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零一夜》是聞名于世的阿拉伯民間故事集,享譽世界民間文學之林。有誰會知道在中國河北冀中平原的一個小村子里,也演繹并流傳著自己的“一千零一夜”。河北省藁城市長安鎮(zhèn)耿村的“天方夜譚”,是由村子里土生土長的200多位民間故事家共同講述的四千多個故事組成的“民間奇觀”。“講故事”是耿村人自我藝術化的文化自覺的過程,也是他們代代相傳的生活方式、文化行為。
耿村有“故事家”(會講50個故事以上的村民)100多人,會講故事的200多人,被稱為“故事窩”“笑話村”,被專家譽為“華北平原民間藝術一枝花”。改革開放后,耿村被專家學者稱為“中國故事第一村”并由此享譽世界。
一
陽春三月,麥苗青青,伴著細雨筆者造訪了“中國故事第一村”——耿村。高大復古的牌坊迎面矗立,古雅的韻味瞬間暈染了這個并不起眼的平原小村。
遠遠的,一位中年男子在村口迎著,他個子不高,戴著一副眼鏡,衣著樸素,但眼睛閃爍著智慧的光。他就是藁城市耿村民間故事演講協會會長靳春利,他熱情地遞上一張名片,上面赫然多出了兩個名頭:耿王后裔聯誼會、耿村民俗文化旅游協會會長。
靳春利先引著我們向耿村故事國家級非遺項目傳承人張才才家走去。穿過狹窄的小巷,兩扭三拐,便到了一處春意盎然的院子,大花布門簾透露著農家樸實的鄉(xiāng)土味,據說主人和他妻子侯果果都是故事講述家,他們講的故事如同這農家庭院般質樸而恬靜。
呼喚了幾聲,屋門開著,家里卻沒有人?!胺驄D倆可能去串門兒講故事去了,我去喊他們。”靳春利讓我們等著。一會兒,張才才回來了,耳邊掛著助聽器,身邊跟著一位70多歲的大娘,她肯定就是侯果果了。張才才的開場白簡單明了:“都85歲了,耳朵不好使了。想聽個啥笑話?我的嘴巴還好用,講的故事保準是書上沒有的。”“講一個逗樂的,讓他們聽了笑得坐在地上起不來!”靳春利提醒著。“那就講個《看花大姐》吧?!睆埐挪胚叧呏v了起來,故事描述了民間街頭爭看花大姐之美而鬧出的笑話:買豆腐腦兒的看呆了,把一瓶香油都倒空;剃頭的看入迷了,削掉耳朵不知道疼;木匠拿著鉆頭扎大腿,一絲一毫沒反應……將地方說唱藝術生動地融入故事的講述中,增加了藝術元素,豐富了講故事的形式,這是張才才講故事最大的特征。
別看侯果果是位女故事家,但是她講起故事來聲情并茂,語言鮮活生動,不輸須眉。她給我們講的是鄰里關系的兩則新故事,家長里短到了果果的嘴里,變得既生動有味,又有教育意義?!洞蚬酚洝分v鄰里之間和諧,不要因為養(yǎng)狗的小事鬧別扭?!秹︻^記》是現代玄幻體裁,諷刺一些貪官收受賄賂、徇私枉法,最終得到了報應。靳春利也即興講了一個《仨媳婦盛面》的故事,從兒媳婦給公公盛面條的小事說起,以小見大,呼喚孝道的美德。
耿村故事村絕非徒有虛名,這里有一家三代都會講故事的故事家庭,也有許多故事夫妻、故事父子、故事兄弟、故事母女。流傳的4000多個故事、歌謠,包羅萬象,上自開天辟地神話、風物傳奇,各朝各代的人物和歷史傳說,下至新中國成立后的新生活、新人物、新時尚,堪稱一部較完整的中國民間史,被贊為“耿村故事甲天下,口碑歷史冠中華”。
藁城市文化館非遺保護中心副主任李倩介紹說,仔細研究耿村故事會發(fā)現,它們是“小故事”講述的“大歷史”,耿村故事不僅僅沿著歷史的縱向發(fā)展,橫向涉及的地域也非常廣,“耿村民間故事并不只是一個村的故事,也不僅僅是藁城的故事、石家莊的故事,全國大多數省份基本都涉及了。”
這無疑與耿村獨特的歷史傳衍、地理位置和人口結構有關系。耿村相傳是明太祖朱元璋義父耿王耿再辰的埋葬地,后本縣靳氏七人前來看墳守墓,漸成村落,至今已有600多年歷史。最初被稱作“看墳莊”,后改為“耿村”,以靳姓居多。這里自古處于地理要道,西接山西陽泉、東達山東德州的車馬大道,使耿村成了官商紛至的風水寶地。這里逢農歷初一、初六設集市已有400余年歷史,素有“一京二衛(wèi)三耿村”之譽。四面八方的商客帶來了各種各樣商品,也帶來了各地的故事、歌謠。由此,經商、講故事成為耿村文化的兩大特征。
據考證,耿村故事世代口頭傳承,已有600多年的歷史。
二
走在耿村故事一條街上,兩側墻壁上描繪的圖畫故事躍然映入眼簾:負荊請罪、千里送鵝毛、寸草春暉……一路行走,故事的畫卷綿延不絕。來到耿村村委會,發(fā)現它與各地村委會不同之處在于,正房是一個“故事廳”,兩側是村委會辦公室。“故事廳”中的圖片向人們展示著耿村故事從炕頭、街頭、地頭到讀者案頭的歷史過程。說到這里不得不提兩個人:一是靳春利,二是河北省民俗學會會長、石家莊市文聯原主席袁學駿。他倆一個是“報礦人”,一個是“掘礦者”。
民間文學被稱為“文化富礦”。1986年春天,河北省民間文學三套集成工作進入轟轟烈烈的大規(guī)模全面普查階段。此時,愛好文學的靳春利剛剛高中畢業(yè)回到耿村,他從報紙上看到了這一信息,想到自己身邊有那么多會講故事的人,便到藁城縣文化館報告了耿村故事的信息,引來了高度關注,被譽為“報礦人”。1987年,時任石家莊地區(qū)民間文學三套集成辦公室主任的袁學駿來到耿村,他慧眼識珠,發(fā)現“耿村故事是一座蘊藏不可估量、需要深挖的民間文化富礦”。
老袁至今回憶起那一幕還激動不已:“那年農歷正月初十,我便帶上幾個人去耿村進行考察。在‘大故事簍子’靳正新(靳春利之父)家中,20多位衣著樸素的農民爭先恐后地向我們講述了‘傻子學俏’‘巧女’‘教書先生’等等許多故事和笑話,又談到了耿村的歷史和講唱風氣。我感到,這的確是一座民間的文學富礦,有一個人數眾多、講唱活動經常的口頭文化群體。后來,如實逐級上報。5月上旬,中國民協書記兼《民間文學》雜志主編張文等前來考察,對耿村現象給予了肯定,提出要下大力進行深入挖掘,弄清講述(唱)人和作品的底數。”
1987~2004年,耿村故事經歷了11次大型民間普查。但是老袁記憶最深的還是第一次:1987年夏天,太陽很毒,大家不怕天熱,走街串巷,挨門挨戶進行故事、歌謠、諺語搜集。有的村民愛講,但也有不少人不肯講(唱),工作難度很大。我們住的地方是一座還沒裝上窗戶的新房,白天蒼蠅嗡嗡飛,晚上蚊子輪著咬,草鋪里還有跳蚤。當時,農民群眾不理解國家搜集笑話的意圖,認為這是閑著沒事瞎胡鬧。我們的工作就先從講唱骨干那里做起,用20天時間,搜集到故事、歌謠500多首,還有一批諺語、歇后語;統計出全村講唱者60多人,確定為故事家的有18人。等到普查隊撤離時,普查隊員和村里的老鄉(xiāng)都成了親人,大家舍不得讓我們離開。
據統計,耿村故事普查共投入了125人次,歷時2800個工作日,記錄整理出耿村民間故事歌謠等資料4362篇,共計480萬字,發(fā)現大中型故事講述者100多人。其規(guī)模之大、歷時之久、收獲之多,都是河北省史無前例的,被專家稱為“耿村文化工程”。2006年,結集出版的《耿村一千零一夜》收錄了1000多個精選的耿村故事,并獲得中國民間文藝山花獎。
1989年6月,第九屆國際口承文學會議在匈牙利召開。時任中國民協副主席的賈芝向與會者放映了耿村錄像,打開了中國民間文學通往世界的大門。1991年5月,“中國耿村故事家群及作品和民俗活動國際學術研討會”在藁城召開,德國、日本和國內專家學者120多人來到耿村。中外專家對耿村民間文學和民俗活動的挖掘整理工作給予高度評價,認為“耿村的發(fā)掘是對世界民族文化研究的貢獻”“中國的民間文學是靠耿村故事打響世界的”。臺灣著名民間文學專家金榮華教授稱,“耿村故事的規(guī)模是世界第一的”,自此耿村擁有了“中國故事第一村”“世界第一”的美譽。1994年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一行13人考察耿村時,捐贈了攝像機與電腦。1997年秋,美國故事協會國際執(zhí)行主席率67人的旅游團訪問耿村,捐助耿村小學8500美元。2002年秋天,美國女媧故事代表團一行34人來耿村交流。耿村故事走出國門,走向世界,引起了國內外眾多學者和游客的青睞。
三
耿村小學,綠房紅門,教室里書聲瑯瑯,這座由外國友人捐資擴建的學校,代表著美好的希望,寄托著故事村的未來。
我們走進學校,發(fā)現許多房子空著,顯得有些落寞。董麗艷老師迎著我們走過來?!按謇锏暮⒆釉絹碓缴?,這里只有一至三年級的孩子上課,大些的孩子到鄰村湊班讀書去了。這也使得本來一周兩次的故事課減少為一周一次?!倍蠋熣f,幾年前學校老師們自發(fā)編寫了一本校本教材《耿村故事》,向學生專門教授故事課程,還經常請故事家來給孩子們上課。2006年,村里的小學生靳梅和16位故事家登上中央電視臺《夕陽紅》節(jié)目,嫩聲稚氣地講了一個《賣黑醬》的故事?,F在靳梅已經去縣城讀書了,據說,她還在講故事。
一年級的故事會開始了。7歲的女孩王歆怡被大家推選出來講故事,孩子們的情緒很高漲。她講了一個《老狼拔牙》的故事,老狼主動要求拔掉愛吃羊肉的牙齒,故事很有新意。董老師說,在傳統故事的基礎上,從孩子的角度改編和創(chuàng)作故事很重要,可以培養(yǎng)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創(chuàng)造力和想象力?!暗牵鳛榉沁z的傳承后備力量,這種培養(yǎng)力度根本不夠,如何更加專業(yè)地培養(yǎng)后續(xù)人才,成為耿村故事發(fā)展的瓶頸?!崩钯徽f,這也是她最大的心病,老的傳承人走一個少一個,新生力量補不上來,會講故事的人越來越少了。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同志在一系列重要講話中,強調建設優(yōu)秀傳統文化傳承體系、弘揚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從優(yōu)秀傳統文化中汲取實現中國夢的精神力量,是我們當前面臨的重大理論和實踐課題?!懊耖g故事是構建社會主義新農村文化的一項重要內容。其蘊含著豐富的思想道德和審美取向,在構建和諧社會,共筑中國夢的過程中,在深化‘善行河北’主題道德實踐活動中,要發(fā)揮積極的作用。”河北省民協主席鄭一民說,他最近正在組織民間文藝家編撰一部《民間故事》叢書,并將其作為宣傳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的讀本出版發(fā)行,這也是河北文化工作的重點工程,從這種意義上說,耿村故事前景大有可為。
這時,靳春利指著自己的名片說:“耿村民間故事已經走過了從發(fā)現到挖掘整理的階段,下一步很重要的就是如何利用和引導,讓它融入現代社會,為社會發(fā)展貢獻力量,發(fā)揮正能量。這也是‘耿村民俗文化旅游協會’成立的初衷?!苯鼛啄?,藁城市委、市政府積極整合全市的文化旅游資源,一年一度的梨花節(jié)就在離耿村不遠的黃家莊舉辦。在紅彤彤的藁城宮燈引領下,在潔白的梨花樹下,游客們聽上一段鄉(xiāng)土味十足的耿村故事,定會醉倒在梨花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