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語教學近年來一直是新疆各中小學教學的重點,本人長期從事小學雙語班漢語文教學工作,面對一群毫無語言基礎的維吾爾族學生,在教學過程中要用純漢語授課,遇到的困難可真不少,讓我苦惱了很久,但同時也積累了不少經驗。本文主要談一談我在雙語班漢語文教學出現(xiàn)的問題和改進的措施。
少數(shù)民族學生漢語文學習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有:
一、學生對漢字的掌握不牢固,很多學生記不住漢字。主要表現(xiàn)在平時的作業(yè)中很多學生愛寫錯別字、多音字,碰上看拼音寫漢字的題,往往都是錯別字,要不然就寫不出來,但如果給漢字注音則問題不大,說明學生對漢字的字形記憶較困難,對拼音容易記憶。
二、學生在實際生活中說漢語的機會很少,除了在課堂上回答老師問題時說漢語,平時基本不說。這主要是學生的生活環(huán)境決定了沒有太多說漢語的機會,大多數(shù)在鄉(xiāng)下的民族學生平時接觸不到說漢語的人,從小習慣了用維語交流,如果刻意讓學生說漢語也不現(xiàn)實,所以很多學生在校時能說幾句漢語,回家后基本不會說了。
三、學生對學習漢語的興趣不是很強烈,多數(shù)學生表現(xiàn)出不在乎。主要的原因我認為有些學生的漢語基礎水平差,一開始就沒有學會簡單的語句,到了高年級隨著漢語詞匯量和句型的增加越來越感覺學習漢語困難多,又沒辦法解決,于是就表現(xiàn)出干脆不學。
四、教師在教學中存在語言障礙,表現(xiàn)在漢族教師用漢語教學,漢語基礎差的民族學生基本聽不懂,而漢族教師不會說維語只能照顧漢語基礎好的學生,對于學困生也很無奈。這里主要是簡單的漢語都聽不懂的學生,講課時教師無法用維語進行解釋,想教會這些學生很困難。
五、學生的漢語發(fā)音很不標準,主要表現(xiàn)在漢語拼音讀法錯誤,音調不準。由于學生平時生活中不接觸說漢語的人,至于音調是否準確,學生也不能確定,只能憑多數(shù)學生的讀音為標準,這樣長期形成了習慣,顯得說普通話不標準。
六、學生上課紀律很亂,個別學生不愛學習。主要表現(xiàn)在個別班級學生人數(shù)過多,平時小聲說話整個教室也會很吵。有些學生漢語很差,上課什么都聽不懂,于是就思想不能集中上課打鬧玩東西。
面對以上問題,我認為采取以下措施來改進:
一、針對學生對漢字的記憶不牢靠,我認為可采取以下方法。
1、教會識字工具,為獨立識字奠定基礎。一是教好漢語拼音,要提高識字效果,就要學好漢語拼音,讓學生借助拼音準確掌握字音。二是教好漢字的筆畫、筆順、偏旁、部首、間架結構,使學生掌握自學字形的工具,培養(yǎng)學生運用漢字構字規(guī)律分析字形的能力。
2、教會識字方法,為獨立識字提供保證。
(1)根據(jù)漢字的構字規(guī)律識字。教學時,只要抓住漢字的特點進行識字,就能起到舉一反三、事半功倍的作用。如:在象形字的教學中,我充分運用象形字保留事物形態(tài)、表示意思的特點,把抽象的文字符號還原成圖畫,引導學生在對圖畫的感知中激發(fā)興趣,識記生字。學習會意字,我就引導學生抓住它的構字特點來分析,運用“拆字形”來識字。如:明、塵、鮮,可記為:日月明,小土塵,魚羊鮮,使學生一目了然,既形象記憶了字形,也理解了字義。對于形聲字的教學,我采用了換偏旁、去偏旁、加偏旁的方法比較,歸類識字。如教學“清”時,引出“請、情、晴”這些字,通過觀察比較,學生發(fā)現(xiàn)這些字右邊一樣,只是偏旁不同,從而使學生自己感悟到“聲旁表音,形旁表意”的特點,學生不但能很快記住這些字,而且會慢慢地根據(jù)形旁去推測字義,并從中總結出“加一加、減一減、換一換”的識字方法,并把這一識字方法延伸到課外。
(2)依據(jù)字理識記生字。如在識記“聰”字時,我啟發(fā)學生明白“耳朵注意聽,眼睛仔細看,嘴巴表達清楚,用心去思考,才能使自己聰明”,這樣,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他們在學習中眼、耳、口、腦并用,也牢固掌握了字形。
(3)利用游戲,趣味識字。游戲是喜聞樂見的學習方式之一,在這樣的學習環(huán)境中可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如在學習“座”字時,我出了一個謎面:“一點一橫長,一撇撇左方,兩人坐在土堆上。”讓學生猜猜看是什么字,動腦動筆寫寫看,寫出來的同學喜笑顏開,在享受成功的喜悅中把字形扎根腦海,沒猜出的同學也在別人道破機關之時豁然開朗,加深了印象。除猜謎外,我還經常運用表演法、繪畫法、故事法、編順口溜法、比較法、聯(lián)想法等多種識字方法,體現(xiàn)識字教學的多元化。
二、針對學生說漢語的機會很少,我認為采取的主要方法是,鼓勵學生在平時日常交際中用漢語交流,同學之間可以多應用漢語。教師和學生平時交流時也用漢語。在課堂上,教師可以針對性的增加學生主動表達的機會,多說多練,讓學生養(yǎng)成說漢語用漢語交流的好習慣,這樣以來,學生的漢語口語表達會有很大的進步。
三、針對學生對學習漢語的興趣不夠,我認為可以采用的方法有,在課堂教學中,興趣是最好的教師,讓孩子們對學習產生興趣,從枯燥的教學模式中走出來,從那種教師給學生布置學習任務,我要你學,學生被動地學習,被動地接受而轉變?yōu)閷W生自己感興趣,產生強烈的求知欲,感受求知的樂趣,感受獲得知識的成就感和歡樂。雙語教學尤其如此,采用激發(fā)興趣的方式導入課程,例如上課時給學生出字謎,讓學生猜出來,這樣就主動的調動了學生的學習漢字的積極性。
四、針對漢族教師只能用漢語教學不會說維語,造成漢語基礎差的學生聽不懂老師講課的內容,我認為可以采取的辦法有,在安排課程時,可以安排漢族教師和民族教師帶同一個班,兩位教師在教學工作中可以相互協(xié)助。這樣可以照顧到漢語基礎差的學生,同時也可以幫助教學。
五、針對學生的漢語發(fā)音不標準,我認為采取的主要方法是:在教學中重視漢字拼音的練習,多讓學生讀課文,如果條件滿足,可以用錄音機教學,讓學生聽標準的漢字發(fā)音,平時休息時間可以放漢語廣播,讓學生逐漸掌握漢字發(fā)音的規(guī)律,養(yǎng)成好的習慣。
六、針對課堂紀律亂,個別學生極不愛學習,我認為可以采用的措施有:加強學生紀律意識,平時嚴格要求學生,讓學生逐漸養(yǎng)成上課不說話,不吵鬧的習慣,平時多給學生做思想工作,讓學生慢慢意識到,上課不遵守課堂紀律是可恥的行為,安靜的環(huán)境才能更好地學習。
隨著越來越多的少數(shù)民族家長開始重視孩子漢語的學習,很多家長為自己的孩子選擇了一條從小學開始接受漢文化教育的道路;更多的少數(shù)民族學生對漢語學習的興趣越來越濃厚,我相信雙語教學之路一定會越走越寬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