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教師在選用信息技術教學策略的開放設計的教學方法時,應注意要發(fā)揮指導學生學習的有效作用。信息技術教學策略的開放設計以建構主義和最近發(fā)展區(qū)為理論基礎,能很好地啟示高中信息技術課。信息技術教學策略的開放設計的應用包括:確定教學內(nèi)容、編寫、分發(fā)、導學以及分析等,幫助學生發(fā)現(xiàn)和解決問題。
【關鍵詞】信息技術 教學策略 開放 設計 應用
一、信息技術教學中的要素分析
(一)教案要求
在備課時,教師要對單元的內(nèi)容有整體掌握。備課是以單元為單位,在整體把握課本的前提下實施的,教師要將總體的教學要求細化為每單元的授課任務,將教學內(nèi)容與教學過程相結合以完成授課任務。
(二)導學方案
學案的撰寫可選用方式有:要點提示、問題思考、網(wǎng)絡綱要。要點提示要表明學習的重難點、學習方法等。要指導學生利用學案課前預習該單元學習的重難點,了解自己上課時要重點聽講的核心問題,來調(diào)動、激發(fā)學生自主學習的熱情和創(chuàng)造力。
另一方面,教師要利用學案解決教學中個體與整體的矛盾問題。
(三)導思方案
1.新課引入———開導是至關重要的過程,每個單元的引入方式不同。引入新課應與學生的心理特征相符合,遵循新穎性、變化性、多樣性、熱烈的方法。
2.自主學習———指導是學案導學的關鍵環(huán)節(jié),以充分發(fā)揮和提高學生能力為目的。教師要結合教學目標,規(guī)劃學習方案,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使學生擁有科學的認知方式。
3.突破難點———疏導指的是突破教材中難點,學案要善于疏導,變“難學”為“易學”。學案設計也要遵循由淺入深的方法,幫助學生條理性、層次性以及系統(tǒng)性吸收教學知識和規(guī)律。
4.實踐練習———輔導。教學過程總是伴隨著新問題的產(chǎn)生,教師與學生應將新問題總結歸納并再次結訓,強化學生對知識的掌握。
二、教學策略的開放設計
(一)情景導入策略
上課前的五分鐘決定了學生能否認真聽講一堂課,因此教師在導學策略中必須要注重如何在前五分鐘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將學生導入到課堂的學習氛圍中就顯得尤為重要。
(二)輕松課堂策略
信息技術的內(nèi)容往往都是信息理論知識或者枯燥的,在很多學生心里是一門相對比較無趣的課程,甚至有些人認為上信息技術課是一種負擔。教師要改變這一局面,讓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中,要投其所好,在上課過程中可以穿插一些有趣小游戲,讓學生運用課堂中所學的知識,編寫一些打字游戲、背單詞的小程序中。學生能夠在游戲獲得對自身價值的認同,從而會積極參與到課堂的學習中。
(三)情感教學策略
科學家經(jīng)過多次試驗得出結論,在教學過程中運用情感教學能夠有效的提高教學效果。情感教學策略已經(jīng)得到越來越多的人對情感教學表示認可,因此在信息教學中可以將情感教學的方法引入到課堂中,老師可以試著和學生接觸,加深關系,在成為互相了解的朋友關系的基礎上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對教學也會有很大的促進作用。一旦學生和老師成為朋友,學生可以把對老師的喜愛轉換為學習的動力,從而可以促進對于知識的學習。在這樣的前提下實施情感教學,不失為一種良好的方法,這樣環(huán)境中學生進行信息技術的學習,對于知識的掌握必然會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信息技術教學策略的開放設計操作運用
(一)確定學案導學的教學內(nèi)容
筆者多年教學實踐發(fā)現(xiàn),信息技術教學策略的開放設計教學法適用于高中信息技術教材中操作性強的內(nèi)容,這在計算機上可以驗證,如E-mail 的使用、Frontpage 網(wǎng)頁的制作、Flash 動畫制作、Photoshop 圖像處理等。
(二)編寫學案工作
學案的內(nèi)容應在教材外加以拓展,強化探索知識過程,培養(yǎng)學生的探索精神,提高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另一方面,學案撰寫要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凸顯信息技術的學科特點。
(三)分發(fā)學案
信息技術課程的特點表明,對于操作較強的內(nèi)容,需要進行計算機實際操作,但是學生大多為住校生,上機機會少,另一方面,學生文化課的課程較緊張,所以用在信息技術上的時間很少。所以,大多數(shù)Flash 學案都是當堂分發(fā)。
(四)學案的導學過程
筆者以《Flash7-校園藝術節(jié)海報的制作》為例來講解復習課的導學過程。學生應在課前完成學案的自主學習部分。
教師活動:檢查并糾正自主學習部分。
學生活動:掌握并改正自主學習部分。
教師活動:展示前屆校園藝術節(jié)海報的幻燈片,引入課題:校園藝術節(jié)海報的制作。海報的圖片素材學生自由選擇,有問題可以和老師同學探討。
師生互動:師生共同探討海報制作過程,并進行歸納總結。
教師活動:草圖的設計由學生課課后完成。
學生活動:進行校園藝術節(jié)海報制作。
教師活動:觀察學生的制作情況,指導學生進行制作,學生是課堂活動的主體,教師只是起到輔助作用。
師生互動:師生共同對作品進行評價。主要由學生互評,并指出:是否體現(xiàn)了本校的特色;作品的原創(chuàng)程度如何。
(五)分析修正學案
教師通過總結學生對學案的反饋,修改完善學案,并且完成學案的反思與點評工作,在學案上加以批注,提醒學生做好學案的留存,通過學案復習、鞏固,深化所學知識,提高學習水平。
結語:
社會信息化發(fā)展迅猛,對信息技術教育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信息技術教育已成為全社會的基礎教育、終身教育。高中信息技術教學中應采用學案導學法,改進習題化教學內(nèi)容的錯誤做法,讓給學生留出獨立思考的空間,設計問題遵循由淺入深的規(guī)律,合理的引導學生解決知識問題。另一方面,教師要結合每個學生優(yōu)勢,最大限度激發(fā)學生的潛能,鼓勵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與想象力,進行大膽的設想,以此來提高學生學習的熱情與積極性,使學生的潛能得到最大化發(fā)揮。
【參考文獻】
[1] 束梅霞. 視覺文化支持下的初中信息技術學案設計研究[D]. 南京師范大學 2011
[2] 宋衛(wèi)衛(wèi). 高中化學教學中實施學案教學的研究[D]. 山東師范大學 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