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初中英語教學中,教師要把握準《新課程標準》,圍繞教學目的,抓住初中英語教學的特點,創(chuàng)設情境,設置任務,激發(fā)和培養(yǎng)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自主性,使學生在活動中發(fā)展語言能力、思維能力、交流與合作等綜合運用語言的能力,真正讓新課程理念落實在英語課堂教學當中。
【關(guān)鍵詞】新課程 英語課堂教學 興趣 情境 任務 教學效果
《初中英語新課程標準》強調(diào)應當“激發(fā)和培養(yǎng)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使學生樹立自信心,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形成有效的學習策略,發(fā)展自主學習的能力和合作精神;使學生掌握一定的英語基礎(chǔ)知識和聽、說、讀、寫技能,形成一定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在“課堂教學”這一特定“語境”之下,如何轉(zhuǎn)變舊的教學思維,打破傳統(tǒng)教學方式,真正從學生的學習興趣、生活經(jīng)驗和認知水平出發(fā),倡導體驗,實踐,參與,合作與交流的學習方式和任務型的教學途徑,發(fā)展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使語言學習的過程成為學生形成積極的情感態(tài)度、主動思維、大膽實踐和自主學習能力的過程也就成了英語老師在教學實踐中首當思考的問題了。
在新課改這一大背景下,本人將結(jié)合自己在《仁愛英語七年級下冊》 “Unit 6 Topic 1 Section B”的教學實踐過程中的一些具體做法,淺談幾點關(guān)于新課程理念下初中英語教學的思考。
(1)、激發(fā)興趣,活躍課堂氛圍——由“要我學”到“我要學”的轉(zhuǎn)變。
愛因斯坦曾經(jīng)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學生學習的內(nèi)驅(qū)力,是學好功課的重要前提。在教學過程中,要有意識、有目的地培養(yǎng)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實現(xiàn)由“要我學”向“我要學”的轉(zhuǎn)變。
本人所任教的兩個班級都是平行班,在第一個班級教授時,按照既定的教學方案,我先教學生掌握新單詞的讀法,然后聽錄音1a,回答問題,接著進行小組操練,再完成2,最后進行雙人活動操練3。整堂課下來,盡管教學過程很流暢,教學任務看似也順利完成,但這種按部就班的教學方式并沒有真正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整堂課顯得波瀾不興,平淡無奇,沒出現(xiàn)任何“教與學”的高潮,這么簡單的句型全班也就只有寥寥可數(shù)的幾個學生會說。一節(jié)課下來,學生跟著老師轉(zhuǎn),學生累,老師也累,并沒有達到預期的課堂效果。由此可知,我們在進行教學實踐時,只有不斷更新教學觀念,摒棄傳統(tǒng)教學中的“灌輸式”模式,采取靈活多樣的教學策略,活躍課堂學習氛圍,才能真正做到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在課堂中進行廣泛的語言實踐,在實踐過程中充分享受成功的喜悅,樹立起學好英語的自信,激發(fā)求知欲,使他們積極主動的進行思考、探索,使他們對英語學習“樂在其中”并且“樂此不彼”,讓學習變成一種快樂,一種追求,一種享受。
(2)、創(chuàng)設情境,實現(xiàn)自主學習——在實踐、參與中展示自我。
英語是一門交際性和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教學過程中,離不開情境設置。英語教學活動不僅僅是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活動,其中還包括學生之間的合作自主性學習,要由原來的“機械性操練”逐漸向“交互式”發(fā)展,將師生的交流溶入語言實踐中,為學生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在情境中學習、運用、鞏固所學的英語知識,讓學生的積極性得以充分的發(fā)揮,真正讓學生在生活中體驗,在體驗中學習,在學習中成長。當然,在情境教學過程中,因?qū)W生的個體差異問題,老師應充分體現(xiàn)主導的作用,注意把握學生的“參與度”,盡量做到讓每一位學生參與到情境教學的過程中去,在情境教學當中真正實現(xiàn)自主性學習。
針對之前在第一個班級上課時出現(xiàn)的情況,課后我調(diào)整了教學思路,又重新設計了一些活動,做了更進一步的準備工作,在另一個班進行新的教學實踐。開始上課時,首先復習上一節(jié)課的重點句型:\"Where is …? It’s on/next to/…. There's a ….\",然后就很自然地指著黑板上事先準備的掛圖提問:\"What's on the blackboard?\"學生馬上齊聲回答\"There's a picture on it.\"。\"What's in the picture?\" \"There's a study in it.\" \"What 's in the study?\"聽到這個問題,學生們都楞了,因為我事先故意準備了一幅只標有STUDY卻什么擺設都沒有的圖畫,于是我又故作神秘地接著說,\"Can you guess?\" 聽到guess,學生們頓時又熱鬧了起來,一個個躍躍欲試。于是我把他們分成幾個小組,讓他們開動腦筋,進行猜測討論,并提醒他們必須用There be句型陳述。經(jīng)過一番激烈的討論之后,學生們給出了豐富多彩的答案,如:\"There's a computer/sofa/chair/lamp in it \",甚至還有幾個比較調(diào)皮的學生給出了出人意料又極富想象力的回答\"I think there 's a monster in it.\" \"There's an E.T in it.\"等等。在小組討論中,我發(fā)現(xiàn)學生都非常積極,連那些平常比較少開口的學生也被這濃烈的氛圍給感染了,也都主動地參與了進來,氣氛異常熱烈,為下一步的教學做好了鋪墊。
(3)、設置任務,提高教學效果——在合作、交流中提升自我。
《初中英語新課程標準》指出:“教師應依據(jù)課程的總體目標并結(jié)合教學內(nèi)容,創(chuàng)造性地設計貼近學生實際的教學活動,吸引和組織他們積極參與。學生通過思考、調(diào)查、討論、交流和合作等方式,學習和使用英語,完成學習任務?!?/p>
任務型教學模式是語言教學的有效途徑,設計語言學習任務是教學的重點,它直接影響到教學的效果。在教學過程中,可采用不同層次,多邊互動的任務設計。在設計任務時應循序漸進,由易到難。同時,任務的設計要有多樣性,多設計一些能啟迪學生思維,激發(fā)學生學習熱情的任務型活動,可以提高學生的綜合運用語言能力。
總之,在英語教學實踐當中,教師要根據(jù)學生的特點,靈活運用各種教學方式,為學生創(chuàng)設符合學生生活經(jīng)驗,充滿趣味的任務型活動,使學生在活動中發(fā)展語言能力、思維能力、交流與合作等綜合運用語言的能力,真正讓新課程理念落實在英語課堂教學當中。
【參考文獻】
[1]《初中英語新課程標準》
[2]杜志嫻.《中小學英語教學活動設計》.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07.
[3]張丹,張承鋒.《初中英語新課程教學法》.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