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從英語口語的特點談起,從而引出口語教學的原則,并以相應的教學原則為指導,結(jié)合英語教學活動提出了一些英語口語教學的方法,在一定程度上為英語口語學習者提供相應的借鑒。
【關鍵詞】口語活動 口語教學原則 教學方法
任何一種語言的學習,最根本的目的就是運用。即:用所學的目標語來表達自己的思想,與人交流。因此,在英語教學中,口語的教授顯得尤為重要。那么,如何教好英語口語呢?
一、英語口語教學的原則
談口語教學的原則,我們必須從口語活動的特點談起。特點決定原則,有什么樣的特點,就要求采用什么樣的原則與之相適應??谡Z活動具有交互性、目的性、準語言性、非語言性以及與聽力的不可分性等特點。
基于上述口語活動的特點,口語教學活動應遵循以下幾個原則:
1.教師應創(chuàng)設特定的環(huán)境,使學生產(chǎn)生交際的愿望和興趣
環(huán)境,即交際的環(huán)境,它在口語教學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一種和諧的自然化的交際環(huán)境可以使學生放下心理包袱,產(chǎn)生自發(fā)的交際愿望,繼而以平和的心態(tài)來進行口語交際。比如說,今天口語課的討論話題(topic)是聚會,教師可以提前布置一個聚會場所作為課堂,需要指出,這里的教學場所未必一定是教室,也可以選其它地方,如,教師的家中,飯店等。環(huán)境越接近現(xiàn)實越好。聚會中所需的供應可以讓學生根據(jù)個人的喜好自備。聚會開始時,教師要求學生在整個過程中“Only English,no Chinese”。學生被置于特定的、形同現(xiàn)實的環(huán)境之中,自然就會產(chǎn)生交際的欲望。
2.口語活動應帶有目的性
口語活動是一種帶有目的性的活動。沒有目的,交際就很難持續(xù)下去。因此,口語教學過程中,教師所選的話題最好帶有鮮明的目的性。一般來說,目的越明確,學生的交際動機便會越強烈。
例如,教師以辯論會的形式將班級分為正反兩組,并以“大學生在校期間結(jié)婚是否有益”這一話題展開辯論。辯論的目的十分鮮明,即雙方各盡所能,列出足夠的證據(jù)來支持自己,駁斥對方的觀點進而戰(zhàn)勝對方。這樣目的鮮明的話題很容易使同學們情緒高漲,激烈地展開討論。
3.口語活動應重視意義,而非語言形式
語言交際的根本目的是傳遞信息。交際過程中,意義最為重要。只要意義傳達了出來,并且對方可以理解,交際的目的也就達到了。所以,在教授口語過程中,教師可以適當遷就學生的語法錯誤。否則,一方面很容易打消學生的語言自尊心和自信心,使其產(chǎn)生挫折感;另一方面,也不利于口語流利性的培養(yǎng)。
4.糾正錯誤應科學
錯誤是任何學習過程中都會出現(xiàn)、不可避免的現(xiàn)象。在口語交際中更是如此。杜雷(Dubey)和貝特(Burt)說過,“人不犯錯誤是學不會語言的。”口語練習過程中的錯誤是可以容忍甚至忽略的,教師的職責應該是為學生提供連續(xù)、完整的交流空間,熱情鼓舞學生樹立信心,大膽去實踐,不怕犯錯誤,這樣他們才能取得進步。匆忙打斷學生的思維和交流而去給他們糾正錯誤實不足取。而在學生講話之后糾錯也應講究方式,并注意保護學生的自信心及給他們自我糾錯的機會。一個明智的教師往往在口語活動進行過程中認真觀察聆聽,并隨時記下學生所犯的錯誤,等口語結(jié)束的時候,他會公開地評析這些錯誤,但決不會指出是誰犯的錯誤。
二、英語口語教學的方法
英語口語教學的方法很多,形式多樣:
1. Volunteer形式,即自由發(fā)言的形式。教師提出一些問題,要求學生自由討論、發(fā)言。學生討論過程中,教師應仔細聆聽,并給出客觀、誠懇的評價,當然要以鼓勵為主。這樣可以使學生產(chǎn)生自信心,同時也活躍了課堂氣氛。不過,教師應盡量照顧到每一個學生,爭取使其練習的機會均等。
2. Group Work形式,即小組討論的形式。課堂時間非常有限,尤其是對于學生人數(shù)較多的班級而言,讓每位學生都開口說上幾分鐘不太現(xiàn)實。為了給學生提供更多的練習機會,采用Group Work的形式是最佳的選擇。教師可以將班級分為幾個小組,所分的小組都要圍繞著某一話題展開討論。與此同時,教師應在各小組間走動,以便隨時提供幫助。討論完畢,要求各小組選一名代表匯報討論結(jié)果,教師也應就結(jié)果做出合理的評析。
3.Role Play形式。教學過程中,經(jīng)常要求學生以此種形式表演課文情節(jié)。采用此種形式,可以極大地提高學生的表演積極性和表達思想的激情,從而獲得良好的效果。例如,在講到“The Emperor’s New Clothes”這一課時,可以讓學生們分擔不同的角色,有人當皇帝,有人當大臣,還有人當騙子。大家熱情高漲,借來了道具積極準備,精彩的演出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真可謂寓學于樂。
4.Information Gap形式。Information Gap,即“信息溝”或“信息差”,一般來說,“信息溝”是因為說話者有信息要傳遞,而聽者想聽到某些信息,說者和聽者之間存在著一條“信息溝”,這條“信息溝”要通過談話交流來填補,交際雙方的注意力集中在信息、說話的意義上面。
在講課過程中,教師可以把班級分為四個小組,然后將四副可以組成一個連貫故事的不同的圖片發(fā)到各個小組之中,并要求各組認真觀察各自的圖片,討論其細節(jié)后,收回四副圖片,并讓四組中各推舉一名代表,要求四個代表根據(jù)彼此的討論結(jié)果,給出一個連貫合理的故事來。這樣,這四個代表就開始彼此復述、交換討論的情節(jié),場面很激烈。雖然他們的最終故事稍與原文有所出入,但作為口語課,交際目的已完全達到。
5. Say-to-oneself形式,即自述的形式。自我交際也可以作為口語練習的好方法。自我交際,亦稱自言自語。獨自表達自己的所思所想。教師應鼓勵學生經(jīng)常采用此方法練習口語,定能有很大的效果的。 口語練習隨時隨地都可以進行,無論你在哪里,公園,街道,醫(yī)院等地,你都可以張開口用英語來描述你眼中的景物。長期下去,必定受益匪淺。
三、結(jié)語
英語口語教學的最終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運用語言進行交際的能力,這就要求教師在正確的教學原則的指導下,不斷地優(yōu)化課堂教學過程,不斷地探索教學方法,使學生的口語交流能力不斷得到提高。
【參考文獻】
[1]Jereny Harmer.How to Teach English[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