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通過閱讀大量文獻資料后分析研究并利用運動生理學的測量方法和手段,對20名大學生(男女各10名)參與不同有氧健身運動(健身走運動,健身跑運動,自行車運動,廣播體操運動)的全過程進行監(jiān)測,研究大學生在參與不同健身運動時,機體的部分生理指標(攝氧量,心率,呼吸頻率,血壓等)的變化規(guī)律及變化特點,探討參與不同運動過程中的攝氧量與其最大攝氧量的關系,并對不同健身運動的鍛煉效果進行綜合評價,為大學生參與全民健身提供科學的依據。
【關鍵詞】攝癢量 心率 呼吸頻率 血壓
第一章 前言
國務院于1995年6月20日正式批準和頒布了《全民健身計劃綱要》這是一項由政府領導、社會支持、全民參與的,有目標、有任務、有措施、有步驟、有計劃、有完善的領導體制和完善的運行機制的社會系統(tǒng)工程,是與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目標相配套的社會系統(tǒng)工程。高校體育不僅是落實全民健身計劃的一個重要前沿陣地、輻射中心和科研場所,而且在某種程度上直接影響著全民健身計劃實施的進程。如果能培養(yǎng)他們具有終生體育意識、興趣、習慣與能力,就能使他們在用自己的知識服務于社會的同時,也能用在校所學的體育技能、知識等服務社會。成為全民健身計劃的宣傳者和組織者,這無疑將極大地推動全民健身活動深入持久地開展下去。
第二章 內容
1. 有氧健身運動與人體心肺功能的關系
人體的大部分器官都有較大的儲備能力,儲備能力的降低在靜息狀態(tài)下不易表現出來。運動可增加氧運輸系統(tǒng)功能,包括使氣體運輸加速,氣體交換加快和骨骼肌利用氧的能力增強等,也就相應提高了人體的心肺功能。人的心肺功能好壞除了遺傳因素外,主要受后天活動和有規(guī)律的健身鍛煉的影響,經常進行有氧健身鍛煉,可以有效地增強機體的氧運輸能力,增強機體各器官系統(tǒng)的生理功能和適應能力。心肺功能水平的優(yōu)劣是反映機體體能水平高低的重要標志之一,不同的健身鍛煉方式對人體心肺功能產生的生理效應是不同的。
2.大學生參與健身活動的現狀
高校體育作為全民健身計劃的一個子系統(tǒng),在某種程度上直接影響著全民健身計劃實施的進程。而高校階段是人的一生中接受身體教育的最后時期,也是人一生中身體機能發(fā)展的黃金時期,這一時期人的體育態(tài)度、能力和習慣如何,對未來和終身都會有很大影響。
調查表明和走訪走遍大學比如云南大學體育學院云南師范大學體育學院可以看出,目前我國大部分高等院校,普通大學生的健身鍛煉都缺乏一定的科學的指導,導致大學生在參與健身鍛煉的過程中存在著一定的盲動性。這樣也導致了鍛煉效果不佳,持續(xù)時間不長,感覺健身項目枯燥等諸多問題的產生。從而制約了大學生參與全民健身活動的積極性。因此,為適應全民健身工作在高校的全面開展,對健身活動中健身負荷的掌握與控制,確定健身適宜負荷,是為科學健身提供運動處方的基本依據。
3. 國內外研究現狀
國外發(fā)達國家充分發(fā)揮著科研在實施全民健身計劃當中的作用。1956年,法國、瑞士、波蘭等“國在聯(lián)合國科教文組織的贊助下,對“閑暇時間”進行了大規(guī)模的調查,引起了各國對公眾閑暇問題的廣泛關注。此后,各國對體育活動在閑暇生活中的地位與作用的研究日益加深。前蘇聯(lián)對體育科研機構做出重大調整,除成立專門為高水平競技體育服務的中央競技科研所以外,原全蘇聯(lián)體科所改為專門承擔大眾體育科研課題的機構。日本的體育科研更是以大眾體育領域的有關課題為重點。與大眾體育相關的研究成果逐年增加,目前己70%。而在日本,只有與大眾體育、群眾健康掛鉤的課題才能立項,才可能得到科研經費。
當前,國內的關于全民健身或大眾健身的研究很多,但大多數的研究都是問卷調查 形式的或是純理論的研究,較少的一部分為實驗研究。而實驗研究又大致分為以下幾類:①建立實驗組和對照組,對階段性從事某項健身運動項目的前后進行對比研究,揭示該項健身運動項目對身體某個機能的變化的影響。如有氧健身操對中年女性心肺功能的影響。②對某類人群從事某項健身運動的適宜負荷進行的實驗研究,如60__65歲健身鍛煉適宜強度的研究。③某項健身鍛煉的深入實驗研究,即該項項目對人體機能的綜合影響。如論太極拳的技法與健身作用。④實時監(jiān)測不同的健身項目的運動強度與運動規(guī)律,如第八套廣播體操、24式太極拳運動強度與規(guī)律的研究。
第三章 總結
本實驗制定的負荷方案屬于很輕松的運動強度。受試者的各項生理指標數據均表明,該負荷強度雖然滿足健身活動所需達到的要求,但作為大學生,這樣的健身運動,其心率,攝氧量的數值偏小,可以說是較輕松的健身活動。
對大學生參與健身活動的建議:
1.在日常的健身鍛煉中,我們應該制訂科學的,有效的健身負荷方案,而不應盲目地進行鍛煉和體育活動。
2.心率,呼吸頻率,主觀感覺量表等都是較容易掌握測量方法的指標,也是在日常 健身的監(jiān)測中可以普遍使用的指標。作為大學生,應該了解測試方法以及在實踐中應用。
3.對于無健身活動基礎的健康人群,在進行以提高心肺功能為目的的有氧健身鍛煉 時,可以保持主觀感覺處于輕松與稍累之間。
【參考文獻】
[1]施秋桂,試論全民健身的有效推動[J]體育文化導刊,2006,8:16.17
[2]許政紅,對高校體育推動全民健身計劃實施的幾點思[J],福建農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9(5):78-81
[3]代毅健身適宜生理負荷的量化與實驗驗證的研究[J]戚都體育學院學報,2004,5(30)
[4]張振峰,甄志平繼承傳統(tǒng)兼收并蓄一由木蘭拳運動看傳統(tǒng)項目在全民健身中的發(fā)展與應用叨.體育學刊,2005,5:118-120
[5]鞠鑫濤,全民健身與高校體育[J]遼寧體育科技,2006,28(3):13-14
[6]周小平,戴超平對大學生參加運動有氧無氧能力的實驗研究[J].湛江師范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0,21(1):54.56
[7]王永明,試論健身鍛煉與運動訓練的差異性[J]山西師大體育學院學報,2001,(16)3:10.1l,57
[8]李紅,熊靜宇.普通高校女生心肺功能運動試驗研究[J].湛江師范學院學報,2001,22(6):80.82
[9]王元水,國外大眾健身理念的特點以及給我們的啟示[J]體育與科學,2005,26(2):43—44,47
[10]馮淑風,董克禮國際大眾體育發(fā)展特點[J],天津體育學院學報,1998,13(1):48.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