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往今來無數(shù)中國文人,都對春城昆明的氣候風物相當懷念和依戀,他們筆下的春城更使人動情?!吧徎ǔ赝馍傩腥?,野店苔痕一寸深”,昆明總是給人濃綠、飽滿、近乎于夸張的旺盛感覺。
雖然如今昆明的城市面貌,幾乎很難脫離中國城市“千城一面”的模式,但仍然有一些設(shè)計師、建筑師用作品詮釋自然狀態(tài)之中的昆明。在昆明世博生態(tài)城內(nèi),在一片竹林古樹茂密的森林之中,有一處名為“隱舍”(INNHOUSE))的生態(tài)酒店,生長在這片土地之上。
蜚聲國際隱于林,秀于外
隱舍(INNHOUSE),如同這棟建筑的名稱一樣,它隱藏在昆明市郊覆蓋著茂密樹林的一片山地上,竹木顏色的建筑在林間若隱若現(xiàn)。酒店整體體量僅為4350平米,四座高低錯落的L形建筑以村落的形式聚集,僅為訪客提供17間大小不一的體驗式客房。然而,每間客房都有無邊的山景綠意躍入,還可以俯瞰整個山谷和城市景觀。
現(xiàn)代流行美學,總是追求繁華豪奢的大型酒店,高聳如云的摩天大廈、流光溢彩的玻璃幕墻、金碧輝映的大堂和客房……
然而,同樣定位于頂級高端酒店的隱舍,卻反其道而行之。它小小的體量,深深藏于秀林之中,它追求一種原始的、親切的舒適感,甚至舍棄了大堂、門廳等酒店格局,隱舍就像民宿、靜休之所一樣,樸實低調(diào),卻為現(xiàn)代人提供一種理解高階生活、追求品質(zhì)生活一把新的標尺。
隱舍內(nèi)外,不長于便捷高效的現(xiàn)代設(shè)施,而長于回歸本質(zhì)的真智慧。隱舍并不像常規(guī)意義上的酒店或者旅舍,但是自然的山風林語,都可以躍窗而進,因為沒有了大門和大堂、沒有了圍欄和高墻,隱舍是一處被動的建筑物,甘愿讓自然中存在的美好侵襲入內(nèi)。
看起來并不起眼,隱舍卻聞名于中外,獲得業(yè)內(nèi)一致的推崇。2012年,英國皇家建筑師協(xié)會將年度國際建筑獎獲獎作品,頒給了昆明隱舍生態(tài)酒店。評委高度贊賞該建筑將本地環(huán)保議題,精巧地融入旅舍建筑之中。值得一提的是,北京的奧運場館“鳥巢”和北京T3航站樓,曾是該大獎2009年的獲獎作品。此外,隱舍還因其自然環(huán)保的特點和生態(tài)旅游的示范,榮獲了2012年世界建筑新聞網(wǎng)酒店建筑年度總冠軍獎。
竹木精髓靜寂樸素的氣質(zhì)
隱舍,最大限度地保留下周邊的樹木,它最終和周邊廣袤的森林融為一體。并在建筑外觀中大量使用復合竹板、木板材質(zhì),使得整體建筑呈現(xiàn)出自然的原木色調(diào),樸實而簡約的形態(tài)。竹木的精髓在這里得以完美呈現(xiàn),隱舍總有一種無形的力量,讓人放慢放輕腳步,安靜下來。
在這里,自然如常地生長,建筑體現(xiàn)在自然中靜寂和樸素的品質(zhì),旅者欣然接納自然的給予。
隱舍的每棟單元建筑分為三個空間,即兩個翼和類似燈籠般的半開放空間,并通過景觀廊橋連接。每個客房設(shè)計和公共空間,都是林間風景的延續(xù)。
客房起居和臥室的一側(cè)有大窗面向山谷和庭院,設(shè)計開敞通透,并結(jié)合景觀露臺。較為私密的衛(wèi)浴一側(cè)與起居空間通過木質(zhì)的特征墻分隔,系列豎窗引入穿越樹木的如紗一般微妙的光線。浴缸緊鄰玻璃,呈現(xiàn)了無邊的風景。躺在起居室的床上,亦可以欣賞晨曦和暮色。建筑表皮抽象的雪松木條板處理,仿佛在和高聳的針葉林和桉樹叢林對話。
在酒店建筑之外的空曠場地上,保留著原生高大樹木和各種本地樹種的混雜,如滇樸、云南櫻花等。懸空的觀景連道穿越其中,飄逸的竹林提供了圍合酒店村落最好的屏障。
隱舍的設(shè)計師郝琳博士曾經(jīng)撰文寫道:“在建造和落成的時間里,我也無數(shù)次感受著這其間的微風、細雨、鳥語、花香、酷暑和嚴寒。穿越建筑彼此的空間,與風雨和自然為伍,是真正綠色建筑的儀式和居住要義吧?”
院落格局打破自然和人文的交界
隱舍所在的臺基,依托起伏的山勢,形成高地錯落的村落式格局,并通過曲折步道聯(lián)接各處,形成了面向山谷的半開放庭院。
設(shè)計者認為,隱舍將設(shè)計中的建筑性問題淡化了。隱舍的四座房子所組成的建筑群體,像一組微型群體彼此圍聚著,又通過若干形體和組合,形成看似不經(jīng)意地分散,其實能提供最大舒適感受的院落格局。
隱舍的17間客房雖然比較分散隔離,像一個個獨立的民居,卻又通過互相連接的過道和景觀廊橋,維系著統(tǒng)一的一體性。這樣的院落是開放式的,高高低低,步道穿越院落,院落穿越建筑,起承轉(zhuǎn)合之間,好比是“院套院”,變化無窮,妙不可言。
從這個院兒,可以瞥見那個院兒。一切都是最自然的狀態(tài),并獲得了最佳的空間張力和視覺層次感。在高高低低的院落之間,排布這一些造型極簡的亭子,亭邊上有水池和花草,或者是挑出坡地的一小塊平臺。
此外,隱舍的功能格局,不需要指示牌來定義,而是通過自然的草木來區(qū)分。如首層客房外有一排柵籬,既增添了景深的層次感,又保障一層客房的隱私空間,同時柵籬上攀爬的植物,組成了客房的庭院視線。一條條蜿蜒曲折的小徑步道,由本地素色的火山石板與野生植被結(jié)合形成,它們將主體酒店建筑和山坡下部的茶室、健體、餐廳等附帶的功能空間相連接,同時步道還依照山體上下蜿蜒折動,引導進入?yún)擦值母钪帯?/p>
設(shè)計者認為,人應當借由建筑,融入并感知自然,從而引發(fā)更深層的感染力和微妙想象,表達建成環(huán)境和原生自然之間的平衡和張力,打破了自然和人文環(huán)境的一層薄薄的交界。毫無疑問,隱舍是這類建筑之中的杰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