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從當前在地理教學的新課程標準的形勢下,如何加強對地理課堂教育教學改革出發(fā),就多年來的地理教學和近一年多來實施新的地理課程標準的教育教學實踐的體會中,提出了一些在地理新課程標準下的地理課堂教育教學問題改革的初步設想和做法。
【關鍵詞】重視基礎;教學情感;互動教學;學習評價
多年以來,初中地理教育教學在社會上急功近利思潮和應試教育思想的雙重沖擊下,學生地理學習水平處在低谷狀態(tài)。特別是地理教學質量不令人滿意,經過多年來的地理課堂教學,特別是一年多來,在地理新課程課堂教學中,仍然有相當多的學生沒有學會判讀經緯度、計算實地距離、判斷方位和氣候類型、年平均溫差等實用技能,沒有具備基本的中國地理和世界地理知識的公民意識。
一、在地理教學中應加強情感教育
初中地理教師的教學意識的更新和教學技能的提高,需要從地理教師的主客觀兩方面進行加速。目前在初中地理課堂教學中,地理教師往往過多注重了知識目標而忽視了情感目標。非專業(yè)地理的科任教師往往拘泥于課本、強調地理事實和記憶,缺乏地理情趣。而地理專業(yè)教師進行課堂教學時,也往往過于嚴謹和強調地理思維、缺乏生動活潑。對于初中學生而言,學習動機、學習目的性還不強烈,愉快、興趣是學生學習驅動力之一,甚至對教師的好感也會成為學習的驅動力。
二、在地理教學中應用互動教學法
時代在進步,學生的學習環(huán)境在變化,特別是地理知識傳播的渠道更廣了,地理課已經不是學生獲得地理知識與技能的唯一渠道。因此地理教師應該轉變教師角色,改變過去教師單向講授為主的習慣性教學方法,將師生互動教學引入地理課堂,以學生活動為主,教師講述為輔,學生活動在前,教師點撥評價在后的原則。并且將地理課堂教學的課堂含義廣義化,包括一般意義上的網絡課堂。由于初中生心理的特點,他們很樂意參與教學過程。初中地理課堂教學時往往需要布設教學情境,可以把學生組織起來親歷這些過程,如進行學生地理新聞發(fā)布活動、地理新聞點評活動、地理角色扮演活動等。要注意有適當?shù)慕虒W民主。
三、在新課地理要有情境引入
由于長期以來不少初中地理課由其他學科教師兼任,在教學中往往沿用了其他學科的教學方法。普遍存在著兩種引入新課方法。一種是講法,即同學們,今天我們講……,同學們,現(xiàn)在老師講……,這樣就把師生互動的地理教學活動引向老師講學生聽的單向活動。還有一種是翻書法,即同學們請把書翻到……頁,把以地圖教學為主的地理課變成看書劃線的枯燥的文字教學課。初中地理教師應該努力用學習或討論來代替講,用翻圖來代替翻書。雖然是一字之差,這也代表著地理課堂的實質進步的一面。在實際地理課堂教學中行之有效的引入新課的新方法是多種多樣的。
四、在地理教學過程中要地圖化
沒有地圖就沒有地理學,所以地圖教學是地理教育中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意識、實踐能力的主要途徑,也就是說地圖是其他任何工具無法取代的。在當今的信息社會中,知識的更新速度非常之快。由于初中地理學科內容的基礎性特點,學生無須死記硬背地理知識,完全可以借助地圖來掌握有關知識。即使是地理基本原理的學習,也可以借助地圖來學習、掌握。地圖是地理信息的重要載體。對初中學生而言,是幫助其樹立空間地域概念的基礎,也是培養(yǎng)其地理思維的主要手段。所以,地圖在一定意義上既是教具,也是學具。學好地圖,并用好地圖,對學生來說,是至關重要的。當前初中生的地理學習還是停留在簡單的、機械的記憶水平上,對地圖的學習和運用則顯得比較薄弱,關鍵在于缺乏良好的學習方法,很難真正懂得地理知識的一種行之有效的學習方法。不僅如此,學習和掌握地圖知識,對于學生學習其它科學知識以及開發(fā)學生的智力都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每一個人,不管是住在城市還是農村,生活中都需要地圖的幫助,這已成為當代人的共識。此外,學習中也需要地圖。大家都知道,地理學習的主要對象之一就是地圖,而其它學科的學習也需要地圖的幫助。我們每一個人的生存和發(fā)展,也是離不開地圖這個必備的工具的。所以,在地理教學中牽涉的各種各樣的示意圖、景觀圖、統(tǒng)計圖表等是培養(yǎng)學生地理綜合能力的重要手段,教師應指導學生在平時讀書過程中加強對這些圖像的了解,掌握判讀方法。地圖教學能力也是地理教師教學能力強弱的主要標志。
五、在地理教學評價中應重視能力化
地理課堂教學改革要與改革地理教學學習評價方法結合起來。有的地理教師甚至將學生學好地理的期望放在考試上,實踐證明這種想法過去、現(xiàn)在、將來都是行不通的。例如,在一些地方的初中地理教學學習評價的改革是由原來的閉卷改為全部開卷;開卷的范圍從地圖、課本改為只開地圖不開書;學生學習評價的內容重在讀圖用圖的分析能力。在素質教育的今天,就初中地理學科而言,為何而不用呢?所以,我認為地理學科也要全開卷不但可以減少學生作弊現(xiàn)象的滋生,而且提供了客觀公平的環(huán)境,操作上也比閉卷方便的多。
總之,在新的地理課標理論的指導下,以黨的教育方針為指針,以學生發(fā)展為本,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和學習對終身有用的地理的基本理念,加強地理課堂教學,堅持以學生活動為主,教師講述為輔,學生活動在前,教師點撥評價在后的原則,牢記三個代表和樹立三個一切的思想,與時俱進,適應網絡環(huán)境下和計算機輔助下的地理課堂教學模式,更加高效地完成地理學科的教學目標。
【參考文獻】
[1]肖曉羽:地理課程標準〖M〗》 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2011
[2]石中英:知識轉型與教育改革【M】,教育科學出版社,2003
[4]周勇:論德育教育的敘事方式【J】《思想、理論、教育》200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