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的春天,本應是麥苗返青、油菜花開的爛漫季節(jié),但是近些年,由于氣候的異常,很難盼來貴如油的春雨滋潤大地。于是,每年的春夏季節(jié),農田里就有了澆灌的壯觀場面。有時候,政府部門還抽調工作人員下鄉(xiāng)包村,督促指導抗旱工作,以保糧食豐產豐收。
糧食安全離不開水利建設,水利設施是糧食安全的保護神。
綜觀農田水利建設,喜憂參半。喜的是國家的重視,每年農田水利建設都被提上重要議程,加上中央一號文件督導,各地在農田水利建設方面投入的人力物力連年增加,以確保糧食豐收。憂的是,雖然人人都認識到農田水利的重要性,且每年都在建設,但每逢干旱之年,還是有很多地方出現沒水澆地的尷尬,只能眼睜睜地看著陽光炙烤下的莊稼減產甚至絕收。
目前,有些地方先進的澆灌條件讓農民輕松喜悅,而有些地方的水利設施還停留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水平。更讓人感到困惑的是,在有些地方,雖然新打了水井,卻因選址不合適抽不出水,或者因無人管護,損壞失修。而這些問題的出現,并不是因為缺少部門的管理。據了解,眼下涉及農田水利建設的部門其實很多,甚至形成了“九龍治水”的局面。水利部門有小農水項目、農開辦有農業(yè)綜合開發(fā)項目、國土部門有土地平整項目、發(fā)改委有“千億斤”項目、農業(yè)部門有高標準糧田項目,甚至郵政局和煙草局也有項目。
雖然,大家都在圍繞著農田水利建設立項目,但實際效果卻并不盡如人意,就連相關部門之間也存在質疑之聲:由于各自申請各自的項目,沒有進行有效的統(tǒng)一籌建,致使大家各忙各的,建設標準不同,人力物力財力浪費,資金效益難以發(fā)揮。
術業(yè)有專攻,任何事物都有其科學性與專業(yè)性,當不懂似懂者參與一項重要的工程時,其結果可想而知。比如洛陽欒川縣投資數百萬元建設的引水工程最后成為一個報廢工程,負責項目的工作人員避重就輕的解釋讓事件顯得撲朔迷離,難道500多萬元的資金就這樣打了水漂?
糧食安全與否,農田水利尤為重要。不要小看農田水利工作,這其實是個良心工程,只有抱有真誠為民之心,才能擔負起這項工程的建設。那些追求政績、追求面子,甚至想從這里撈一把的投機者,希望趁早收手,伸手必被捉。
與我國相比,在小型農田水利設施建設上,國外許多國家采用了與大型水利設施不同的管理和運行機制,他們吸收農民參與灌溉管理。
參與式灌溉管理是聯合國糧農組織、世界糧食計劃署、世界銀行和國際灌排委員會在許多國家推廣的灌溉管理機制,這種機制以農民用水戶協(xié)會為依托,讓農民參與農田水利的興辦、改善、保養(yǎng)及管理。這樣,灌溉工程設施的運行維護由用水戶協(xié)會來完成,費用通過補貼及向會員收取會費來維持。不知我們的政府是不是也能夠借鑒國外的模式,讓市場、讓需求來決定決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