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化學課堂教學是一個整體,其中新課的導入是整個課堂教學首要的也是重要的一環(huán)。它的主要任務是要使學生明確本課所要學習的主要問題,并對此引起足夠的重視和興趣。人們常說:良好的開頭,成功的一半。一個成功的課堂開頭,是師生間建立感情的第一座橋梁,可使整節(jié)課的教學進行得和諧自然,有如“春色初展,鮮花含露,叫人鐘情”。因此,設計良好的新課導入也就形成了課堂教學的“鳳頭”,為整個教學任務的圓滿完成奠定基礎。
【關鍵詞】高中化學;導入藝術;方法;質量
一、利用舊知識導入新課
化學學科是一門系統(tǒng)性很強、邏輯嚴密的學科,在化學學科中,很多的知識點之間都有著密切的相關性,正因為化學學科的這一特點,很多教師在設計課前導入環(huán)節(jié)的時候,最常用的方式就是利用學習過的舊知識導入新課。這種復習式的導入方式一方面可以加強新舊知識之間的聯(lián)系,強化知識的系統(tǒng)性,另一方面,有了舊知識的鋪墊,可以有效降低新知識學習的難度,這樣可以有效提升學生的聽課效果。例如,筆者在給學生講到《化學反應與能量的變化》時,在上新課之前,先是給學生提了這樣幾個問題:回憶一下之前學過的反應熱、符號以及單位?為什么所有的化學反應都會產生反應熱?在化學反應活動中,放熱或者吸熱是由什么因素決定的?△H中的“+”與“-”分別代表什么含義?就這樣,通過對舊知識的提問,使得學生做好了學習新知識的心理準備和知識準備,讓學生在回憶舊知識的過程中一步步自然地進入到了新課的學習中。
二、利用實驗導入新課
在化學教學中,化學實驗是其中不可或缺的教學內容,也是教師開展教學活動重要的教學手段。與口頭語言表達相比,實驗活動會產生更加強烈的視覺沖擊力,換句話說,坐在課堂上的學生更容易被化學實驗吸引住眼球。因此,在教學活動開展之初,適當利用實驗的方式來導入新課也是一個非常不錯的選擇。例如,筆者在給學生講到《鹽類的水解》時,就給學生當堂做了如下的演示實驗:首先取三支試管,里面分別加入氯化鈉、氯化銨、醋酸鈉晶體,然后向其中分別加入適量的蒸餾水輕輕搖晃直至溶解,接著再拿出PH試紙分別測定一下三種溶液的PH值。經(jīng)過測試,氯化銨溶液呈酸性,醋酸鈉溶液呈堿性,氯化鈉溶液則呈中性。實驗進行到這里,問題就出現(xiàn)了。從組成上看,這三種鹽都不含有H+和OH-,但是溶于水以后卻呈現(xiàn)出了酸堿性,這是為什么呢?就這樣,透過實驗發(fā)現(xiàn)了問題,從而引起學生對接下來內容的興趣,使得學生順利地進入了鹽類的水解內容的學習。為了提高學生的參與度,教師也可以把以上這個實驗采取學生分組實驗的方式來開展,讓學生自己動手進行實驗操作,這樣效果往往會更加理想。
三、利用熱點時事導入新課
化學學科是一門與我們的日常生產、生活密切相關的學科,相較于課本上晦澀難懂的專業(yè)術語、化學符號,現(xiàn)實生產生活中的化學知識往往更容易引起學生的興趣。因此,在化學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常常利用一些比較受關注的與化學有關的熱點時事來導入新課,這樣,借由受關注的熱點問題來引導學生學習相關的化學知識,往往會起到非常不錯的效果。例如,學習蛋白質的知識時,筆者就用劣質奶粉、甲醛泡發(fā)海產品等比較受關注的食品安全問題來導入新課,由于食品安全與我們每個人都息息相關,再加上當下新聞報道對食品安全的關注,從而使得教師一拋出這個話題就引來了學生的熱切關注,這樣不用教師費心,學生已經(jīng)自覺地進入到了學習相關知識的狀態(tài)中。
四、利用直觀實物導入新課
進入高中階段以后,化學學科最大的變化就是知識的抽象性有了明顯的增加,這就給處于思維轉型階段的學生帶來了相當大的困難。由于空間想象力和抽象思維能力的不足,一些學生聽老師講課猶如做云霄飛車一樣不知所云。因此,進入高中階段以后,如何把抽象的知識變得直觀化就成為了很多化學教師關注的問題。在導入環(huán)節(jié),如果教師能夠利用一些實物展示的方式在上課的一開始從學生能夠看得見摸得著的物體開始講起,這樣會大大降低學生的抽象思維難度,同時還能夠有效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在講到有機化學部分的內容時,筆者就經(jīng)常把化學模型帶到課堂上,因為說到簡單有機物的結構特點時,教師發(fā)現(xiàn),在用語言對其進行描述的時候,學生的想象力往往很難跟得上,而作為教師,也難有更多的語言來進行進一步的解釋,這樣就使得教學活動停留在了表面階段。而有了模型的幫助,教師就可以在學生眼前給學生呈現(xiàn)出三維的空間結構,這樣就把有機物結構從平面的形式轉化成了立體的形式,使得學生能夠輕松地進入有機物的世界。
五、“懸念激趣”導入法
一個恰當?shù)哪腿藢の兜膯栴}可以提升他們的學習興趣,因此“巧設懸念”導入新課時,精練、有創(chuàng)造性地提出一些問題是創(chuàng)設懸念的有效方法??此婆c本節(jié)課教學內容無大關系,實則聯(lián)系緊密。一些典型的問題能夠迅速激發(fā)學生思維,緊緊抓住學生的心弦,使其情緒高漲,從而步入求知興奮狀態(tài),使學生獲得良好的效果。如在講《二氧化碳的性質和用途》一節(jié)開始,講了這樣一則故事:游客牽著小狗進入一個深山洞,在接近洞底時,小狗暈倒,而人卻沒有事。這是怎么回事?以這樣一則故事作為懸念,讓學生去思考“為什么”,使學生一上課就興趣盎然,沉浸在樂學的氣氛中。
六、多媒體導入: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fā)展,多媒體技術已廣泛走進我們的生活,也普遍應用到教學中。把一些難于理解的、抽象的微觀為題用flash動畫表現(xiàn)出來,非常的吸引學生,更加的激發(fā)學生的探求新知識的欲望。
教學有法,但無定法,貴在得法。教師可根據(jù)不同類型、不同內容的課選擇不同的引入手法。當然,課堂引入的設計也不能千篇一律,僅僅局限于這幾種方法,應力求創(chuàng)新,多彩多姿。課堂引入既是一種藝術,也是一種創(chuàng)造。設計得好,它能優(yōu)化知識結構,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啟迪學生的思維,調動課堂氣氛,消除學生對學習內容的畏難情緒,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情趣,溝通師生情感,使學生帶著一種放松和快樂的心情去學習化學,從而提高化學課堂學習效率。讓學生主動、積極地參與課堂,也是新課改對我們的要求。
【參考文獻】
[1]李嵐.高中化學導入的藝術[J].魅力中國,2013(13)
[2]陳元興.淺談化學教學中新課導入的藝術[J].新課程,201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