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語言作為交際工具,只有在人際交往中才能真正掌握”。口語訓練是英語教育的重要內(nèi)容,是英語教學義不容辭的職責?!罢f”是一個創(chuàng)造性地的運用語言的過程,語言就是因?qū)嶋H的需要而產(chǎn)生的,所以可以說”實際性”是揄揚最大的特征.”說”對于語言的運用及發(fā)展,作用十分重大.在小學階段,就應著手培養(yǎng)學生的”說”語能力??谡Z教學是小學英語教學中的重點,也是需要教師花大力氣的難點,學生往往都有不同程度的怕開口,羞于開口的現(xiàn)象,所以在教學過程中采取多種有效的方法,激發(fā)學生興趣,讓學生樂說,會說,善說.作為英語教師,應當尋求對策,加強訓練,切實提高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
【關鍵詞】小學 英語 口語教學
一、口語能力培養(yǎng)同是小學英語教學的重要內(nèi)容
新教材的編寫充分考慮了交際與文化這兩層關系。語言材料、教學內(nèi)容的安排均體現(xiàn)了“交際文化”。諸如問候、介紹、告別、感謝、道歉、邀請、請求允許、祝愿和祝賀、提供幫助、約會、打電話、就餐等功能意念項目,共60余條,穿插安排在各冊中。其中,屬于二級標準(小學六年級)的有30多條。由于文化習俗的差異,中國人與英美人在進行這些功能交際時會不一樣。要想真正掌握一門語言,必須了解產(chǎn)生使用該語言的特定文化背景。因此,在學英語語言的同時,也要了解該語言所載有的特色文化,以提高學習者對日常交際用語的文化差異的敏感性,這對交際能力很重要。
小學英語在注重基礎知識的同時,逐年加大語言綜和運用的比重,強調(diào)語言測試的實用交際性原則:語言必須放在實際的,盡可能不同的情景中運用;語言必須適合具體的交際行為;考核的焦點在于是否達到了交際的目的;語言交際行為除了需要語言能力外,還需要其他一些能力,如社會文化能力。小學日常英語教材及考核中越來越多地滲透著文化知識的要求,學生所具備的文化背景知識決定了其語言運用能力的高低。
二、小學英語口語能力培養(yǎng)現(xiàn)狀
首先,基礎知識薄弱,學生無法開口。豐富的交流需要豐富的知識支撐。大部分小學生英語英語詞匯量很少, 他們甚至不會讀口語句,更談不上進行口語活動。而且有部分學生在口語練習過程中明顯的表現(xiàn)的很緊張,焦慮,甚至害怕。在焦慮畏懼等的影響下,學生用于記憶和思維加工的能量減少,使學生的語言輸出效率降低。在課堂上學生常常表現(xiàn)為沉默,無法開口。
其次,課堂脫離語境,學生不敢開口。交際教學思想認為,語言學習的成功在于將學生放在一個需要用目的語交際的語境之中。由于母語的影響,學生平時缺少像學習母語時真實的語言環(huán)境,英語口語練習也往往是教師控制的、機械的操練。師生間、生生間、學生和文本之間缺乏信息上、情感上有意義的交流,學生缺少輕松愉快說英語的氛圍。學生在課堂上不樂于參與、不敢開口。
最后,班級人數(shù)較多,學生沒機會開口。由于師資力量的缺乏,現(xiàn)在大多數(shù)學校是大班教學,即每班有超過三十個學生,相當多的班級甚至達到五六十個學生,學生間英語水平參差不齊。這些給教師組織口語訓練帶來了很大的困難。在課堂上許多學生沒機會開口。
三、關于提升小學生英語口語能力建議
3.1激發(fā)學習興趣,讓學生“樂于說”。
古人云:“知之好如好之,好之不如樂之”。在英語學習中,要使學生“樂于說”,學習興趣有很大的作用。
托爾斯泰說過:“成功的教學所需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fā)學生的興趣”。要對學生進行技能訓練并使這個訓練行之有效 ,必須讓學生樂于接受。興趣,是開啟智慧之門的金鑰匙,是技能訓練的突破口。
英語口語交際訓練中激發(fā)興趣的方法是多樣的。如講故事,做游戲,還可結(jié)合電化手段的運用,開展看圖說話,給圖配音等活動。例如在學習PEFC教材第四冊Lesson2 in A Park時,學生們?nèi)艘唤M到前臺進行角色扮演,提高了興趣,增加了課堂活力。有了興趣,就產(chǎn)生了強烈的“我要學”的愿望,學生就會真正進入學習角色,成為學習的主體。有了興趣,學生也會心情愉快,樂在其中。
3.2 創(chuàng)設學習情景,讓學生“有話可說”。
語言學習的最終目的是為了焦急,英語學習也是如此。在口語訓練過程中,教師應努力把學生置于盡可能現(xiàn)實的焦急情景中,力爭課堂教學的交際化。
如學習What’s this in English? It’s a/an___句型時,可利用學生的課本、鋼筆、直尺等事物進行情景問答;學習Who’s he/she? He’s/She’s____時,用班里學生的姓名進行接龍游戲,并配合“猜猜看‘游戲進行操練,以達到正確、熟練地運用的目的。
3.3 利用現(xiàn)代化教學手段,讓學生“充分地說”。
現(xiàn)代教育技術的應用,使得課堂教學效率大幅度地提高。CAI課件,因其儲量大、信息多,又具有及強的交互性,以被廣泛應用于英語教學的課堂。所以教師在運用傳統(tǒng)媒體教書的同時,應不斷加強學習現(xiàn)代教育技術,充分利用它為教學服務。
例如,在學習PEFC第二冊Lesson11的對話時,制作一個“湖邊對話”的CAI課件(注:1),學生聽說、仿說、對話,并通過切換場景的配音操練,在短時間內(nèi)就可達到熟練運用的效果。
3.4延伸課堂教學,讓學生更多“說”的機會。
在母語環(huán)境內(nèi)學習外語,僅靠課堂有限的時間是遠遠不夠的。為了更好的達到訓練目的,還要把課堂延伸,使學生有更多的機會來說英語。為此,課間師生問候,課外打招呼,都應盡可能地使用英語;而課外興趣小組、英語角等形式,都是課堂的很好補充。由于課外活動不必像課堂那樣嚴謹,氣氛較融合,學生有了一定的基礎后,可以(在教師指導下)用“英文小品”、“英語短劇”,“成語故事在英國”等自己喜愛的形式進行交際訓練。這樣每個學生都有機會參與練習,使口語表達能力在活動中得到發(fā)展。
3.5學生表演創(chuàng)設情境。
交際是語言的最基本功能,聽說過程是一個理解和口頭表達的交際過程?!皟和怯眯蜗蟆⑸?、聲音來思維的。”(蘇霍姆林斯基語)對于那些內(nèi)容有趣、情節(jié)生動、人物形象鮮明的兒童文學作品,如寓言故事、童話故事等,低年級學生往往表現(xiàn)出濃厚興趣,如果讓學生充當故事中的主人公創(chuàng)設故事情境,更能誘發(fā)他們的創(chuàng)造力。學生們在情景中深入角色,自覺主動實踐,促使多種感官參加活動,有助于英語詞匯和實物實景的直接聯(lián)系。學生們嘗到了成功的甜頭,積極性自然增強,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在交際過程中得到提高,交際習慣也在表演過程中得到了培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