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針鋒相對”一詞在發(fā)展變化過程中至少擁有本義和引申義兩個義項:本義是“比喻雙方言辭、感情、行動、能力等正好相對應(yīng)”,突出一致性;引申義是“比喻雙方言論或行動尖銳對立”,突出對立性。大多辭書只列“針鋒相對”的引申義,而未列其本義。本文對此予以闡釋。
關(guān)鍵詞:針鋒相對 對立性 一致性
“針鋒相對”是現(xiàn)代漢語中習(xí)見的一個成語,相關(guān)辭書大都收錄。我們選取幾部較為大型的成語詞典,將其解釋摘錄如下:
《現(xiàn)代成語巨典》:“鋒:指刀、劍、針、錐等金屬工具的銳利部分。比喻雙方在爭論或斗爭時論點(diǎn)或策略等尖銳對立,互不讓步?!秲号⑿蹅鳌肥兀骸渚湓捙c你針鋒相對,分明是豪客劍俠一流人物。’《孽?;ā范兀骸试坡犞魄涞脑拋淼脜柡?,句句和自己的話針鋒相對,暗忖只有答應(yīng)了再說?!?/p>
《中國成語大辭典》:“針尖對針尖。比喻雙方的思考、言行等尖銳地對立?!秲号⑿蹅鳌芬欢兀骸讲怕犇阏f起那情景來,他句句話與你針鋒相對,分明是豪客劍俠一流人物?!遏斞笗偶ぶ滦祉埂罚骸乙詾閼?yīng)該對于那些批評,完全放開,而自己看書,自己作論,不必和那些批評針鋒相對?!?/p>
《中華成語大辭典》:“針鋒:針尖。針尖對針尖。比喻雙方爭辯或斗爭尖銳對立,各不相讓。宋·釋道原《景德傳燈錄·天臺山德韶國師》:‘夫一切回答,如針鋒相投,無纖毫參差?!?/p>
《漢語成語大詞典》:“針鋒:針尖。針尖對針尖。比喻雙方論點(diǎn)、策略或利益的尖銳對立。也用來比喻針對對方的論點(diǎn)或行動進(jìn)行反擊。葉圣陶《與佩弦》:‘推而至于講解要學(xué)者領(lǐng)悟,答問要針鋒相對?!鳌册樹h相投〕。《景德傳燈錄·卷二十五·天臺山德韶國師》:‘夫一切回答,如針鋒相投,無纖毫參差?!?/p>
首先,可以看出各辭書釋義大致相同,簡言之即“比喻雙方言論或行動尖銳對立”。再者,有的辭書還指出了該詞之語源——針鋒相投。但細(xì)揣文意,“針鋒相投”當(dāng)與下文“無纖毫參差”意思相同,比喻雙方互相對應(yīng),正好契合。后演變成“針鋒相對”,“比喻雙方言論或行動尖銳對立”,是引申義,與本義明顯不同。上面引用“針鋒相投”例的辭書對此未加說明,導(dǎo)致義例不合。梁曉虹《漢譯佛經(jīng)與漢語辭書》一文也提及這一問題,謂:“‘針鋒相對’源于佛家,它的最初形式是‘針鋒相投’……以喻事情恰到好處,無絲毫差錯。”此是。然而下面又說:“發(fā)展到‘針鋒相對’,意思正好相反?!贝瞬淮_。因為我們在閱讀近代文獻(xiàn)時發(fā)現(xiàn),“針鋒相對”在一些例證中承襲了其本義,并非立刻向“意思正好相反”的方向引申。換言之,“針鋒相對”一詞在發(fā)展變化過程中至少擁有本義和引申義兩個義項。然上述辭書只列引申義,而對本義未加措意。下面將舉例述之。
(1)要聽他這段虛文合后面的實事,卻是逐句逐字針鋒相對。(《兒女英雄傳》第十六回)
(2)這書要照這等說起來,豈不是由著說書的一張口,湊著上回的連環(huán)計的話說,有個不針鋒相對的么?(《兒女英雄傳》第十七回)
上面兩例“針鋒相對”指的是前文交代的話語與后面發(fā)生的情節(jié)一一對應(yīng),相互呼應(yīng)。又如:
(3)恰好秋谷眼光一轉(zhuǎn),也飛到小寶那邊,同小寶那一對水汪汪的秋波碰了一個針鋒相對。(《九尾龜》第十六回)
(4)那里知道走到面前,兩下的眼風(fēng)剛剛碰了一個針鋒相對。(《九尾龜》第一百七十二回)
這兩例說的是雙方目光正好相對。再如:
(5)這十三妹本是個玲瓏剔透的人,他那聰明正和張金鳳針鋒相對。(《兒女英雄傳》第九回)
(6)他略不少停,也一連和了三首。內(nèi)中情詞,針鋒相對,不差一線,到叫小弟不敢再做。(《平山冷燕》第十七回)
(7)又聽見朱二小姐要分娩,暗笑適才幾句話,到還針鋒相對。(《廣陵潮》第三十一回)
(8)伯榮年已及笄,見瓌放誕風(fēng)流,惹動情竇,免不得與他笑謔。瓌?wù)舳翰畼s,湊巧針鋒相對,自然不待媒妁,先偷試雨意云情。(《后漢演義》第四十一回)
例(5)是說雙方的聰明程度正好對等。例(6)指雙方言辭相互對應(yīng),“不差一線”。例(7)說的是夢話與事實之間恰好能夠?qū)?yīng)。例(8)謂雙方心意恰好相投合。
上面是白話小說里面的例子,其他著作中亦有,如:
(9)殿邦不知何語也,而所判語輒針鋒相對,其降壇詩尤切合。(《檐曝雜記》卷三)
(10)文要針鋒相對:起對收,收對起,起收對中間。但有一字一句不針對,即為無著,即為不純。(《藝概》卷六)
例(9)“針鋒相對”與下文“切合”義同。例(10)“針鋒相對”講的是詞語、句子之間要相互對應(yīng),前后契合。
總而言之,上述“針鋒相對”俱與現(xiàn)代常見的“比喻雙方言論或行動尖銳對立”的意義有所區(qū)別。這里當(dāng)是比喻雙方言辭、感情、行動、能力等正好相對應(yīng),突出的是一致性,而不是對立性。
值得一提的是,《漢語大詞典》“針鋒相對”條第一義:“針尖對針尖。比喻雙方對等?!敝慌e例(5)一例。又《近代漢語大詞典》“針鋒相對”條:“比喻雙方棋逢對手,難分上下?!崩邮抢?)和例(7)。不過據(jù)上可知:《漢語大詞典》的解釋有隨文釋義之嫌,不全面;例(6)和例(7)不是“比喻雙方棋逢對手,難分上下”的意思,《近代漢語大詞典》義例明顯不合且釋義亦不全面。兩本辭書對這一問題雖有所闡發(fā),然惜其皆非確詁。
(本文受寧波大學(xué)2014年度研究生科研創(chuàng)新基金資助。)
參考文獻(xiàn):
[1]毛學(xué)河,倪文杰.現(xiàn)代漢語巨典[Z].大連:大連出版社,1993.
[2]王濤等.中國成語大辭典[Z].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7.
[3]向光忠等.中華成語大辭典[Z].長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86.
[4]湖北大學(xué)古籍研究所.漢語成語大詞典[Z].北京:中華書局,
2002.
[5]梁曉虹.漢譯佛經(jīng)與漢語辭書[J].辭書研究,1990,(3):
71~78.
[6]羅竹風(fēng).漢語大詞典[Z].上海:漢語大詞典出版社,1990.
[7]許少峰.近代漢語大詞典[Z].北京:中華書局,2008.
(王育信 王旭華 浙江寧波 寧波大學(xué)人文與傳媒學(xué)院 315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