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分層次教學”是一種符合因材施教原則的教學方法,它能面向全體學生,為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創(chuàng)造條件,有利于學生數學素質的普遍提高。本文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和探究,從幾方面闡述“分層次教學”教學法的概況。
【關鍵詞】初中數學 分層教學
一、分層教學實施的指導思想
首先,分層次教學的主體是班級教學為主,按層次教學為輔,層次分得好壞直接影響到“分層次教學”的成功與否。其指導思想是變傳統(tǒng)的應試教育為素質教育,是成績差異的分層,而不是人格的分層。為了不給差生增加心理負擔,必須做好分層前的思想工作,了解學生的心理特點,講清道理:――學習成績的差異是客觀存在的,分層次教學的目的不是人為地制造等級,而是采用不同的方法幫助他們提高學習成績,讓不同成績的學生最大限度地發(fā)揮他們的潛力,以逐步縮小差距,達到班級整體優(yōu)化(1)。
二、分層教學的必要性
新的課程標準指出,數學要面向全體學生,實現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要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fā)展。而現在實行的是九年義務教育,全體小學畢業(yè)生都就近入學,學生水平參差不齊。而且教學方式為傳統(tǒng)的“平行分班”, 由于學生基礎知識狀況、興趣愛好、智力水平、潛在能力、學習動機、學習方法等存在差異,接受教學信息的情況也就有所不同,而且一個班級里人數較多,如果按中等學生的水平授課,長期下來必然形成一部分學生“吃不飽”,一部分學生“吃不了”,優(yōu)生學習沒動力,拔不了尖,后進生最基礎的也掌握不了,給其它學科的學習帶來困難,不能實現每個學生在原有基礎上得到最大限度的發(fā)展。
另外,對于農村初中,以中考升學(一級達標高中)率的高低去衡量辦學的優(yōu)劣的觀念至今未打破,甚至越來越嚴重。于是,多數教師往往不惜血本,絞盡腦汁,采用多種手段,使大多數學生,陪同小部分“有希望”的“尖子生”,為之而“奮斗”,這樣就使大多數“陪讀生”“勞師無功”,大大挫傷了他們學習的積極性,也嚴重影響了整體的教育教學質量,這顯然與素質教育背道而馳。
因此教師必須從實際出發(fā),因材施教,循序漸進,充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發(fā)揮學生個人的創(chuàng)造能力,激發(fā)創(chuàng)新思維,才能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在原有程度上學有所得,逐步提高,最終取得預期的教學效果。
三、分層教學法,體現團隊合作精神:
1、按學生的成績。首先對自己所教的學生進行分層:A層:數學基礎較好,思維能力也較好,即能掌握課文內容,獨立完成習題,完成教師布置的復習參考題及補充題,可主動幫助和解答B(yǎng)層、C層的難點,與C層學生結成學習伙伴;B層:數學基礎較好,思維能力也較好。即能掌握課文內容,獨立完成練習,在教師的啟發(fā)下完成習題,積極向A層同學請教,能回答D層學生的難點;C層:數學基礎中下,思維能力一般,或思維能力較好但數學基礎較差,即能在教師和A層同學的幫助下掌握課文內容,完成練習及簡單習題。D層:一般來說,數學基礎較差,思維能力差又缺乏學習自覺性、主動性的學生,離不開教師和A層、B層同學的幫助與監(jiān)督,即能在教師和A層、B層同學的幫助下掌握課文內容,完成練習及部分簡單習題。
2、按教學方法分層 。在課堂教學中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采取不同的導學方法,使各層次的學生都能理解掌握數學知識和發(fā)展能力。課堂上多讓A和B層學生探求問題,討論問題,最后獨立地或在老師的引導下找出答案,并多鼓勵他們質疑已有答案和對數學題進行一題多解,以培養(yǎng)他們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而對C和D層次的學生則在講解教學內容之后還加強個別輔導。 上課前的復習提問,課堂的練習,課外的作業(yè)都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分開層次,一般課堂練習和課外作業(yè)分基礎題和提高題,提高題鼓勵A層次和B層次的學生做,C和D層次的學生可以不做,但仍鼓勵他們盡量去做,能做幾題就做幾題。如何將各章節(jié)的練習和作業(yè)分層次則視學生的整體基礎情況而定。如果學生對某節(jié)的基礎知識掌握較好,則對該節(jié)的基礎題和提高題的深度就適當增加一些。
此外對于學困生,評價應該偏向對他們的鼓勵,幫助他們樹立自信,正確看待自己取得的學習成績,然后引導他們作好下一階段學習的準備,調整心態(tài),繼續(xù)努力。不同的評價會取得同樣的效果,那就是形成一種你追我趕的學習氛圍,共同提高數學成績(2)(3)。
四、實施分層教學法的意義:
1、分層教學法的實施,避免了部分學生在課堂上完成作業(yè)后無所事事,同時,所有學生都體驗到學有所成, 增強了學習信心。分層教學模式研討會同事時,分層次教學方法還和我們現在一直提倡的素質教育結合起來,對學生量身打造適合自己的發(fā)展方式,提升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
2、提高課堂效率
首先,教師事先針對各層學生設計了不同的教學目標與練習,使得處于不同層的學生都能“摘到桃子”,獲得成功的喜悅,這極大地優(yōu)化了教師與學生的關系,從而提高師生合作、交流的效率;其次,教師在備課時事先估計了在各層中可能出現的問題,并做了充分的準備,使得實際施教更有的放矢、目標明確、針對性強,增大了課堂教學的容量。總之,通過這一教學法,有利于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和效率。
3、提升教師全面能力。通過有效地組織好對各層學生的教學,靈活地安排不同的層次策略,極大地鍛煉了教師的組織調控與隨機應變能力。分層教學本身引出的思考和學生在分層教學中提出來的挑戰(zhàn)所都有利于教師能力的全面提升。當然,分層次教學也會給老師日常工作帶來比傳統(tǒng)教學多數倍的工作量,教師應該能以自身素質提高為出發(fā)點,積極探索分層次教學的方法,提升其效率。
總之,分層次教學是一種符合因材施教原則的教學方法,是教師根據不同層次的學生在教學目標、教學內容、課前預習、課堂提問、布置作業(yè)等方面實行分層次教學,目的是使各層次學生在原有的基礎上都能得到較好的發(fā)展,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的一種教學策略。強調教師的教要適應學生的學,要做到“因材施教,分層提高,讓尖子冒出來,使多數邁大步,叫后進生不落伍,達到班級整體優(yōu)化”。 分層遞進教學的核心是面向全體學生,正視學生的個體差異,使學生在自己原有基礎上得到發(fā)展,在每一節(jié)課內都能獲得成功的喜悅,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漸漸從要我學變成我要學,達到終身學習的目的。
【參考文獻】
[1]冉苒,《數學教育心理學》四川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2002年6月。
[2]尚應力,《瘋狂數學教學方法》中國當代教育學會雜志社, 2009年12月。
[3]蘇英,《淺談新課程標準下初中數學分層教學》時代教育,2008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