擊劍,被譽為“格斗中的芭蕾”,是從古代劍術決斗中發(fā)展起來的一項體育項目,雖然是以攻擊為最終目的,但是在“格斗”中,貫穿始終的都是優(yōu)美的動作、高雅的氣質,互相尊重、崇尚公平的禮節(jié)。每一回合的較量都是腦力和體力的綜合考驗,能夠鍛煉人的思維、隨機應變的能力和戰(zhàn)勝困難的心理素質。因此,擊劍運動不僅是一項有意義的健身活動,更是適應現(xiàn)代社會的一種優(yōu)秀教育方式。
擊劍的歷史
擊劍運動是一項歷史悠久的傳統(tǒng)體育項目。早在遠古時代,劍就是人類為了生存同野獸進行搏斗和獵食所使用的工具。隨著人類歷史的發(fā)展,劍由最初的石制、骨制發(fā)展到青銅制、鐵制,最后到鋼制,并作為戰(zhàn)爭的武器,逐步走上歷史舞臺。擊劍在古代埃及、中國、希臘、羅馬、阿拉伯等國家十分盛行。
在中世紀的歐洲,擊劍與騎馬、游泳、打獵、下棋、吟詩、投槍一起被列為騎士的七種高尚運動。為了研究和推動擊劍技術的發(fā)展,歐洲各國紛紛成立擊劍行會。1776年,法國著名擊劍大師拉布瓦西埃發(fā)明了面罩,這一發(fā)明使擊劍運動進一步走上了高雅道路。
16世紀末和17世紀初的歐洲盛行決斗。在這種形勢下,為了滿足人們對擊劍的愛好和需要,又不至于傷害生命,一種劍身較短并呈四棱形,劍尖用皮條包扎的新型劍被設計出來,受到人們的普遍歡迎,并得到廣泛開展,這便是花劍的雛形。從此,在歐洲的習武廳、擊劍廳及專業(yè)學校里,花劍的擊劍方式逐漸形成并日趨完善。
熱衷于決斗的紳士和貴族從1885年開始,在習武廳進行練習時,使用三棱形劍,交鋒不限制部位,這就是延續(xù)至今的重劍。
18世紀末,匈牙利人對東方波斯人、阿拉伯人及土耳其人早期騎兵用的彎型短刀進行了改革,于劍柄上裝配了一個像彎月形的護手盤,在擊劍時可以起到保護手指的作用。后來,意大利擊劍大師朱賽普·拉達葉利將它進一步改進,使它能在擊劍運動和決斗中使用,并根據(jù)騎兵作戰(zhàn)的特點,規(guī)定有效部位為腰帶以上,這便成為現(xiàn)代佩劍的前身。至此,人們在從事?lián)魟r就可以自由地選擇花劍、重劍和佩劍。
擊劍的基本技術
準備姿勢
1.握劍。持劍主要依靠大拇指和食指控制劍尖。大拇指和食指稍屈相對握,中指、無名指、小指壓緊手柄,使劍柄壓柄在手掌根的中線。佩劍則壓在小拇指根處,掌心要與劍柄間有一定的間隙,手腕要保持一定的緊張度,有利于控制劍的動作。使用直柄劍對正確體會手腕動作較有利,初學者用直柄劍較好。
2.敬禮。擊劍運動員立正姿勢與一般立正姿勢相同,只是左手自然下垂,右手持劍在護手盤前的劍根處,擊劍比賽講究禮貌,賽前要相互敬禮,課前教練和學生要相互致敬。擊劍敬禮,一般由三個動作組成:(1)轉身、側立兩腳成直角,腳跟相靠,手臂伸直與身體約成45°,劍尖指向地面;(2)屈臂、劍尖直指向上,護手盤靠近嘴唇;(3)伸臂使劍平指向致敬者。
3.實戰(zhàn)姿勢。實戰(zhàn)姿勢是一切擊劍行為的準備姿勢。(1)實戰(zhàn)姿勢的作用:便于移動、攻擊和防御,使對方難以擊中自己。(2)實戰(zhàn)姿勢動作要點:運動員側立,面向持劍前方,前腳尖向前,后腳垂直于前腳跟的延長線,兩腳間距離同肩寬,兩膝微成半蹲,軀干自然,稍含胸收腹,持劍臂微屈,不持劍臂的大臂與地面平行,小臂向上垂直,手腕、手指自然放松。
擊劍步法移動
1.一般步法有:向前一步、向后一步、向前交叉步、向后交叉步、向前躍步、向后躍步、向內(nèi)移步、向外移動。
2.進攻步法包括弓步與沖刺:(1)弓步。翹起前腳尖擺前,小腿向前,軀干同時向前,后腳掌稍蹬地,使后腿蹬直,前腳跟著地,過渡到全腳掌,大腿幾乎和地面平行,小腿垂直地面,后腿伸直,身體稍前傾或弓步姿勢。(2)沖刺。先伸持劍臂,帶動軀干前移,當身體重心超過前腳時,后腳蹬地提膝,經(jīng)前腿內(nèi)側交叉向前擺動,前腿同時蹬地伸直,充分展體,后腿交叉著地在前腳前,前腳也交叉向前沖跑。
擊劍的裝備
裝備保證了擊劍的安全,自從現(xiàn)代擊劍中引入了完善的保護衣具,并采用鈍的劍尖,已經(jīng)消除了這項運動的危險性,也極大地促進了這項運動在全世界范圍內(nèi)的傳播。
面罩
運動員在比賽中必須佩戴由金屬網(wǎng)制成的面罩,網(wǎng)眼寬度不超2毫米,并能承受160公斤重的沖擊力,布質的護頸下伸到鎖骨,以保證運動員頭頸部的安全。
擊劍服
擊劍服由質地結實的尼龍材質制成,能抵抗80公斤沖擊力,其強度足以抵擋劍的刺劈。運動員還要穿上防保內(nèi)衣,女子在上衣內(nèi)還要穿一件由金屬或其它硬質材料制成的護胸。短擊劍褲必須長及膝蓋以下,并被緊緊固定,而且還要穿一雙長襪。
擊劍活動中的注意事項
擊劍交鋒前,必須充分熱身,以防自傷。準備活動為:充分活動踝關節(jié)、膝關節(jié)、腕關節(jié)、肩關節(jié)、頸部、脊椎、大腿肌肉。通常的熱身方式為:轉動各部位關節(jié),正、側面壓腿,熱身活動時間不得低于十五分鐘。
熱身時,動作幅度要由小到大,頻率不能過快,在疲勞情況下不宜進行。弓步練習不能過多,以免肌肉韌帶和關節(jié)損傷。
在擊劍過程中,千萬要量力而行,以防腳踝、膝部、大腿肌肉等部位扭傷,拉傷。請勿玩兒命劈刺對手,以防給對手或自己造成不必要的傷害。點到為止,以輕、巧、靈取勝于敵。
在擊劍時,心態(tài)要平和,放松全身的肌肉,呼吸自如。尤其是要注意肩、臂、手腕關節(jié)的放松。如果心態(tài)精神緊張,會導致肌肉僵硬,以至于到了無法正常呼吸的地步,將直接導致運劍和步法的靈活性,并降低反應速度,且大量消耗體力。
擊劍的益處
擊劍是一對一的對抗格斗運動項目,技術性比較強,完成一系列以力量、速度、柔韌、協(xié)調(diào)和耐力的各種運動素質為基礎的攻防動作,當然對這些運動素質的培養(yǎng)有非常直接的作用。同時,擊劍又是一項智者運動,為了戰(zhàn)勝對手,劍手必須不斷的分析對手,通過觀察判斷,排除假象,辨別真?zhèn)危镀浔举|,以迅速準確的結論來指導自己的行動。因此,擊劍運動能培養(yǎng)人的多種運動素質及形體氣質和禮儀,鍛煉敏捷靈活的思維、隨機應變的能力和戰(zhàn)勝困難的各種心理品質。
青少年面對的未來將是競爭更加激烈的社會,擊劍運動彌補了青少年在成長過程中書本很難學到的知識,無論是意志品格、個人修養(yǎng)、形體發(fā)育等方面都有很大益處。美國權威書籍有句名言:“通過練習擊劍能夠達到自信、自控和自我意識?!倍@是一個孩子在轉變?yōu)槌晒θ耸克貍涞娜笠亍?/p>
(編輯 王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