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問大家什么是人生中最重要的?可能有人會說是金錢,也有人可能會說是健康,還有人可能會說是快樂,當然還會有更多的答案。這不足為怪,因為各人的生活經(jīng)歷不同,感受也不同,所以認識也千差萬別。
而有的人會不加思索地回答說,讀書。
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不斷的讀書學習是為了獲得更多的知識,而獲得知識是為了培養(yǎng)更多的學生。書是知識的寶庫,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是它開闊了人的視野,豐富了人的生活,是它幫助人不斷提高,不斷進步。書是快樂的源泉,是它,帶給人幸福,帶給人足。人們愛讀書,因為書是傳播人類文化的使者,是人們增長知識的源泉,是人們成長中必不可少的營養(yǎng)品。如果沒有書,世界將不會那么精采,人們的思想就不會那么開闊;如果沒有書,人們的頭腦就像干枯的樹木,沒有一點生機。人們愛讀書,生活因讀書而精彩?;倚膯蕷鈺r,是書教人“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與朋友惜別時,是書讓人知道“海內(nèi)存知己,天涯若比鄰”;想放縱自己時,是書讓人懂得“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是書告訴人們李白有“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 的傲骨;是書讓人感受“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的閑適恬淡。跟著杜甫,聽他講述“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憂國憂民,體會辛棄疾“可憐白發(fā)生”的壯志難愁,憐惜李清照“人比黃花瘦”的多愁善感。
古往今來,中國人講“讀書”,就是為了“做人”。 所謂“知書達理”,讀書是學知識、明事理的最好途徑,套用今天哲學上的概念,無非就是為了解決“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問題,其根本目的就是如何“做人”,做“怎樣的人”?!白x萬卷書,行萬里路”。要讀好書,做好人。
書,包括文字構成的書和大自然及社會生活構成的書,前者是有形的,后者是無形的,博大的。也就是說人既要學習書本知識,又要學習社會知識,兩種書都有好、壞之分。
大家都知道,書籍有好壞之分,所以,讀書是要有選擇的。讀了一本好書,就猶如交到了一個好朋友,使人能夠體味到好朋友的真誠。在讀書的過程中,不知不覺就受到了好書的熏陶,懂得了如何做好人的道理。有人說:“讀書足以怡情,足以博彩,足以長才?!弊x書可以讓人坐上烏篷船,在寧靜清幽的江南小鎮(zhèn),狹長的水道上,伴著清風悠然地搖曳;讀書讓人在一個和煦的午后,牽著媽媽的手,在一片金燦燦的油菜地里,緩然穿行;讀書是讓人看一場經(jīng)典的電影,以文字為銀幕,欣賞扣人心弦的精彩場面。《三國演義》中諸葛亮能運籌帷幄,是因為他知識面廣,而且肯動腦筋,做任何事情都有十拿九穩(wěn)的把握?!朵撹F是怎樣煉成的》中保爾·柯察金的精神激勵著人戰(zhàn)勝困難,追求美好的未來。
好書可以使人奮進,使人睿智,使人生出靈感。特別是讀到絕妙之處,更會使人浮想聯(lián)翩,陶醉叫絕。讀了好書,可以教會人如何誠實做人、做事。好書是朋友,是永遠不會背叛你的朋友。中華民族與其他民族相比,有一個很奇怪的現(xiàn)象——歷史上從來沒有一種固定的宗教信仰來約束控制人們的思想,中國人靠文化和知識來界定如何“做人”——這就是“讀書”。讀好書就會知道做好人的道理,宋朝文天祥一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用讀書人的風骨和氣節(jié)奏出了人生的最強音。
壞書是毒藥,是害人的,是讀不得的。因為不好的書就象暗藏的敵人,時時準備害人,像魔鬼一樣將讀者引向罪惡的深淵。一個人如果讀了壞書,其思想意識就會受到壞書潛移默化的污染,同時也會使人上癮、墮落、委靡不振,讀壞書就可能會做壞人。
讀書人可能都會認為讀書與人的境界有關,與人的心態(tài)有關。有人喜歡在書房里一個人靜靜地讀書,有的人喜歡在圖書館里和很多讀書人一起讀書,有的人喜歡在林蔭道上高聲朗讀,有的人喜歡在樹蔭下或小湖邊讀書,還有人在鬧市中手不釋卷。有人一目十行便可入腦入心,有人一字一句細細品讀。讀書的境界和目的各有不同,效果也就大不一樣。對于繁忙的人來說,讀書是一種休息,是生活的調(diào)味品。
中國人讀書做學問無不以“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為最高理想,“修身”即為“做人”,是讀書的首要“宗旨”。讀書是一件高尚的事,做人的道理是一輩子學不完的知識。善學者可通過讀書增長知識,增長智慧和學問,通過讀書理解了大千世界的真善美、假惡丑,生活得更加坦然、幸福。不善讀書者,只去讀壞書,學會了做壞人的本領,貪婪、算計、墮落、陰險。歌德說過:“讀一本好書,就是和許多高尚的人談話?!笔前。x一本好書,可以從圣賢和智者的叮嚀中頓悟人生的真諦,可以從偉人的人生記錄中感悟崇高的境界和高尚的情懷,可以從科學家的奮斗中體會攀登的艱辛和執(zhí)著,可以從英雄可歌可泣的故事中找到無窮的力量。
讀書不僅是工作的需要,也是個人提高修養(yǎng)的需要,書是滋潤靈魂的精神食糧。腹有詩書氣自華,讀書可以提高人的素養(yǎng),陶冶人的性情,使人高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