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鉛、汞超標讓我們與SKⅡ們保持距離,傳統(tǒng)中藥美容以有機、天然的姿態(tài)席卷重來。萃取草藥、經(jīng)脈疏通、修養(yǎng)精氣:古今中外的名女人們?yōu)槲覀兲釤捔藵h方美容的精髓。
武則天、慈禧的宮廷秘事
據(jù)了解,自戰(zhàn)國至清末的醫(yī)籍中,歷代醫(yī)家所著方書涉及美容者數(shù)不勝數(shù),共收錄和記載1974個美容方劑,近300味中草藥,分為增白悅顏、祛斑澤面、毛發(fā)美飾等六大類,可見我國古代醫(yī)家早已把對人體美的維護作為醫(yī)學的任務之一。
然而真正將漢方美容推而廣之的卻是古今中外的名女人們。
唐女皇武則天80歲高齡時仍保持著青春般的容貌,其實,女皇的秘訣只在一味益母草。她著人于端午日采益母草全草,去土曬干,研細過篩,加適量面粉與水調和,捏丸如雞蛋大,再曬干,然后置藥于黃泥爐灶(四壁各開一小孔)中間,爐頂灶底鋪炭,先以猛火燒15分鐘,后改微火煨至藥丸呈乳白色(約2小時),取出涼透,放瓷缽內研篩多次,越細越好。再加滑石、胭脂調勻,收貯干燥器皿中。每日早晚取少許藥粉,加水濕透敷面后洗凈。
《新唐書》上說武則天“雖春秋高,善自涂澤,雖左右不悟其衰”,其實就是這味“益母草澤面方”的功勞。該方被《新修本草》收錄,后又被《近效方》、《外臺秘要》等古醫(yī)書轉載,在《本草綱目》中也有收錄。
及至清代,宮廷中醫(yī)美容的運用達到了鼎盛。慈禧雖專政,但極重視中醫(yī)美容策略。相比武則天,慈禧的中醫(yī)美容不局限于外用,更重視內養(yǎng)。她常據(jù)自身情況請宮廷御醫(yī)謹擬醫(yī)方,如《慈禧光緒醫(yī)方選議》有載:“光緒三十一年七月初五日老佛爺香發(fā)散,發(fā)有油膩,勿用水洗,將藥摻上一蓖即凈,久用發(fā)落重生,至老不白”。
內養(yǎng)還是外用:當蘭蔻遇見李時珍
有了女皇和太后駐顏有術的案例,漢方美容也受到現(xiàn)代女人的追捧,各大歐美化妝品牌也開始重視漢方的開發(fā)。
蘭蔻推出根源補養(yǎng)美容液,中國傳統(tǒng)中藥紅景天、龍膽根和野山藥的植物根部提取物被應用于“氣色原液”中。羽西也推出當歸透白瑩潤乳霜,在中藥里,當歸具有微弱擴張毛細血管的作用,能改善肌膚內在循環(huán),對抗氧化及自由基,有出色的清凈肌膚、美白保濕的功效。
但是,名女人們仍然信奉最古老、原始的漢方美容:楊瀾、林心如有燕窩養(yǎng)顏法,陳松伶偏好珍珠,米雪最原生態(tài),跟豆?jié){結緣,走的也是有內養(yǎng)分外的路子。
“小龍女”李若彤的廚房里有一個大大的藥柜子塞滿了用來煲湯的各色藥材,李若彤堅信只有東方的美容術才適合東方人。她最鐘愛的中藥是人參和首烏,前者能夠守護肌膚細胞抵抗自由基,后者則補肝腎、益精血、烏須發(fā),李若彤一頭飄逸烏發(fā)由此而來。
臺灣女星吳佩慈也是中醫(yī)美容的擁躉。外公是中醫(yī),四物湯、十全大補湯、紅棗湯等藥膳湯水,她從小就沒少喝。她固執(zhí)地認為只有中醫(yī)美容才不會有副作用。而安全又有效的漢方配方類護膚品也長期出現(xiàn)在佩慈的“掃貨名單”上。在其《漢方美人》一書中,吳佩慈就坦言自己長年堅持使用慈禧的獨門養(yǎng)顏秘方“玉容散”。
一張名方美天下
張貴妃面膏
取新生雞蛋1只,殼上開一小孔,去黃留清,裝入朱砂細末20克 以蠟封孔后,隨其它雞蛋一同讓母雞孵化。待其它蛋孵出后即可取用,每次洗臉后取少許涂面。張貴妃即南唐陳后主的寵妃張麗華,貌美驚世,這是她使用的面膏秘方。古醫(yī)籍《肘后方》稱其可以“令面如白玉,光潤照人”
楊太真紅玉膏
用去皮杏仁、滑石、輕粉各等份,研為細末,放甑內蒸過后,加入少許冰片、麝香,與雞蛋清調合即成。于每日早晚洗臉后,取少許涂搽顏面。
龔廷賢的《魯府禁方》載其有“令面紅潤悅澤,旬日后色如紅玉”之功效。這類中醫(yī)美容所用的“準面臘”具有滋潤皮膚、防皺防裂、潔凈皮膚的功能,還能防止外邪侵襲皮膚及減輕日光對皮膚的危害。
永和公主澡豆方
取白芨、白術、白茯苓、白附子、鹿角膠各90克,白芷60克,桃仁、杏仁各50克,沉香30克,皂莢5枚。先將米泔水2000毫升煎沸片刻,投入鹿角膠使其融化,再入糯米200克煮成粥。將此粥薄攤曬干后,同諸藥共研為細末,與大豆粉500克合勻。另用蜂蜜、白酒各60毫升。加熱后拌入藥末中,曬干后再加入麝香1.5克拌勻,密封貯存。用時取少量敷面片刻,然后共洗頸、手等需要呵護的部位。
本方出自北宋官方編撰的《太平圣惠方》一書,為宋太宗時永和公主保養(yǎng)皮膚的澡豆方(類似現(xiàn)在的洗滌潤膚霜之類),常用能使皮膚白嫩光潤細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