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以昆侖通態(tài)TPC1162HI觸摸屏為人機界面,通過歐姆龍CP1L PLC為控制器,實現對彈簧錘清灰裝置進行手動、自動控制,系統(tǒng)參數設置,及設備狀態(tài)的監(jiān)測,經現場實際運行證明該系統(tǒng)可靠,提高了振打效率。
關鍵詞:人機界面 PLC 彈簧錘
彈簧錘清灰裝置以其高效安全的特點,適用于鍋爐管束、灰斗、灰槽、煙道、渣斗等各種工藝情況。PLC控制系統(tǒng)的投入使彈簧錘的操作變得更加的便捷、安全,使得設備的運行更加可靠。
1 工藝要求
本系統(tǒng)以株洲冶煉廠44臺彈簧振打清灰裝置為例。具體工藝要求如下。
①44臺設備輪訓啟停,第一臺設備啟動一定時間后,延時一定時間啟動第二臺,44臺都啟動一次后,再延時一定時間后自動進行第二輪的循環(huán)振打。
②每次啟動設備前,首先把需要啟動的設備設置在自動狀態(tài),同時需要設定好每臺設備的運行時間、間隔時間、及第二次循環(huán)的延時時間,然后按啟動按鈕,進行集中啟動。
③當進行集中輪訓動作時,如果有其中某一臺設備出現故障,或需要檢修,把該臺設備設置到檢修狀態(tài),其它設備輪訓動作不受影響,會自動跳過該臺設備輪訓。
④如果其中某一臺設備需要手動控制,把該設備打到手動狀態(tài),然后進行單臺啟動。
2 控制系統(tǒng)的組成
系統(tǒng)主要由一臺歐姆龍CP1L可編程控制器,一臺昆侖通態(tài)TPC1162HI觸摸屏通過232口通訊組成,以及各類低壓元器件組成,系統(tǒng)框圖如圖1所示。
3 系統(tǒng)電路設計
每臺振打裝置單獨用一路斷路器進行供電和保護,本系統(tǒng)中的運行反饋信號通過接觸器→PLC,過載信號通過熱繼電器→PLC的方式進行采集,設備主回路電氣圖如圖2所示。
4 系統(tǒng)軟件設計
系統(tǒng)的軟件設計包括PLC的程序設計和上位機軟件設計。
4.1 PLC程序設計
系統(tǒng)用戶程序以歐姆龍的CX-Programmer為編程環(huán)境,采用模塊化的設計結構,主要由手動控制模塊、自動控制部分和報警部分組成。
關鍵技術:
①自動邏輯功能
系統(tǒng)由三個控制方式組成:手動控制、檢修、自動控制。在手動控制方式的時候,程序調用手動控制模塊,每臺振打裝置由觸摸屏單獨控制進行啟動停止,不受設定的振打時間的影響。在檢修狀態(tài)時,振打裝置不能起停。
系統(tǒng)進入自動控制方式后,點擊“自動啟動”,系統(tǒng)將循環(huán)執(zhí)行全自動控制程序。首先從第一臺設定為自動的彈簧錘開始啟動,當第一臺彈簧錘完成設定的運行時間后便停止,延時設定的時間后運行,下一臺設定為自動控制的彈簧錘,直至最后一臺完成運行時間。如果設定有第二個循環(huán),則在延時一個設定時間后重新從第一臺彈簧錘開始振打,直至完成設定的循環(huán)次數。自動運行定時、邏輯框圖如圖3所示。
②采用移位的方法對輸出進行循環(huán)置位。
在自動運行時需要多處延時,每臺彈簧錘運行、彈簧錘運行間隔、以及循環(huán)間隔的時間都需要利用程序里的計時器進行延時,如果采用常用的方法則44臺彈簧錘需要近百個計時器,而在本系統(tǒng)中采用延時移位的方法只需要3個計時器即可。
用一個定時器計時彈簧錘的運行時間,當運行時間到時,用另一計時器開始計時間隔時間,同時利用歐姆龍自帶的移位指令“SFT”向前移動一位,置位下一個中間位,當間隔時間到時把中間位賦給輸出。最后用一計時器計算循環(huán)間隔時間。
4.2 上位機組態(tài)軟件設計
系統(tǒng)選用昆侖通態(tài)的MCGS組態(tài)軟件,形象的顯示彈簧錘振打清灰裝置的系統(tǒng)參數和工藝畫面,通過設計的控制畫面,可在上位機上直接對設備進行手動控制、自動控制及其參數的設定。根據PLC采集的信息,可以在上位機上建立各類信息數據庫,對各工藝做出趨勢圖、報警歸納處理查詢和系統(tǒng)運行時間監(jiān)控查詢。以供值班人員分析處理,改進管理方法,提高經濟效益。
5 結語
該控制系統(tǒng)經過目前半年多的運行,不僅操作比原先便捷簡單,而且工作穩(wěn)定,一直未出現故障。設備的各項性能完全滿足生產要求。經過改造后,整個設備電控系統(tǒng)的可靠性得到了提升,平均無故障工作的時間大大提高,設備的維護也變得方便、簡單,費用低。
參考文獻:
[1]廖常初.PLC編程及運用[M].北京:機械工業(yè)出版社,2002.
[2]OMRON可編程序控制器編程手冊.
[3]戴芬良.PLC控制系統(tǒng)抗干擾技術探究[J].電子技術與軟件工程,2013(22).
作者簡介:黃善云,男,湖南株洲人,株洲冶煉集團電氣工程師,鋅焙燒廠設備室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