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價漲也好,跌也好,都不是開發(fā)商自己能決定的——近期,不少城市對房價的“備案管理”受到普遍關注。雖然不能直接等同于“限漲”“限跌”,但“有形之手”對房價的直接干預,還是引發(fā)了一些爭議。
日前,東莞出現了開發(fā)商降價超過15%、導致購房者無法網簽的案例。而東莞的解釋是,這不是新政策,而是2011年出臺的老辦法。東莞市住建部門解釋稱,這是為了防止開發(fā)商隨意報高價、低開盤而誤導市場和消費者。此前,杭州市物價局、市住保房管局發(fā)布規(guī)定稱,新建商品住房降價或優(yōu)惠促銷應做到規(guī)范有序,“如果降價幅度超過15%,就屬于隨意調整價格,房地產開發(fā)企業(yè)需要重新向物價部門申報備案”。此舉也被一些人視為“限降令”,杭州相關部門隨即進行了否認。
點評:房價備案管理,實際上管跌又管漲。主要是前幾年中央對地方房價上漲有考核,如果房價漲幅過快、完不成任務,地方政府就在價格上做文章。 在房價走向日趨微妙的當下,有關部門的“糾結”心態(tài)耐人尋味。
沈陽取消限購一天就收回
6月12日,沈陽房產局的內部人士短信回復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稱,“前天確實放開了,不過,僅一天就收回了?!钡槍κ栈氐脑?,上述人士不再回復。
繼福州、杭州、天津等城市之后,沈陽也成了房地產調控“動搖”的城市,且力度更大。
據不完全統(tǒng)計,2014年以來,南寧、無錫、天津濱海新區(qū)等8個地方調整限購,但大多停留通過放開戶籍、縮小限購區(qū)域等“松綁”層面,而沈陽則是直接取消限購。
據稱,一旦沈陽限購取消坐實,外界或將把沈陽作為風向標、紛紛效仿。
點評: 沈陽亦是在中央調控預期不明背景下,一種“投石問路”松綁限購的城市樣本。房地產和土地市場的雙重壓力推動著這輪地方政府松動調控的沖動。經過數年的投資和土地供應擴張,沈陽的房地產業(yè)正在進入庫存高企、需求不足的時代。
買上北京自住房相當于中獎?
截至5月上旬,北京已經有9個自住房項目正式入市,各個項目之間進度略有不同。 不過,你能想象,有近30萬戶家庭登記申請購買北京東五環(huán)一個總共1800套房源的房地產項目嗎?
它這么火爆是有原因的,自住房套型建筑面積以90平方米以下為主,銷售均價原則上比同地段、同品質的商品房低30%左右。自住房價格相對便宜,意味著購房者所需要支付的成本降低。此外,作為北京的一個自住房項目,它的銷售單價是22000元/平米,而周邊房價早已高達3萬-4萬元/平米。日后增值更有想象空間,所以,有如此眾多的申請者也就不足為奇了。
點評:自住房政策的主觀目標非常好,買不起商品房的都可來買自住房,但買自住房比買車的中獎率更低。有一套房子的本地戶籍人士和在北京工作五年外地人士都可以參與,這個群體很大。有業(yè)內人士認為:“保障房的功能應該是保障,而不是給大家一個中獎的誘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