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新課改的深入開展和社會科學技術的進步,為了實現(xiàn)小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小學科學教學油然而生。它以傳播科學文化知識,普及科學小常識,培養(yǎng)具有現(xiàn)代化思維的創(chuàng)新小少年為目的,其教學活動越來越得到社會的重視。鑒于小學科學教學的重要意義,我們必須轉變教育觀念,革新教學方法,實現(xiàn)小學科學的有效教學,向教學要質量,向課堂要效率,向方法要效益。本文中,筆者從自身的教學經歷出發(fā),并結合相關的教育理論,提出了一些小學科學有效教學的對策,希望能對小學科學的有效教學起到一定的積極作用,進而實現(xiàn)小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關鍵詞】小學科學;有效教學;對策
一、利用學生親身感觸,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
讓生活中的真實情境成為教學設計的有用資源。小學科學教學內容有著豐富、生動的現(xiàn)實生活背景,我們可以建立起“生活科學”的理念,以課程標準為指導,以教材為框架,大膽應用生活中的素材創(chuàng)設學習情境進行教學。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學習是學生主動的建構活動,學習應與一定的情境相聯(lián)系。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可以引導學生感受科學在生活中的重要性,使之產生“情境效應”,它能有效地激勵起學生內在的學習動機,促使學生從被動學進入主動學狀態(tài),從而提高小學科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二、了解學生學習的起點,促使學生可持續(xù)發(fā)展
引導學生投入學習過程,必須了解學生學習的起點。教學的基礎是學生的現(xiàn)在發(fā)展區(qū),分析學生現(xiàn)有的知識水平和經驗、情感和思想狀態(tài),是確定教學目標、教學重點、難點的前提和基礎。這些知識和經驗可能是下一步學習的鋪墊和助力;也可能形成思維定勢,成為下一步發(fā)展的障礙。
在《使沉在水里的物體浮起來》一課教學中,我們分析學情后認為:學生對水中加鹽能夠增加水的浮力科學概念已經有一定的知識基礎,教學了解到這一基礎,就可以把教學的側重點放在增加物體的排水體積上,做好小潛水艇的沉浮實驗上。這一課的過程和方法目標是“讓學生親歷探究,找到使沉在水里的物體浮起來的方法” 基于學生原有生活經驗積累,本節(jié)課就是要讓他們再度體驗和經歷這一系列探究過程。
三、教師加強學習,學高為師
為了貫徹新課改的理念,實現(xiàn)小學科學的有效教學,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教師必須轉變自身角色,加強學習,提高自身素養(yǎng)。小學科學教師要想實現(xiàn)有效教學,就需要加強學習,提升自身素養(yǎng),學習不但要學習教學的相關理論知識,還是深挖教材,學習與科學相關的文化知識,了解一些課外內容,使得自身的科學素養(yǎng)得到全方面的提升。同時,小學科學教師還要積極參加校本教研,提高自身的教學科研能力,實現(xiàn)“以研促教,以研助教”。小學科學教師要想更好地實現(xiàn)有效教學,就必須參與以有效教學為基礎的校本教研,在教學過程中,及時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同時開展小學科學有效教學的實踐性研究,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科研能力,以輔助自身的教學。
四、改善教學方式、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小學生天性好動,注意力很難集中,這就需要我們在教學的過程中注意到他們的學習情緒。我們知道“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學生對所學內容感興趣,他們才會“愛學”。所以,在平日的小學科學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不斷改善教學方法,采取有效的教學有手段,實現(xiàn)授課內容知識性和趣味性的統(tǒng)一,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如在講授物質的沉浮時,小學科學教師可以把學生分成若干小組,發(fā)給他們一些肯定會下沉(螺帽、橡皮塊等)、肯定會上?。ㄅ菽⒓埰龋┖碗y以辨別沉浮的材料(牙簽、回形針、光盤等)的材料。首先讓學生猜測,這些材料中大的會沉,小的會浮,或者是輕的浮,重的沉,但實驗后孩子們卻發(fā)現(xiàn)結果卻不是像他們所認為的,他們模糊地認為其實物體的沉浮與它的大小、輕重是沒有關系的??吹綄W生產生矛盾和疑問,教師再提供給每個小組大小一樣,輕重不一樣的材料。學生實驗后又驚喜地發(fā)現(xiàn),原來在這組材料中,輕的浮,重的沉??磥砦镔|的沉浮和輕重是有關系的。“沉浮和大小呢?是不是也會有關系呢?”故弄玄虛的教師再提供給每個組輕重一樣,大小不一樣的材料。學生實驗后的又一個重大發(fā)現(xiàn):原來在這組輕重一樣的材料中,大的浮,小的沉。最后讓學生明白物質的沉浮原來跟它的輕重、大小有關系,是越小、越重的就越容易沉。在此教學過程中,教師循序漸進,讓學生參與課堂教學實驗,大大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效果自然也就高了。
五、有效課堂評
有效的課堂教學評價對學生具有點撥、導向、激勵等功能,能激活課堂教學氣氛,提高教學效率,使課堂更具活力。任何成功的課堂教學都需要評價,小學科學教學同樣離不開有效的課堂評價。通過對學生的評價,能夠讓他們看到自己的能力大小,讓他們體會到成功喜悅。以此給他們樹立信念,激發(fā)學習的積極性。此外,評價也是促進教學的一種手段。通過對學生課堂表現(xiàn)的評價,使老師認識到教學中的缺陷,同樣,讓學生意識到自己學習中的薄弱環(huán)節(jié),也能夠時刻提醒自己需要補足哪些知識點方面。傳統(tǒng)教學中,對教學的評價只停留在考試和測驗上,也就是只注重結果的評價,很少考慮到評價手段的多樣性和全面性。由于這個評價只是對結果的一個肯定,只是以分數作為評價標準,忽略了學習過程。導致有些學生認為學習的目的就是為了考試,就是為了考到一個好成績,這樣不利于學習興趣的提高。相反,一旦學生成績不理想,他們就會感到焦慮、自卑和自責,學習信心也因此受到嚴重打擊。所以,對學生聽說能力的評價不能只停留在對結果的評價,更注重對學習過程的評價。
六、通過及時復習,促使學生鞏固科學概念
在課的起始階段,適當的對上幾節(jié)課的科學概念進行復習;在課的結束階段,利用多種形式對本節(jié)課或單元的科學概念進行練習。練習的過程同時也是信息反饋的過程,教師可以從學生做練習的準確性和速度的快慢程度來全面獲取學生理解科學概念和掌握科學概念的情況,而后根據反饋得到的信息給予恰當的彌補和點撥,以便使學生對科學概念有一個再學習、再理解吸收的過程。適時、適度的練習能夠有效地促進三維目標的實現(xiàn)。
【參考文獻】
[1]劉穎.淺談實現(xiàn)小學科學有效教學的措施分析研究[J].大觀周刊,2012(7)
[2]陳華剛.實現(xiàn)小學科學教學有效性的研究[J].教育革新,20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