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歇爾·貝楚齊亞尼是法國著名爵士鋼琴家。他天生患有“成骨發(fā)育不全癥”,骨頭猶如玻璃般易碎,且發(fā)育不全,終生只有110厘米高。受到經(jīng)營唱片生意的父親的影響,貝楚齊亞尼從小就喜歡音樂,對鋼琴更是癡迷,盡管他想彈琴還得靠人抱上去才能夠得著琴鍵。
父親發(fā)現(xiàn)了兒子對鋼琴的鐘愛后,便把他交托給一個樂團鋼琴師當助手。那之后,貝楚齊亞尼的眼睛總是隨著鋼琴師的手指在轉(zhuǎn)動,等鋼琴師休息后便偷偷地溜進琴房,千百次地練習,常常忘記了吃飯和休息。如此多次,鋼琴師發(fā)現(xiàn)了他的彈琴天賦,開始悉心指點。貝楚齊亞尼格外珍惜,更加專注地練習,每天彈琴都在8小時以上。鋼琴師見他累倒在琴鍵上睡著了,心疼地問:“你為何要這么拼命?身體會受不了的。”貝楚齊亞尼笑了,答:“我身體先天不如別人,如果再不賣力,又怎么能彌補呢?”鋼琴師無言以對,感動得流下了眼淚。
經(jīng)過艱苦的練習,貝楚齊亞尼在13歲贏得了首次登臺演出的機會。面對密密匝匝的觀眾,他沒有直接去彈琴,而是走到離觀眾最近的地方,靜靜地站足了5分鐘,這才說:“大家都看夠了我的特殊身材吧,下面再欣賞我的精彩演奏!”
演出獲得了空前成功,有記者問:“為何你要站足5分鐘才開始演奏?”貝楚齊亞尼想了想,答:“如果觀眾是因為同情我的身材才來聽音樂的,那么他們至多來這一次下次就不會來了。而我先讓觀眾都看夠了,他們便能仔細地聽我演奏,這樣就將欣賞到我的真正才藝,就還會再來聽我的音樂?!庇浾弑徽鸷沉耍瑺幭鄨蟮懒搜莩龅氖r。法國發(fā)行量最大的《費加羅報》,甚至以《矮小的身材,高貴的靈魂》為題,稱贊他是“法國有史以來最具魅力的鋼琴演奏家”。
成名之后,貝楚齊亞尼的雙手已嚴重變形,視力和聽力也日漸衰退,可他似乎根本沒察覺到這些,每天都堅持練琴12小時以上。15歲時,他推出了個人首張專輯《閃光》,憑借一首首悠揚動聽的音樂,轟動了音樂界。
不久,貝楚齊亞尼被美國爵士樂團聘為首席演奏家,每年足跡踏遍世界各大城市,舉行的獨奏音樂會多達200場以上。他的全身幾乎不能動彈,衣食起居都要靠父親幫忙,可是仍不愿放棄自己所熱愛的事業(yè),仍然堅持超負荷訓練。父親實在看不下去,疼惜地勸道:“孩子,為了你的身體,求你不要再玩命了!”貝楚齊亞尼搖了搖頭,堅定地說:“我清楚自己的生命已不會太久,所以一分一秒也不想浪費!”他推出了人生的最后一張唱片,銷量突破10萬張。
36歲時,貝楚齊亞尼因肺炎病逝。逝世前,他對父親感激地說:“謝謝你和媽媽把我生成了‘玻璃娃娃’,一輩子都長不高,這樣我才不得不立志要做音樂的巨人!”
人生就像玻璃,看上去往往稀松平常,甚至會讓人感到殘缺敗損,但只要自己不消極不放棄,興許稍微改變地點角度,就同樣能映射出鉆石的光芒。
時至今日,人們還能在唱片中欣賞到貝楚齊亞尼的音樂。每當優(yōu)美的鋼琴聲響起,不論聽者身處何處,那天籟之音,那永恒之美,就如同渥茲華斯筆下的金色水仙,總在人們心海中搖曳起舞,滿溢著激情和喜悅……
編輯 / 楊世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