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為什么不愿意單獨睡
對媽媽的依戀是最原始的本能,孩子會舍不得離開媽媽。如果讓他獨睡,他就會感覺媽媽不喜歡自己了,會產(chǎn)生情感失落,造成情緒波動。
不和爸爸媽媽在一起,孩子的恐懼感就會增強。比如害怕黑暗,害怕孤獨,害怕動物,甚至害怕想象中的人和事物,這也是孩子特別拒絕獨睡的原因。
和孩子分床睡越早越好
孩子出生前就布置好嬰兒房,從嬰兒期就培養(yǎng)他單獨睡的習慣,省得日后經(jīng)歷被“改造”的艱難。
2~3歲時,孩子正值個性萌發(fā)的低幼期,自我意識一天天壯大,很多事都不喜歡別人干預。他們開始學習照顧自己,慢慢減少對父母的依賴。此時,正是培養(yǎng)孩子從行為到心理獨立的好時機。
4~5歲時,孩子處于獨立意識發(fā)達期,性格特征初步顯現(xiàn),自立和自理的本領都大大增強。如若大人不給他自由的空間,讓他一味地依賴,壞習慣就會更加牢固。所以此時應該是孩子獨睡習慣的鞏固期,或培養(yǎng)獨睡習慣的搶工期。
愛心提示
內(nèi)心能否獨立是嬰幼兒能否正確認識自我的一項重要指標。
研究表明,孩子的獨立是從形式再到內(nèi)容的。所謂形式是看得見摸得著的孩子行為方式,而內(nèi)容則是孩子的內(nèi)心。
如何讓孩子順利習慣獨睡
獨立并不是自然而然形成的,需要有意識地培養(yǎng)。爸爸媽媽應該積極引導孩子獨立入睡,從細微處培養(yǎng)其獨立性。一下子讓孩子自己睡小床,甚至獨自睡在一個小房間里,的確會讓他難以接受。父母應該采取合理的步驟,循序漸進,讓孩子逐漸適應。
一、習慣分床而睡。父母把孩子的小床放在大床旁邊,待睡著后再把他單獨放到小床上,讓他逐漸習慣在自己的床上睡覺。
二、訓練獨自入睡。父母要給寶寶充分的愛撫,讓他感到安全和溫暖;給孩子講故事或欣賞舒緩的音樂,讓孩子平靜下來,然后他就會慢慢入睡。
三、適應獨睡一屋。給孩子布置一個溫馨別致、充滿童趣的“童話小屋”。墻上貼一些爸爸媽媽的照片或者孩子喜歡的卡通圖片,孩子就會減少孤獨感和恐懼感,安然入睡。
要適時給孩子以鼓勵和贊揚,這樣既能保護孩子的安全依戀不失落,還能增強他獨睡的勇氣和信心。
養(yǎng)成好習慣有訣竅
可專門帶孩子到獨自睡覺的小朋友家去串門,當著孩子的面詢問小主人跟誰睡,得知小主人獨睡后要大加贊賞。在此基礎上,還可參觀小主人的房間和床,夸房間布置漂亮,小床柔軟舒服。
孩子會因此覺得能自己睡覺是件光榮的事,也開始希望有自己的房間和床。這時,媽媽再提議要他獨睡的時候,他就會欣然接受。
編輯 / 孫魯寧
(E-mail:sln9009@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