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學校教育中,政治是一門比較“負重”的基礎性學科,它既要承擔向學生傳授必要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又要培養(yǎng)他們相應的觀察分析能力和社會實踐能力,同時還是學校德育工作的重要陣地和有效載體,引導學生逐步樹立正確而科學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從而實現(xiàn)知情意行的教學任務和課程活動目標。然而,由于傳統(tǒng)意識和應試教學的習慣性影響,高中政治的課程活動形式比較厚重,普遍存在“霸教弱學、以教定學,重知輕能、重教輕育”的不良現(xiàn)象,直接導致了課程教學長期處于低情趣教學、低效率活動和低層次發(fā)展的“三低”態(tài)勢。有效性教學也就成為孜孜以求的實踐性課題。
【關鍵詞】高中政治 有效性教學創(chuàng)新 新課程教育 實踐與冷思
學校教育是人生之旅的奠基工程。自新課程改革以來,有效性教學一直成為校園活動的熱議話題和探航目標。尤其政治課程更是擔負著“育德培才”的特殊使命,無論教師之“教”還是學生之“學”,都應努力避免形式化、虛擬化和空殼化,而要本著戰(zhàn)略指向和戰(zhàn)術指導并重原則,扎扎實實地開展有效性教學實踐活動,為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和終身發(fā)展奠基鋪路。所謂有效性教學,就是堅持在“以生為本”教育理念的基礎上,經過教師的一系列“激勵、喚醒、鼓舞”,學生在情感性學習、自主能力培養(yǎng)和可持續(xù)發(fā)展能力等方面日益有所漸進的一種課程實踐活動。如何積極開展有效性課程教學活動呢?本文結合高中政治教學的實踐與思考,試對此作出一些拋磚引玉之論。
一、簡析高中政治課程教學的現(xiàn)狀及其成因
盡管新課程改革已歷時多年,但是根深蒂固的傳統(tǒng)教學痕跡依然清晰可見,集中體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以教為主、以學為輔”的教學模式雖然有所淡化,卻尚未最終退出校園講壇,學生主體地位沒有獲得全面地確立:在課堂教學形式上,在基本知識和基本原理等方面,不分難易簡繁,還是以教師包辦講解、學生被動接受與機械記憶、題海訓練強化為主,學生的獨立思考時間和話語權卻是少之又少。二是由于應試教學及其習慣性因素,在“背多分”目標的直接指向下,高中政治教學嚴重地缺少情感性元素,并且非常明顯地呈現(xiàn)出“重結果輕過程、重操作輕探究、重知識傳授輕能力培養(yǎng)”的急功近利現(xiàn)象。三是許多師生對政治學科存在嚴重偏見:或認為思想政治課是一種空洞的理論說教,即使學得再好,對未來發(fā)展也無大用;或認為政治課程比較簡單,平時大可不必花費太多工夫,只需“考前突擊”就能湊效。四是尤為強調的一點,高中階段實施文理分班的教育模式,許多高中政治教師因過早斷絕了理科元素的滋養(yǎng),而在解析理科知識的情境資料時顯得力不從心。以上都是開展有效教學活動的障礙性因素。
二、對高中政治課程有效性教學的簡要實踐
1、以情趣感知為抓手,積極開展有效性教學活動?!芭d趣是最好的老師。”在高中政治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根據(jù)教學內容和學生發(fā)展需要,通過各類途徑和方法手段,積極開展情趣化教學實踐活動,如生活鏈接法、情境活動法、多媒體演示法等,努力從中收獲寓教于樂的效果。以多媒體輔助教學為例:在教學公民思想道德建設內容時,教師可通過多媒體技術,選擇社會生活中具有典型性的鮮活實例演示出來,如因一己之私或者小團體利益做出有損于他人、集體、社會和國家利益的不法行為,因所謂“泄私憤”“逞英雄”或“哥們義氣”而作出的違法亂紀行為,最終形成了害人害己、后悔莫及的悲慘結局;還可采擷一些青少年犯罪分子的“現(xiàn)身說法”案例,讓他們用自己的“血與淚”來深刻地警示和教育學生。此外,教師還應當經常借助多媒體技術,不受限制地把時政要素有效地滲透和融入課程教學之中,以此增強課程的生動性、吸引力和寬厚度,不斷提升政治教學質效。
2、以優(yōu)化形式為抓手,積極開展有效性教學活動。俗話說:“教無定法,貴在得法?!薄斑\用之妙,存乎一心?!痹谛抡n程高中政治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堅決摒棄“用普通話套講八股文”的傳統(tǒng)教學模式,代之以靈活多樣、豐富多彩的課程活動形式,以不斷刺激學生的課程學習心態(tài),從而贏得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如在教學商品知識內容時,教師可根據(jù)學生認知和生活經驗,把家庭糧倉里的稻麥和糧食交易市場上的稻麥相比較,把大自然中的清澈泉水和灌裝的礦泉水相比較,把自產自銷的家禽蔬菜與農貿市場上的家禽蔬菜相比較,讓學生從生活類比中深刻理解并有效把握商品概念的豐富內涵。再如,在教學“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念”時,教師可結合教學內容編排一些比較具體的社會現(xiàn)象問題,讓學生通過相互辯討、主題演講或者社會觀察、專項調研等形式,加強體會并自我消化。既可引導學生在對比分析中樹立正確健康的消費意識,又能有效培養(yǎng)他們知行統(tǒng)一的能力素養(yǎng)。
3、以學科整合為抓手,積極開展有效性教學活動。高中政治是一門相對獨立的基礎學科,但它與其他多類學科之間存在著一種彼此促進、相輔相成的緊密關系。實踐表明,把高中政治與其他學科知識進行整合滲透,不僅可以拓展教學視野,豐富課程內容,還可從中贏得“1+1>2”的綜合實踐效果。如政治與音樂課程的有效整合:在教學“貨幣”內容時,可用《有錢沒錢回家過年》這首歌曲有趣導入新課;在教學“人生價值”內容時,可用《真心英雄》歌曲自然地引入課堂內的教學和討論。再如,可巧妙運用名言詩句、成語典故等語文知識,有效渲染政治教學的藝術性:借“城門失火,殃及池魚”成語故事來解析“事物的普遍聯(lián)系”原理;以“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來形象地說明“量變質變規(guī)律”現(xiàn)象;用“山窮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來詮釋“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用“滿園春色關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來詮釋“新生事物具有強大的生命力”……
總之,學校教育是一項充滿情感的藝術性活動,在這一互動實踐中,只有把有效教與有效學充分地協(xié)調起來,才能取得最大化效果。
【參考文獻】
[1].張桂生.試論政治教學中的情境優(yōu)化[J].中國教師,2009(04).
[2].余希望.如何在政治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J].考試周刊,200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