我在《牧童》一詩的教學中,先要求學生對照注釋疏通大意,然后“點詞帶句”精讀詩歌,由一位同學點一個詞,然后全班誦讀帶有這個詞的詩句,引導(dǎo)學生品味詩的韻味,即為什么要以這個詞來帶句的熟讀。
師:**,你來。
生:“鋪”。
生:(異口同聲)草鋪橫野六七里。
師:為什么要選這個字呢?
生:因為“鋪”字感覺很舒服,很廣闊。又厚實又軟和(眾笑)。
師:這個詞讓你們想象到了什么?
生1:我想到了一望無垠、綠草如茵的原野。
生2:我想到了一床綠綠的、大大的、厚厚的褥子。
生3:我想到了以天為被,以地為席。
師:想象很豐富,理解很到位!繼續(xù)。
生:“弄”。
生:(齊聲,興奮)笛弄晚風三四聲。
師:你點這個詞有理由嗎?
生1:有啊。我看課下注釋“弄”是“逗弄” 的意思,我猜風中的笛聲是時斷時續(xù)、若有若無的,所以用了一個“弄”字。
生2:笛聲像淘氣的小孩一樣在逗弄晚風,多有情趣??!
師:請全體閉眼,默想畫面:(師有感情的)放眼望去,原野上草色蔥蘢;側(cè)耳傾聽,晚風中牧笛聲聲。腦中有畫了嗎?自己再來一遍。
生:吟誦想象:草-鋪-橫-野-六-七-里,笛-弄-晚-風-三-四-聲……
生:“飽” 和“臥”。
生:歸來飽飯黃昏后,不脫蓑衣臥月明。
師:為什么選這兩個字呢?
生:因為這兩個字活靈活現(xiàn)地刻畫了牧童休息的情景,吃飽了飯的牧童,連蓑衣都不脫,就躺在月夜的草地上,真是無憂無慮!
師:嗯,餓了就吃,困了就睡,好一個無牽無掛,自由自在的牧童啊!
師:他躺在草地上,會想些什么、做些什么呢?
生1:累了一天,他肯定想躺下來放松一下,以地為床,以天為帳,多舒服呀!
生2:他喜歡月夜的景色,草地、清風、明月,想好好地欣賞一下。
生3:我覺得他什么都沒想,就睡著了。
師:只是普通的兩個字、兩句話,卻讓我們浮想聯(lián)翩!讓我們再來閉目遐想一下吧。
生:吟誦想象:歸-來-飽-飯-黃-昏-后,不-脫-蓑-衣-臥-月-明。
《桃花心木》是一篇借物喻人的文章,語言樸實流暢、寓意深刻。作者借樹的生長,來比喻人的成長,寫一個種樹人讓“樹木自己要學會在土地里找水源”的育苗方法,說明了在艱苦環(huán)境中經(jīng)受生活考驗對人成長的重要意義。
在《桃花心木》一文的教學中,我只拋出三個問題:1、種樹人哪些做法令作者感到奇怪?2、種樹人為什么這樣做?3、桃花心木給了作者什么啟示?然后引導(dǎo)學生圍繞這三個問題學習理解具體語句,讀懂文意,體會文情,領(lǐng)悟文法。
師:種樹人哪些做法令作者感到奇怪?速讀課文,找一找,讀一讀。
(沒過一會,學生找到答案了)。
生1:(讀) 奇怪的是,他來得并沒有規(guī)律,有時隔三天,有時隔五天,有時十幾天才來一次;澆水的量也不一定,有時澆得多,有時澆得少。
生2:(讀)他有時早上來,有時下午來,時間也不一定。
生3:(讀)更奇怪的是,桃花心木苗有時莫名其妙地枯萎了。所以,他來的時候總會帶幾株樹苗來補種。
師:(一頭霧水狀)他既不懶,又不忙,為什么這樣做?請你們自讀課文,找一找,讀一讀。
生:第12、13這兩個段落。
師:讓我們來感情朗讀一下這兩個段落,你們覺得應(yīng)該怎樣把握這兩個段落的感情基調(diào)呢?
生:前一段“笑”,語氣應(yīng)該是和藹可親的,后一段“語重心長”,應(yīng)該讀出意味深長的語氣。
師:為什么有這種情感變化呢?
生:我覺得種樹人 “笑”是因為他覺得我的問題很幼稚,不靠譜。后來變得“語重心長”,是因為他覺得種樹的確有深刻的道理,能讓人受到啟示,獲得人生感悟。
師:真棒!理解得獨到,體會得深刻。讓我們有感情地朗讀這兩個段落,注意體會種樹人的心情。
師:聽了種樹人的話,作者受到了什么啟示呢?用課文中的語句說一說。
生:(讀)不只是樹,人也是一樣,在不確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較經(jīng)得起生活的考驗,會鍛煉出一顆獨立自主的心。 在不確定中,能學會把很少的養(yǎng)分轉(zhuǎn)化為巨大的能量,努力生長。
師:對。讓我們把這段話好好讀讀、細細品品(自由朗讀、全班齊讀)。
師:誰能用自己的話說說作者受到的啟示或者自己的感受?
生1:我覺得作者受到的啟示是,人和樹一樣,都要學會在不確定中生活。樹木遇到的不確定主要是老天不會按時下雨,而且還可能遇到烈日狂風、洪澇霜凍等等。我們?nèi)艘矔龅胶芏嗖淮_定,比如,失敗了,生病了,下崗了,或者其他突如其來的災(zāi)難。
師:是啊,人和樹一樣,常常是在“不確定中”生活。
生2:這段話讓我想到了“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經(jīng)受了磨礪考驗,才能成功。
生3:對,我想到的是“鳥籠里飛不出雄鷹,花盆里長不出蒼松”,沒有經(jīng)受過苦難的人就像溫室里的花朵一樣,經(jīng)不起風吹雨打。
生4:作者受到的啟示有:在不確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較經(jīng)得起生活的考驗。比如,我知道的張海迪,她小時候因為得病導(dǎo)致終身截癱。她雖然無法上學,卻發(fā)奮學習,學完了小學、中學的全部課程,自學了大學英語、日語和德語等,并且讀了大學和碩士的課程。后來她先后翻譯過英語小說,寫成了《生命的追問》、《輪椅上的夢》等書籍。我覺得這就是在不確定中生活,張海迪經(jīng)受住了生活的考驗,我想,再沒有什么困難能打敗她了!
師:看來“在不確定中生活,鍛煉出一顆獨立自主的心” “把很少的養(yǎng)分轉(zhuǎn)化為巨大的能量”給了你們很深的啟發(fā)。讓我們再來好好讀讀課文中這兩句話吧?!?/p>
學生把書讀厚的過程就是一個找樂的過程,這需要我們教師潛心鉆研,抓住重點、突破難點,穿針引線、答疑解惑,讓我們一起在讀薄與讀厚之間付出心血并收獲碩果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