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教育在義務教育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而農村小學教育又是整個教育的關鍵和難點。要搞好農村小學的教育,必須得注重班級管理。班級是學校教學工作的基本單位,而班主任是全班學生的組織者、領導者和教育者,是學生人生道路上的領航人,對學生的健康成長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因此,可以說班主任工作是學校工作的重頭戲。
一個班級由幾十名學生組成,要培養(yǎng)好這些學生,就必須調動學生的思想積極性,充分發(fā)揮他們的聰明才智,充分挖掘他們的內在潛力,優(yōu)化他們的成長環(huán)境,培養(yǎng)他們各方面的能力,使他們成長為適應時代要求的各類人才。要達到這一目的,必須依靠作為班級領導者和組織者的班主任,作出長期的努力和實踐,通過切實有效的班級管理,才能在現(xiàn)代育人工程中描繪出燦爛的前景。
那么如何做好一名小學班的主任工作呢?
一、農村小學班級的現(xiàn)狀分析
現(xiàn)在農村小學的大多數(shù)學生還是能遵守學校的一切規(guī)章制度,完成學習上的任務,但仍還有少部分學生如果不好好管理,將會對班級造成很大的負面影響。這些學生表現(xiàn)為:農村小學條件艱苦,隨著學生人數(shù)的減少,使得一些教學點撤消與合并,小學辦成了寄宿制。而現(xiàn)在的農村小學生嬌慣脆弱,受不得半點委屈,心理容易偏激。部分家長素質不高,他們自己連初中都沒讀過,課本中涉及的知識自己都弄不明白,對孩子學習無法過問,也無心過問,聽之任之。而有些家長教育子女的方法不當,對子女生活不關心,與子女不溝通,使子女形成孤僻內向性格,孩子對家長失去信任,對學習失去信心。還有很多家長外出打工,對子女在外管理松懈。孩子一般由不識字的爺爺奶奶帶,這種隔代教育對孩子影響很大,學生們容易養(yǎng)成了一些壞習慣。如:吃苦精神差,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有的孩子形成“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習慣,生活不能自理;在學習上不肯下功夫,不愿動手、動腦,不自主學習,日積月累,他們被困難嚇倒,對學習無興趣,也不愿學習。同時他們的約束能力也差,易受誘惑,不愿接受管教,紀律松散,不認真聽講,不按時完成作業(yè),有些學生甚至曠課、逃課,使知識出現(xiàn)斷層,又不及時彌補。還有的學會了打架、喝酒、抽煙、賭博等。
面對這樣的現(xiàn)狀,我們必須每接到一個新班級,應該從多方面,用多種方法盡早了解學生情況,從實際出發(fā),把特殊的問題兒童引到正確的道路上來。
二、親近孩子,全面正確地了解和研究學生
班主任要善于接近孩子,體貼和關心學生,和他們進行親密的思想交流,讓他們真正感受到老師對他的親近和愛,這是班主任順利開展一切工作的基礎。研究學生是教育取得成功的必要條件,最好的途徑是通過活動觀察,了解班風、學風,了解全班主要的優(yōu)缺點并分析其原因所在,了解家長普遍的文化層次,找到弱點;并研究學生的個性特征(包括能力、氣質、性格、愛好等),了解學生的生活環(huán)境,掌握哪些是積極分子,哪些是特別需要注意的學生等等。在親近與研究學生的過程中,班主任要努力展現(xiàn)自身廣博的文化與高尚的道德情操,使學生對你既親近又崇拜,既認定你是值得信賴的老師,又把你當作好朋友,樹立起班主任崇高的威望。那么,教育可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班主任要實現(xiàn)對本班級規(guī)范化、科學化的管理,提高工作質量和效率,首先要全面正確地了解和研究學生。俄國教育家烏申斯基說:“如果教育家希望從一切方面教育人,那么就必須首先從一切方面去了解人?!睂W生是班集體的主人,但其發(fā)展又存在著差異,這就要求小學班主任既要了解和研究班集體,又要了解和研究學生個人。因此,班主任要了解和研究學生,要做好以下幾點:
1、要全面地看待學生,既要看到學生的優(yōu)點,也要看到學生的不足;既要看到校內的表現(xiàn),也要看到校外的表現(xiàn)。
2、要不間斷的了解學生,經常充分利用一切場合條件,做到常抓不懈。
3、要用發(fā)展的眼光看待學生,既要看到學生的過去,也要看到學生的今天,還要預見學生明天。
三、當好一個愛心班主任,促進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
有人說:“良好的習慣乃是人在其神經系統(tǒng)中存放的道德資本,這個資本在不斷的增值,而在人整個一生中就享受著它的利息?!币虼耍S多教育家都把少年兒童的習慣養(yǎng)成當成教育的第一要務,不少有經驗的教師也把習慣培養(yǎng)工作當成工作重點,抓住不放,直至習慣養(yǎng)成,因為他們體驗習慣養(yǎng)成能起到一勞永逸的作用。
習慣的養(yǎng)成對于孩子一生都很重要。而一個農村小學生好的習慣的養(yǎng)成一般都是在學校班集體的大家庭中?,F(xiàn)在農村很多學校已經實行了寄宿制,由于條件所制,學生年齡小、生活老師少,生活起居有困難,那么班主任就應該花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去照顧學生的生活,給學生物質上的幫助,生活上的指導。與學生進行必要的心理交流,讓學生感到老師無私的愛和深切的關懷,感到班主任是最信任的人,是有話最可傾訴的人。這樣,班主任和學生的思想溝通了,那么教育學生改掉壞習慣、壞行為也就容易多了。俗話說:“嚴是愛,松是害,不管不教會變壞?!卑嘀魅卧诟黜椈顒又?,該肯定的就要及時給予肯定和鼓勵;該否定的就應給予批評、否定和指正,在全班形成一種能伸張正義、制止錯誤思想的現(xiàn)象的集體輿論。在班上,按照學?!缎W生守則》和《小學生日常行為規(guī)范》的要求對學生進行德育量化打分,班干部記錄在德育量化手冊上,把它作為年終評優(yōu)評先的重要條件,促進學生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提高學生思想品德素質。
總之,以上只是我對農村小學班級管理工作的一些膚淺的認識和看法,當然如組建一支高效率、充滿活力的班干部隊伍,認真做好家訪,開好家長會和對學生個別座談,也是十分有必要的。因此,做好農村小學班級管理工作是一項長期艱巨繁瑣,意義重大的工作,作為班主任還需要不斷地總結、反思、學習,來提高自己的管理藝術和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