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幼兒的科學教育是幼兒身心發(fā)展的必然需要,科學小實驗能充分滿足幼兒的好奇心與探究欲望,幼兒教師在科學小實驗中如何做到有效的指導,本文就此展開了簡單的分析。
【關鍵詞】科學 小實驗 教師 指導策略
“教育是由復雜的互動關系所構成的”,“教育是師生間的互動、交流、溝通與合作”,“教學的本質是良好的師幼互動”,這是三位著名的教育學家對教育做的深刻而準確的定義,突出和強調出了“師生互動關系”的重要價值。幼兒園科學領域活動也是如此,新《綱要》科學領域的目標中提出:“對周圍的事物、現象感興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能運用各種感官,動手動腦,探究問題?!币虼耍诳茖W教育活動中,我們越來越重視師生互動方式從“指令式”轉向“協(xié)商式”“合作式”,讓幼兒通過與教師、環(huán)境、材料的相互作用,獲得多種經驗,使身心各方面能力得到發(fā)展。
一、轉變教師角色意識,設計多種的互動方式來增強幼兒的有效互動意識。
《綱要》要求“教師應成為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導者?!薄瓣P注幼兒在活動中的反應,敏感地察覺他們的需要,及時以適當的方式應答,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師生互動。”這就要求教師轉變角色意識,調整自己的教育行為。多數幼兒在科學活動中經常會出現“注意力不集中,對教師提出的要求不會主動關注等現象,而且受觀察能力與表達能力的限制,難以表達觀察到的科學現象,影響互動效果。此外年齡小的幼兒在活動中互相交流能力與習慣尚未形成,有的幼兒不說,有的幼兒亂說,有的幼兒甚至搗亂……,”也影響了有效互動。這些都說明大多數幼兒在領域活動中受其興趣、主動性、以及基本能力影響,難以主動與教師互動。因此,我們要以熱愛幼兒、關心幼兒的情感為前提,運用多種的方式向幼兒發(fā)起互動,以提高師幼互動的有效性,并增強幼兒的主動互動意識。
1、激趣式互動:選擇幼兒感興趣的內容,創(chuàng)設趣味性強、操作性強的活動情境,向幼兒發(fā)起互動。
2、調整式互動:在活動中注意觀察幼兒的需要、與能力發(fā)展狀況,及時給予調整性呼應,調整預設的方案,以適應幼兒需要,促進有效互動。
在我們的教育過程中,當幼兒的反應與教師預設的情形出現不一致的時候,應該怎么辦呢?是尊重孩子的權利,順應孩子的需要,及時調整師幼互動方式,還是強行把他們拉回預定的軌道?對照《綱要》精神,通過以上案例,我認識到在活動中要真正的關注幼兒,敏感地察覺他們的需要和反應。當教師發(fā)現幼兒排列方法有許多不同時,及時給予幼兒肯定,并提醒幼兒按要求取數。當幼兒向她提出數量增加的要求時,教師沒有否定幼兒的要求,而是迅速調整預設的計劃,回應幼兒的要求,采取競賽的形式進行,讓能力強的幼兒有更大的發(fā)揮空間,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因此,充分利用幼兒資源,把握機會,及時調整教育行為回應幼兒發(fā)起的互動是至關重要的。能讓幼兒在與同伴的交流和互動中擴展相關的經驗。
3、示范式互動:活動中的動手操作或語言表達,教師要進行必要的示范,讓幼兒模仿。
4、評價式互動:即對于幼兒說得好的、做得好的,給予及時評價、鼓勵。
《綱要》指出,教師要關注幼兒在活動中的表現和反應,敏感地察覺他們的需要。教師應及時對幼兒好的、有創(chuàng)新的表現給予表揚、鼓勵,這樣能很好地激發(fā)幼兒的學習熱情,形成積極的師生互動。在這個活動中,教師既是幼兒的伙伴,又是引導者,在參與中支持幼兒的“想法”,鼓勵其嘗試和探討,師幼互動取得較好的效果。
二、創(chuàng)設寬松的環(huán)境,提供豐富的材料,促進幼兒積極與教師互動。
《綱要》強調:“提供豐富的可操作的材料,為每位幼兒都能運用感官,多種形式進行探索提供活動的條件?!币虼耍處熞獛椭變褐蒙碛谀墚a生探索行為的環(huán)境中,及時提供豐富的、操作性強的、符合幼兒探索需要的材料,支持和引發(fā)幼兒積極主動地與材料相互作用,從中體驗發(fā)現的樂趣,激發(fā)探究的欲望,使幼兒的探索活動更加豐富和深入。
1、創(chuàng)設寬松的環(huán)境,營造溫馨的活動氛圍,讓幼兒積極與同伴、教師互動。
《綱要》強調“要創(chuàng)設一個寬松自由的環(huán)境,讓幼兒想說、樂意說、敢說會說?!币陨习咐f明教師在活動區(qū)中能根據幼兒的需要,與幼兒共同設置了“娃娃飲料吧”,其中采取絲帶與飲料瓶布置門面,營造了一個溫馨的活動氛圍,讓幼兒感到既新鮮又好奇,特別想參與。幼兒便自發(fā)地在“娃娃飲料吧”里自制飲料,交流品嘗,積極地與教師、同伴互動,在輕松的環(huán)境中達到探索交流的要求。
2、提供豐富的材料,讓幼兒通過操作材料,積極地與教師互動。
幼兒對周圍的事物、現象感興趣,滿足好奇心并產生探索的欲望是需要環(huán)境和材料為依托的。材料是物質環(huán)境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幼兒活動的物質支柱,幼兒通過與材料的相互作用,能激發(fā)其參與表達的興趣和主動性,積極與教師產生互動。案例中,教師由淺入深,先提供簡單的材料供幼兒發(fā)現,當發(fā)現幼兒的探索興趣很高已不滿足于現有的材料時,教師及時引導幼兒在“百寶箱”中自由尋找、選取自己需要的材料再一次進行探索。結果發(fā)現,幼兒選擇了不同的容器,有藥瓶、易拉罐、茶葉罐紙盒等,在探索的過程中有的將相同的物品放入不同的瓶罐中;有的將不同的物品放入相同的瓶罐中;還有的將不同數量的物品放入瓶罐中它們發(fā)出的聲音各不相同。由于新材料的加入,幼兒積極動手操作并交流,探索活動進一步深入,,師幼互動效果顯著。
建構積極有效的師幼互動是開展小實驗活動中非常有效的指導策略,是落實《綱要》精神的重要途徑。只有在理解其內涵并了解現狀的基礎上,在不斷的教育實踐中,通過一個個鮮活的教育案例,不斷改進與完善互動方式,才能向積極有效的師幼互動前進,以達到師幼的協(xié)同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