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現代社會,隨著經濟全球化進程不斷加快,世界范圍內的的文化交流等也逐漸頻繁,為進一步促進我國和世界各國之間的經濟文化交流,培養(yǎng)外語型人才也成為當代素質教育的重中之重。英語作為世界語言,在我國對英語的教育從小學就已經開始,這對促進培養(yǎng)英語型人才具有重要的基礎作用。但是,由于小學生其智力還正處于發(fā)育階段,對語言和新知識的學習能力還比較弱,需要對其進行積極引導,運用適合小學生思維方式的教學方法進行教學活動才能起到良好的效果。本文就從小學英語中的教與學的雙方定位出發(fā),闡述師生雙方角色的定位來為提高小學英語的教學質量進行分析。
【關鍵詞】小學英語教學 教與學 定位思考
小學英語中教和學的定位思考是促進小學英語更好的采取科學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來進行教學活動的基礎。在當代小學英語教學中,教師角色是起到基礎作用的引導者和知識的傳授者,學生的角色是學習的主體,是教學中的主導者和知識的學習者。所以就該如何將二者的角色定位搞清楚以及在教學中真正落實下來,就成為新課標下小學英語教學中所要解決的問題。但是就目前來看,老師和學生在教與學中角色定位出現了嚴重的偏差,并且在實際的教學活動中受到老師傳統(tǒng)教學觀念和教學方法落后等因素,導致小學英語中的教學中出現很多問題。
一、我國小學英語教學中的教與學角色定位中出現的偏差
(一)以“教師為教學中心”思想根深蒂固
自古代以來,中國傳統(tǒng)思想認為老師的地位神圣不可侵犯,人們對教師的角色定位從古至今已經形成傳統(tǒng)意識,當然作為老師主體自身也這樣認為。所以就導致教師在教學中一直處于絕對的中心主體地位。對于小學英語的教學中也是如此,教師作為課堂的主導,在英語課堂上傳授語言知識和講解語法規(guī)則,小學英語的教學模式和其他學科一樣,也讓學生從開始接觸就熟悉,并且,老師主講,學生聆聽,老師提問,學生回答的教學傳統(tǒng)意識都符合學生的心理,就導致學生很容易樂于接受這種教學模式。所以就逐漸的會扼殺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思維能力,如果傳統(tǒng)的英語課堂模式不能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就會導致英語學習熱情不高,學習程度低下。
(二)學生群體認可老師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
無可厚非,中國外語研究者和英語教學者對中國的外語事業(yè)做出了很大貢獻。據《人民日報》報道,中國學生以平均562分(總分為670分)的’TOEFL成績名列亞洲第四。這就反映出我國整體的英語水平是比較高的,所以這就離不開英語教師在其中發(fā)揮的重要作用。在我國已經實行的幾十年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模式中,老師在教學中承擔著英語研究中的多項工作,其中包括翻譯學、語法學、詞義辨析等,當他們成為知識的教授者時,就會將自己所了解的知識逐一傳授給學生。此外,在英語課堂中老師還扮演者調動課堂氣氛、督促學生背誦知識點和布置家庭作業(yè)的監(jiān)督角色。所以,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中,教師可以從學生群體的實際出發(fā),采取翻譯法、直接法以及視聽說為一體的教學方法來做到對英語知識的全方位教學。對此,曾有問卷調查高中學生,其中80%的學生認可老師作為教學主導者的教學模式,而且他們表示這樣才能學習到更多英語知識。這樣對于小學英語教學來說,也存在這樣的心理。
二、轉變小學英語中教與學角色定位的對策
(一)轉變教師在英語教學中的角色
首先是轉變?yōu)橐龑д?,引導學生培養(yǎng)自主學習能力。對于傳統(tǒng)我們要繼承發(fā)展。隨著新課標思想的深入,在小學英語教學中,老師要去作為引導者,要轉變教學理念、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改變教學方法等,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思維發(fā)散能力,改變目前的教學現狀。但是要引導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還需要有一定的語言基礎,所以老師在這個時候就要先作為英語基礎知識的輸入者,在這個“輸入”的過程中創(chuàng)新教學環(huán)境、利用多媒體等手段來激發(fā)學生對英語的學習興趣,另外,在課堂中老師雖然作為“輸入”的主體,但是在課堂互動中要將角色轉換,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導地位。
其次,老師在小學英語教學中要扮演好學習策劃和培訓的角色。由于小學英語中主要培養(yǎng)的就是對最基礎英語知識的學習和英語語感的培養(yǎng)以及英語語言文化的了解,所以,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和家長無法對其做出正確的認識和決定。那么就需要老師在這個時候起到對學生知識學習的策劃和引導培訓的作用。老師根據自己對英語教學的研究以及自身多年來的教學經驗,要引導學生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和學習策略,來提高其學習效率。另外,老師要做好對學生的培訓工作,在具體的培訓中,老師要參與策劃的制定和指導、培訓內容的推敲和具體落實。
(二)學生在小學英語學習中是主導地位。
首先需要老師在課堂教學中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比如在學習字母和音標時,老師在進行了知識“輸入”之后,就可以將教學充分交給學生。比如,可以讓學生自己找出牢記字母的辦法,并對其記憶理念做出闡述,同學之間進行互動交流,這樣不僅能很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更好的掌握英語知識。此外,在課后,老師要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讓學生在課前做好預習,獨自處理自己布置的家庭作業(yè)。在這個過程中,老師也作為教學的指導者,對其中出現的問題及時糾正,并鼓勵學生培養(yǎng)其思維能力。除了老師要對學生的英語學習進行積極引導之外,還要協助學生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根據學生學習能力程度的不同,進行“因材施教”,給不同程度的學生布置不同程度的題目,讓他們在自己能力范圍內進行學習。最后還要鼓勵學生在課后閱讀自己感興趣的英語文章,培養(yǎng)英語文化和閱讀語感,此外,還要建議學生根據自己的學習能力和學習程度進行更高層次知識的自學。
結語:終上所述,新課標理念下的小學英語教學主要強調要轉變教與學中老師和學生的角色定位轉變,老師要從主導者逐漸轉變?yōu)橐龑д?,學生主要從單純的學習接受者轉換為學習的主導者,只有這樣才能更好的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自主學習能力。雖然就目前來看,傳統(tǒng)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模式還普遍存在于現代小學英語課堂,但是其中還與很多值得肯定的地方。所以在對小學英語教學方法的探索中要繼承傳統(tǒng)、推陳出新,來提高我國小學英語的教學水平。
【參考文獻】
[1]王利紅.淺談游戲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J].科技資訊.2012(02)
[2]魏華.小學英語游戲教學對教師的要求[J].教育實踐與研究.20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