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趙小蘭宣誓就職,成為美國歷史上首位華裔部長。她不但為華人參政樹立了新的豐碑,也圓了好幾代人的“美國夢”。而從澳大利亞首位華裔女市長林麗華、新西蘭首位華裔部長黃徐毓芳到加拿大首位華裔總督伍冰枝……她們的榮光背后,是華裔女性胸懷天下又不失家國的政治夢想。
□本刊見習記者 張翠翠
趙小蘭:
文化縫隙中的優(yōu)雅擺渡者
“我可以告訴你我一生的經(jīng)歷。我從沒想過我能到這里來。你知道我大學剛畢業(yè)時的目標嗎?我僅僅希望自己能夠生存。我僅僅想找一份工作。我僅僅想能在經(jīng)濟上幫助我的家人?!?001年,小布什看重這位華裔女性的才華與實力,邀其出任勞工部部長時,她曾婉拒,直到后來老布什出面,她才就職。趙小蘭的當選,滿足了無數(shù)華裔的“美國夢”。
“我想通過此職務幫助更多的人?!壁w小蘭當選后,一直試圖在“尋求公正和商業(yè)效益之間尋找有一條協(xié)調(diào)的紐帶?!彼寡裕改敢恢惫膭钏M行真正的探索,并開闊視野,“這是我冒險的起點”。
宣誓就職以后,趙小蘭發(fā)表了頗有哲理性的演講。她說:父母親的諄諄教導和美國的機會,給她提供了通向成功的可能;把美國人精益求精的精神和華人謙虛、勤勞的精神結(jié)合起來,則是她最大的競爭本錢?!鄙頌橐粋€文化縫隙中的優(yōu)雅擺渡者,趙小蘭可以說是魚和熊掌兼得的人。 她吸收西方最高級的事物,同時不放棄本身豐富的傳統(tǒng)。她與海外華人維持聯(lián)系,經(jīng)常光顧中國城,積極參加華人社團的活動。
在趙小蘭的辦公桌上擺著一張自己在1981年訪問父親的老家時的照片,“那時中國比較貧窮,但為了歡迎我們那個村莊專門修了一條馬路,把整個村莊收拾得很干凈,而且送來他們最好的禮物有一群孩子圍著,旁邊還有一只豬?!闭沁@樣的一張照片,時刻提醒著趙小蘭從父輩身上不斷的汲取正面的力量。
林麗華:難民營走出的澳大利亞“安全傘”女市長
1999年當選為奧本市市長的林麗華,曾這樣表達自己的參政動機,“在奧本市作為—個少數(shù)民族,僅有經(jīng)濟力量,而缺少政治代表,那么未來的發(fā)展仍將是不樂觀的。為了我們下一代能獲得公平的機會,維護澳洲社會的和諧安寧和穩(wěn)定,少數(shù)民族應該當仁不讓地去參政。”反對種族主義,爭取華人的利益,是林麗華的參政要義。
如何從一名越南難民成為首屆華裔女市長,林麗華坦言經(jīng)歷了戰(zhàn)爭的劫難以及作為移民備受歧視的苦楚,才萌發(fā)了要從政的意愿。1988年隨夫來到澳洲,童年的經(jīng)歷讓她更能切身體會到人們在移民環(huán)境中的不易,先是在市議會里幫忙,后又做義工,在這期間,親眼例證了移民的不易。“只有在政府里占有一席之地,手里有實權(quán),才能為移民發(fā)出心聲,改善他們不公平的待遇?!绷蛀惾A做到了,在她參政期間,她大刀闊斧的對市政進行改革,并組織社區(qū)安全組織打擊街頭犯罪,而由此所帶來的移民安全環(huán)境的改善,讓林麗華成為澳洲華裔心中的“安全傘”。
在越南生長的林麗華始終以自己身上流有中國人的血而驕傲。從政期間,林麗華曾多次造訪“華人街”,親自組織系類慶祝新春文化活動,向奧本市民宣揚中華民俗,同時安排了傳統(tǒng)醒獅、中國武術(shù)、京劇、中國書法即席揮毫、兒童制花燈比賽、美食攤位等。
新移民女性的參政地理
2005年退休后的加拿大首位華裔總督伍冰枝寫了一本關(guān)于移民題材的書《Room for All of Us》(《我們所有人的地方》),清晰有力的副題:關(guān)于失去和改變的故事正表達了移民的精神痛苦與歡樂。她的一生頗具傳奇色彩,在年幼時作為交換戰(zhàn)犯隨家人遷往加拿大,目睹了戰(zhàn)爭的殘忍;在白人國度里受教育讓她嘗盡了不平等,于是伍冰枝曾這樣自白:關(guān)于那些移民,他們曾受到迫害或被壓制,但他們以加拿大為家,并在此貢獻了自己的一生。
新西蘭首位華裔部長黃徐毓芳曾在上海出生,在香港長大,在新西蘭接受高等教育。她性格外向,喜歡接受新鮮事物,一生始終為“亞裔參政”不斷努力,黃徐毓芳曾多次批評新西蘭新修訂的移民條例苛刻,對亞裔不公,“我以華人的身份參政,當然我要為華人的利益而大聲疾呼。同時,我也是代表國家黨的議員。但是,我也有自己的底線。那就是無論你們要求我怎么做,我都不會為了政治利益而不顧華人的利益,這個原則無論如何都不會改變。”
黃徐毓芳在參政期間不斷四處奔走為亞裔爭取利益,她多次鼓勵留學生參與新西蘭的社會活動,并鼓勵華人在新西蘭社會勇敢的發(fā)出聲音。“這樣的叛逆精神可能與華人婦女不太一樣,但是作為新移民,我只不過比華人更加敢于發(fā)出聲音,也不怕輸。”
章子怡、郎平——
國家形象中的軟實力
2011年,中國國家形象片在紐約時代廣場滾動播出,在工筆桃花畫卷的襯托下,章子怡、范冰冰、周迅、楊麗萍、張梓琳等中國女性以優(yōu)美的身姿和各有個性的表情組成一幅“現(xiàn)代仕女圖”;隨后出現(xiàn)了鄧亞萍、郎平等國際知名體育明星在希臘神殿與中國“鳥巢”交相輝映的背景前自信站立,宋祖英等組成“藝術(shù)”隊列接連亮相……她們共同成為詮釋中國軟實力的標簽。
□段崇政
鏡頭里的中國名片
2011年,中國國家形象片在紐約時代廣場滾動播出,開篇是一幅五美圖:章子怡、范冰冰、楊麗萍、周迅、張梓琳。
早在2006年,北大教授張頤武在《新周刊》一篇“如何販賣中國文化”的文章中說了兩句話:“一個姚明,一個章子怡,比一萬本孔子都有效果?!洞箝L今》就是韓國把低端和高端的文化打通的一個好例子?!薄耙裰匾暱鬃右粯又匾曊伦逾?,中國文化才會有未來?!?/p>
章子怡曾是繼鞏俐之后另一張中國名片。在《時代》周刊題為《中國送給好萊塢的禮物》的文章中,理查德·科利斯說,出生在北京胡同中的章子怡給人的第一印象是一個漂亮的“中國洋娃娃”,但她已經(jīng)達到了很多演員無法達到的高度。從《我的父親母親》跑出一片天地的章子怡,從一出道就沒有停下追逐的腳步,這追逐中不可避免會有羈絆——丑聞讓女神跌入人間,卻也更接地氣。
范冰冰、周迅包括張梓琳們雖然在國際名利場也已擁有了自己的話語權(quán),但無論是喧囂一時的仙鶴裝、瓷瓶裝還是香奈兒的國際代言,在價值輸出上顯然還居于后來者的角色定位。
楊麗萍的標簽則是民族?!对颇嫌诚蟆饭菔?,“楊麗萍國際舞蹈季”驚艷登場,作為中國目前唯一一個以個人名義命名的舞蹈盛會,期間有來自亞、歐、美、澳四大洲的多場國際級演出。攝影家肖全曾如此描繪:“那一天,楊麗萍裹著巨大的白布站在烽火臺上,我的大腦一片空白,所有的動作都是下意識的。她的那種不可抑制的美把我逼得不行,感覺自己完全是飛起來了。”靈慧、原始、自然是這個精靈對中國女性精神的傳承。
郎平、鄧亞萍的起跳:一個時代的體育符號
鏡頭翻過邰麗華輪轉(zhuǎn)的千手,略過關(guān)琪、裴蓓數(shù)位超模的婀娜形姿,一群“爺們”般的好動女人出現(xiàn)了。
看到鄧亞萍,似乎就能聽到她標志性的嘶吼。16歲獲得首個世界冠軍,1989年到1997年,獲得6次世界乒乓球錦標賽冠軍和4枚奧運會金牌。先前贏球口號是:“漂亮!”后期直接變成那聲氣人的短平快——“嚎!”
退役后,她沒有停止“忙活”,接連取得清華大學學士學位,諾丁漢大學碩士學位,并成為國際奧委會道德委員會的一名代表。2003年,鄧亞萍入選國際乒聯(lián)名人堂。2008年獲英國劍橋大學的經(jīng)濟學博士學位。
薩馬蘭奇說,鄧亞萍改變了世界乒乓球壇只在高個子中選拔運動員的傳統(tǒng)觀念,我們說,她讓中國女人不再死氣沉沉。在這個層面上,郎平的起跳完全可以蕩平死氣沉沉的中國女性。
拋開枚不勝舉的個人榮譽,這把“鐵榔頭”為中華字典造了一個新詞——“連冠”。上世紀八十年代,以郎平為主力的中國排球女團橫掃美國、意大利、聯(lián)邦德國、日本等各大賽事,“五連冠”成為父母輩的時代驕傲。正因如此,當郎平執(zhí)教美國隊時,國內(nèi)一片嘩然;后來選擇回國執(zhí)教,人民也覺得百了千當。
健康、真性情、果敢是郎平留給一個時代的女人印記,深刻得就連在鈣爾奇廣告中揮揮拳頭都顯得如此理所當然。
走進維也納金色大廳
形象片里,在郎朗、李云迪、劉歡的包圍下,兩抹亮色一左一右多了人的眼球:紅的是宋祖英,藍的是譚晶。民歌界前后兩把金嗓子,標桿一般的規(guī)定了中國的民樂標準:人靚、聲甜、根正苗紅。
如果不是馮小剛橫插一腳,宋祖英連續(xù)24年春晚放歌的傳奇就要多加一個數(shù)了;7次春晚經(jīng)歷,沒了倪萍,譚晶用歌喉煽情。前者是定場女王,后者是催淚天后。
兩個銀鈴般的女人留給世人更多是大無畏的“闖江湖”精神。作為第一個開拓國際市場的民歌手,宋祖英的足印踏過維也納金色大廳、悉尼歌劇院、倫敦艾爾伯特音樂大廳,在美國最高藝術(shù)殿堂的肯尼迪表演藝術(shù)中心,她打破了向來不許“裝臺”的慣例,破例為宋祖英的演唱會掛起了濃郁東方文化的六盞大宮燈、茉莉花、“Song”的LOGO。作為緊隨其后的青年民歌手,譚晶金色大廳和艾爾伯特音樂大廳之行展現(xiàn)了民歌更加中國的一面。
一朵茉莉花,一朵小百合,算上“五美”和那群好動的女人們,中國形象讓她們氤氳得如此芬芳。誠然中國的女代表不止這些,甚至入選的名單都有待商榷,但是她們的獨立和自信,必定是中國軟實力最硬的一股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