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語文閱讀教學指的是教師、學生以及文本之間的對話過程。隨著我國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在當前的語文閱讀教學中,對話教學已成為重要的教學方法。語文教師為充分擺脫傳統(tǒng)獨白式的閱讀教學模式,全面提高教學質(zhì)量,就應加大對話式教學方法的推行力度,將學生在對話中的主體地位真正發(fā)揮出來。本文就教師、學生同閱讀文本之間的相關(guān)“對話”問題展開深入探討。
【關(guān)鍵詞】高中語文 閱讀教學 對話教學
0.引言
我國新頒布實行的《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就明確指出,語文閱讀教學是教師、學生、閱讀文本之間的多重對話,語文教學與學習應當在平等的對話過程中進行[1]。在高中語文課堂中,對話關(guān)系既不是平常簡單的問答,也不是形式與表象的交流,而是在認識活動中,主體之間能發(fā)生心靈上的溝通與升華。在以平等對話為基礎的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存在教師與教材編寫者及閱讀文本、學生與閱讀文本、教師與學生關(guān)于閱讀文本、學生與學生關(guān)于閱讀文本等多種對話關(guān)系。教師弄清這些對話關(guān)系,則可促進學生語文能力及綜合素養(yǎng)的提升。
1.教師與閱讀文本之間的對話
教師與閱讀文本之間的對話本質(zhì)上指的是教師認真研究閱讀教材,做好備課工作。教師應強調(diào)“對話”,首先要以一個讀者的心態(tài)去感受閱讀文本。在新頒布的語文課標中,就指出閱讀應讓學生開展積極主動的思維情感活動,在加深體驗和理解的基礎上,得到思考與感悟,獲得美的感受。為使學生有所思考感悟,得到情感上的升華,教師首先就應當有自己的感悟,在心靈上得到震撼。因此,走出盲目崇拜為教師同閱讀文本之間的對話的關(guān)鍵所在。
首先,教師應對閱讀文本的聲音進行認真傾聽,在親近文本時,運用現(xiàn)代人的身份和自身心境進行解讀,從而產(chǎn)生屬于自己的理解與感悟。例如閱讀完《寡人之于國也》這篇課文,在感動儒家仁政思想的同時,也認真反思梁惠王治國政策不合時宜的具體原因;閱讀完《我為什么而活著》這篇散文時,教師應思考學生如何才能理解生存與生命的真正意義等。教師對文本的這些理解、反思、感動等心理活動,即為對閱讀文本的個性化解讀與感悟。教師只有結(jié)合自己理性的思考與感性的認識,與閱讀文本進行平等對話,才能擺脫對教參的崇拜,形成個性化的閱讀教學視野,對學生多樣性的理解進行更準確的預測,從而在將閱讀的廣度與深度進一步提升的基礎上,實現(xiàn)對話的延伸。
2.學生與閱讀文本之間的對話
在現(xiàn)代閱讀理論中,指出文本的意義需在讀者與文本的對話過程中進行構(gòu)建,這也說明文本的意義應當由讀者自己進行構(gòu)建與生成,不可復制。中國清代文學家王國維曾提出“有我之境”的觀點,其指的是以我觀物,所觀之物賦予了我的色彩[2]。語文閱讀為走進文章美妙世界中的一項過程,教師應當讓學生成功進入有我之境中,同閱讀文本進行直接對話。例如,在講授《我有一個夢想》這篇文章時,教師可讓學生反復朗讀,使其對文章進行感知與質(zhì)疑,進而將學生思維創(chuàng)新能力充分激發(fā)出來,使其樹立遠大的理想,為偉大祖國的繁榮及人類的進步做出自己的貢獻。
3.教師與學生關(guān)于閱讀文本的對話
在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還應充當好對話者這個角色,平等介入有關(guān)閱讀文本的對話中,將自己的理解與感悟傳遞給學生,在對其產(chǎn)生影響的同時,促進整個對話過程的互動化[3]。在閱讀教學中,教師應充分做到以下兩點。
3.1對學生進行認真傾聽
當學生對文本的閱讀感悟進行交流時,教師應認真傾聽并欣賞學生的表達,將學生文本理解的深度及偏差準確判斷出來,并決定需要補充哪些內(nèi)容等。例如,莫泊桑的《項鏈》這一堂課,教師首先可以給學生20分鐘左右的討論時間,在此過程中,認真去傾聽學生的理解,并做好記錄。完成討論后,教師再將自己與學生對女主人公馬蒂爾德的認識及理解做好小結(jié),這樣既符合學生的認知水平,也能使學生與教師、閱讀文本產(chǎn)生情感上的共鳴。因此,為縮短學生與教師之間的審美差距,教師就應對學生的表達進行認真傾聽。
3.2確保教學相長
由于學生對文本的理解與感悟還比較稚嫩,因而教師需做好幫助與引導工作。同時,教師應以寬容、平等的形態(tài)同學生進行對話,在啟發(fā)學生的同時,也得到學生給予的精神方面的饋贈。例如,在講授《鄒忌諷齊王納諫》這一課時,筆者采用分組討論問題的方式開展閱讀教學,引導學生對翻譯關(guān)注的同時,注重自己的理解與感悟。完成閱讀后,有的同學學會了舉一反三,對鄒忌的勸說及齊王的做法表達自己獨特的理解,一些筆者備課時未注意得到的細節(jié)也被學生發(fā)現(xiàn)。在對話式閱讀教學中,教師與學生相互促進,共同得到了提高。
4.學生與學生關(guān)于閱讀文本的對話
學生與學生關(guān)于閱讀文本的對話指的是學生在解讀文本的過程中,與他人進行情感上的交流,并共同獲得了更為深入的理解,以及合作學習、互相探討的樂趣。在關(guān)于文本的對話中,學生對文本進行不斷的質(zhì)疑與解疑,在將自我真誠展現(xiàn)出來的同時,虛心接納別人的意見,從而實現(xiàn)自我的不斷完善。在講授《項鏈》這一課時,對于持女主人公馬蒂爾德的性格是虛榮的學生,另外一些學生提出了質(zhì)疑,馬蒂爾德為了得到社會及他人的認可,從而作出眾多的努力,能簡單評價為虛榮嗎?學生通過與他人之間的對話,充分豐富了自己的視界及對事物的看法,實現(xiàn)了共同進步。
5.結(jié)語
綜上所述,在高中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對話為其本質(zhì)所在,同時也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其能有效促進教師、學生、閱讀文本之間的有效溝通與理解。因此,高中語文教師應全面弄清與文本之間的多種對話關(guān)系,對學生的表達進行認真傾聽,大力推行對話式閱讀教學方法,在促進閱讀教學效果提高的基礎上,實現(xiàn)學生語文能力及綜合素養(yǎng)的提升。
【參考文獻】
[1]官衛(wèi)星.“對話”,語文教學的有效策略[J].江西教育學院學報(社會科學),2010,12(05):226-227.
[2]閉福群.談對話教學在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的運用[J].成功(教育),2013,10(07):182-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