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校大學生黨員素質如何,不僅關系到國家的前途、民族的命運,而且關系到黨的形象及未來。因此,加強高校大學生黨員教育是新時期推進
高校學生黨建工作的重中之重。通過思想政治理論課提升大學生黨員的培養(yǎng)質量責無旁貸。
【關鍵詞】思想政治理論課 大學生黨員 質量
大學生黨員是高等院校中朝氣蓬勃的一支重要力量。在高校的各項活動中、需要他們發(fā)揮帶頭作用、骨干作用、先鋒模范作用;在學生群體中,需要他們發(fā)揮團結凝聚作用、橋梁紐帶作用;在學生活動中,需要他們發(fā)揮組織領導作用。
一、提升大學生黨員培養(yǎng)質量的必要性
據統(tǒng)計,近年高校每年發(fā)展大學生黨員人數均超過全國發(fā)展黨員總數的1/3,已成我們黨新鮮血液的重要來源。大學生黨員主流是積極、健康、向上的,也基本發(fā)揮了他們應有的先鋒模范作用,但也還不同程度地存在著這樣那樣的問題。由于近幾年高校擴招,學生數量迅速增加,從事學生黨建專職人員不足,有的沒有接受過系統(tǒng)的培訓就主持學生黨支部工作,致使工作不規(guī)范,新發(fā)展的學生黨員質量參差不齊,數量與質量上的不協(xié)調,不能很好地發(fā)揮先鋒模范帶頭作用。在一些不良社會風氣的影響下,高校校園內普遍存在或輕或重的“信仰危機”、“信念滑坡”、“信心不足”、信任不夠”的“四信”現象。
筆者為此在自己所在的學校進行了一次學生黨員“四信”狀況調查。通過調查發(fā)現,部分大學生黨員存在黨性認識不強的問題,并在入黨動機、理論基礎、組織紀律性、先鋒模范作用等方面存在較大問題,政治信仰尚未形成堅韌性、執(zhí)著性、穩(wěn)定性;價值觀念出現偏差,表現出以自我為中心的傾向;入黨動機呈現多樣化;道德觀念向自我傾斜;對黨的理論知識的學習缺乏主動性和熱情;在日常的學習、生活中未能起到共產黨員應有的先鋒模范作用。還有不少黨員還犯有脫離群眾、脫離實際的錯誤。因此有必要通過多渠道、多途徑提升大學生黨員的培養(yǎng)質量。而通過思想政治理論課提升其質量便成為重中之重。
二、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教學的核心是“四信”
黨的十八大指出:“要深入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學習教育,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社會思潮、凝聚社會共識。加強大學生黨員教育的的實效性,必須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為統(tǒng)領,才能把握時代脈搏,增強教育工作的實效性,提升黨建科學化水平。
(一)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目的是“四信”教育
我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根本任務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教育,使當代大學生在面對各種復雜的思想意識環(huán)境時能夠始終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為指導,堅定立場,勤奮學習,努力成才,從而成為具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想信念的合格人才。這是由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性質和任務所決定的,同時它也是思想政治理論課得以存在和發(fā)展的根基,既是教學的要求又是教學的目的。
(二)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內容是“四信”
思想政治理論課是高校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的重要陣地,是高校學生的必修課。它肩負著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歷史使命,是對普通學生進行思想教育的主要陣地,也是堅定大學生黨員馬克思主義信仰和共產主義信念的重要渠道?!八男拧睒嫵伤枷胝卫碚撜n的核心教學內容。
(三)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生命線是“四信”
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作為一根主線貫穿于所有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社會主義意識形態(tài)的本質體現,是引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核心價值體系,當然也是引領當代大學生成長成才的根本指針。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根本任務就是要通過教學使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最終目標就是要他們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指引人生,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的建設者和接班人。所以,在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中始終貫穿這根主線,對于實現思想政治理論課的目標與任務具有方向性的作用。
三、提升大學生黨員的培養(yǎng)質量途徑
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的目的是使大學生認同和接受社會主義的基本思想和價值目標。課程內容從不同歷史時期、不同側面體現了“四信”內容。
(一)通過原理課堅定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
馬克思主義是我們立黨立國的根本指導思想,是社會主義意識形態(tài)的旗幟和靈魂。馬克思主義為我們提供了正確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提供了正確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強大思想武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課教學,著重講授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幫助學生從整體上把握馬克思主義,使他們樹立正確的“三觀”,正確認識人類社會發(fā)展的基本規(guī)律,這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中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的要求完全契合。解決“信仰、信念、信任、信心”等問題,提高大學生政治上的是非判斷能力。
(二)通過綱要課堅定對社會主義信念,增強對黨和政府的信任
《綱要》課注重挖掘中華民族的民族精神在中國近現代史中的孕育和發(fā)展,鴉片戰(zhàn)爭、中日甲午戰(zhàn)爭后,當中華民族面臨生死存亡的關頭時,中國人開始有了普遍的民族意識的覺醒。長征精神,是中國共產黨人和人民軍隊革命風范的生動反映,是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的民族品格的集中展示,《綱要》課對中國共產黨在新中國成立以來的不同歷史時期所作的理論探索以及對當代中華民族的理論形態(tài)的創(chuàng)新所起的作用進行了概括,而科學發(fā)展觀和構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等理論命題的提出,是新世紀新階段對中華民族精神理論形態(tài)的新發(fā)展。
(三)通過概論課增強對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信心
“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 課—個顯著的特色是把中國化馬克思主義作為一個整體進行系統(tǒng)論述,包含馬克思主義和社會主義意識形態(tài)要求、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理論成果、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chuàng)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社會主義榮辱觀等內容。這門課對大學生確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具有直接的影響。幫助學生了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是怎樣在繼往開來中不斷向前發(fā)展的,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是怎樣在承前啟后中持續(xù)向前推進的;幫助學生深刻認識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對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性,增強他們學習馬克思主義理論的自覺性。
【參考文獻】
[1]孫焱杰\"鄧論\"課教育教學核心是樹立大學生\"四信\",《邊疆經濟與文化》2005.12
[2]焦秀君.論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的政治責任——培養(yǎng)大學生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自信,《攀枝花學院學報》2013(30)2
[3]李玉鳳.淺談高校\"四信\"教育《九江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2.02
項目基金:2013年度遼寧省高校黨建理論研究課題一般課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視域下加強大學生黨員“四信”教育途徑研究”階段性成果(項目編號:B110) 負責人:苗麗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