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深化,學生思維品質的培養(yǎng)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重視.思維品質對學生學習成果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尤其作為一名數學教師,不但要教給學生必要的科學文化知識,更重要的是要在教學過程中從多方面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品質.
【關鍵詞】高中數學;主動性;思維;能力
高中數學教學,一方面要傳授數學知識,使學生具備數學基礎知識的素養(yǎng);另一方面,要通過數學知識的傳授,培養(yǎng)學生能力,發(fā)展智力,這是數學教學中一個非常重要的方面,應引起高度重視,在諸多能力中,我們認為思維能力是核心。我們知道,人類的活動離不開思維,錢學森教授曾指出:“教育工作的最終機智在于人腦的思維過程?!彼季S活動的研究,是教學研究的基礎,數學教學與思維的關系十分密切,數學教學就是指數學思維活動的教學,數學教學實質上就是學生在教師指導下,通過數學思維活動,學習數學家思維活動的成果,并發(fā)展數學思維,使學生的數學思維結構向數學家的思維結構轉化的過程。對數學思維的研究,是數學教學研究的核心,數學思維的發(fā)展規(guī)律,對數學教學的實踐活動具有根本性的指導意義,因此,在數學教學中如何發(fā)展學生的數學思維,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是一個廣泛而值得探討的課題。
一、注重探究方式運用中培養(yǎng)學生思維能力
數學探究性教學,就是教師引導學生以探究的方式學習數學。這種教學方法強調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fā),讓學生充分自由表達、質疑、探究、討論問題,從而主動地獲取知識并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目的是使學生在思維能力培養(yǎng)方面得到發(fā)展。而教師引導學生探究的首要任務就是如何創(chuàng)設探究學習的情境。在數學教學中,探究情境的設計應充分利用外在的物質材料,展示內在的思維過程,揭示知識的發(fā)生、發(fā)展過程。應具有促進學生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發(fā)展。還應使問題情境結構、數學知識結構、學生認識結構三者和諧統一,促進數學知識結構向學生認識結構的轉化,既要創(chuàng)設與當前教學要解決的問題,又要創(chuàng)設與當前問題有關,并能使學生回味思考的問題。教師的教法常常影響到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事實上,富有新意的教學方法能及時為學生注入靈活思維的活力。特別是數學教學過程中的導入出新,它也可以被理解為引人入勝教學法。如通過敘述故事、利用矛盾、設置懸念、引用名句、巧用道具等新穎多變的教學手段,使學生及早進入積極思維狀態(tài)。為此,在數學教學中,我們教師必須著重了解和掌握學生的基礎知識狀況,尤其在講解新知識時,要嚴格遵循學生認知發(fā)展的階段性特點,照顧到學生認知水平的個性差異,強調學生的主體意識,發(fā)展學生的主動精神,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意志品質;同時要培養(yǎng)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對數學學習有了興趣,才能產生數學思維的興奮灶,也就是更大程度地預防學生思維障礙的產生。教師可以幫助學生進一步明確學習的目的性,針對不同學生的實際情況,因材施教,分別給他們提出新的更高的奮斗目標,提高學生學好數學的信心。
二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探索能力
數學探索能力是在抽象概括能力、推理能力、選擇判斷能力基礎上發(fā)展起來的制造性思維能力,探索的過程實質上是一個不斷提出設想,驗證設想,修正和發(fā)展設想的過程,在數學中,它表現在提出數學問題,探求數學結論,探索解題途徑,尋找解題規(guī)律等一系列有意義的發(fā)現活動之中,而數學探索能力就集中地表現為提出設想和進行轉換的本領。
數學探索能力是數學思維能力中最富有創(chuàng)造性的要素,也是最難培養(yǎng)和發(fā)展的要素。探索能力強的學生,能迅速地輕易地從一種心理運算轉到另一種心理運算,表現出較強的靈活性,在對思維活動的定向、調節(jié)和控制上,有較強的監(jiān)控能力,對思維過程有較強的自我意識,善于提出問題,敢于大膽猜想。
教學中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探索能力呢?我們認為應重點從以下幾方面人手: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始終處于探索未知世界的主動地位;在具體的教學中要善于引導學生推敲關鍵性的詞句;使學生學會“引伸”所學的知識;從具體的探索方法上給學生以指導,在探索過程中要廣泛應用各種思維方法,如分析、綜合、一般化、特殊化、歸納、類比、聯想、演繹等,要重點給學生介紹邏輯的探索方法——綜合法和分析法;鼓勵學生勇于探索,善于探索,發(fā)揚創(chuàng)新精神,提出獨立見解,形成探索意識。
三、建立良好的課堂學習環(huán)境
構建良好的師生關系。數學教師應該加強與學生之間的互動,在課堂上互相尊重。教師要做到尊重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為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提供足夠自由的空間。作為一名教師,必須具備基本的職業(yè)道德素質,在課堂教學中要體現出親和力,將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現在學生面前,切忌將個人情緒帶到課堂教學中來。同時,學生與教師之間應該是可以暢所欲言的。教師要鼓勵學生大膽提出自己的疑問并發(fā)表自己的見解,并及時抓住學生質疑的心境,引導學生進行創(chuàng)新。相對的,學生在課堂上也應該具備基本的素質,尊敬教師的幸苦勞動。尊敬并不代表著畏懼,學生盡可大膽地對教師的問題提出質疑,不怕犯錯,這是對自身的一個提高。因此,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是非常之重要的。
充實課堂教學內容。在傳統的課堂教學中存在著一種普遍現象,就是教師處于課堂的主角地位,學生則只是觀眾。這樣一來,學生便會由此變得被動。教師只管在堂上講得激昂澎湃,學生在堂下卻未必聽得進去。這樣一來不僅沒有什么教學效率,更別說使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從中得到鍛煉。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不僅僅是壓抑了教師教學個性的發(fā)揮,同時還使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受到禁錮。所以,在新課程改革下,學生已經處于了課堂主體地位,而作為課堂主導地位的教室則要努力豐富課堂教學內容,一方面提升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另一方面為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的發(fā)展提供一個廣闊的空間。
總之,要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首先要使學生有基本的創(chuàng)新意識,然后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思維能力,主要是直覺思維能力、邏輯推理能力以及發(fā)散思維能力。最后就是為學生提供一個良好的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發(fā)展環(huán)境。
【參考文獻】
[1]王英.試論如何培養(yǎng)高中生的數學思維[J].大觀周刊(上),2013(01)
[2]張道遠.高中數學教學中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J].廣西師范學院學報,20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