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婷婷今年上小學(xué)二年級了,平時就喜歡高聲尖叫。一天,媽媽在廚房擇菜,婷婷進來抓起一把豆角就要去客廳,媽媽伸手阻止,誰知,婷婷憤怒地瞪著媽媽,高聲尖叫了起來。媽媽一下子不知道怎么辦了。婷婷則趁著這個機會掙脫媽媽,一邊尖叫著一邊跑到了客廳,把豆角弄得到處都是。媽媽納悶,好好的小女孩,不文文靜靜的,怎么一天到晚尖叫?玩高興了尖叫,遇到不如意事情了也尖叫。難道尖叫對孩子來講很舒服嗎?
A轉(zhuǎn)眼間,孩子到了小小的叛逆時期,你突然發(fā)現(xiàn)平時乖乖的孩子開始喜歡高聲尖叫,特別是在公共場合,這時會讓你變得十分的尷尬,不禁要問:孩子喜歡高聲尖叫為哪般?
傾聽孩子的尖叫聲
孩子尖叫,是有理由的。孩子是用尖叫來表達自己的感受、情緒、想法的。不管孩子是為了發(fā)泄情緒,還是為了吸引大人的注意力,或者是為了反抗而尖叫,媽媽都要明白,這是孩子的語言,傾聽是最好的方式。
所謂的傾聽,并不是需要父母忍耐孩子,而是要認識到孩子是獨立的個體,要以理解和尊重的態(tài)度去傾聽,去了解孩子為什么尖叫。
1.高興的時候。當孩子一邊笑一邊跳著尖叫起來的時候,可能是有高興的事情。這個時候,媽媽就要觀察一下孩子做了什么事情。比如,把什么東西搞壞了,看到搞笑的事情,實現(xiàn)了某個愿望等,這個時候的孩子還不能正確區(qū)分哪些事情可以做哪些事情不可以做,更不知道如何充分表達他興奮的情緒,因而極易采取尖叫這種非常簡單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歡樂。
2.寂寞的時候。當孩子獨自一個人尖叫的時候,可能是因為爸爸媽媽都在忙自己的事情,他覺得自己玩沒意思,才發(fā)出了抗議,以引起爸爸媽媽的關(guān)注。
3.憤怒的時候。孩子被欺負的時候、遇到不開心的事情的時候,就會大聲尖叫,以表達自己的憤怒。這個時候,媽媽要看情況來安撫孩子。如果是被人欺負,媽媽可以先置之不理一會兒,如果發(fā)現(xiàn)孩子們動手了,就當一下裁判好了,分清誰對誰錯后,就要告訴孩子如何和睦相處。
4.在模仿。如果家庭成員中有說話聲音比較高的.孩子接觸到了,覺得那樣很神氣、很威武,就會嘗試著去模仿。所以,當孩子尖叫的時候,媽媽不要對著孩子喊叫,因為這樣反而會激發(fā)孩子尖叫的興趣,更難以制止了。
面對家里喜歡尖叫的孩子,媽媽只有明白孩子為什么尖叫,才能釜底抽薪地讓他停止吵鬧。
試著理解孩子
每位媽媽都應(yīng)該試圖去尊重孩子,尊重孩子第一重要的事情就是了解孩子,精心架起通向孩子內(nèi)心的橋梁。這樣,媽媽才不會誤解孩子的行為,以致作出錯誤的判斷。
1.教孩子說出來。隨著孩子自我意識逐漸增強,什么都想自己做,可是媽媽又覺得孩子自己做不好,往往就替孩子去做,媽媽不了解孩子的意圖盲目地幫助孩子,孩子就會不服氣,情急之中,就大聲尖叫了。
這個時候,媽媽不要大聲地制止孩子,而是要平靜地對孩子說:“你想做什么,說出來?”媽媽用這樣的方式引導(dǎo)孩子,不但教會了孩子遇到難題怎么向媽媽求助,同時也教會了孩子怎么與人溝通,提高了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
2.等孩子發(fā)泄后,疏導(dǎo)。既然孩子把尖叫當成表達情緒的一種方式,那么阻斷孩子肯定不會收到良好的效果。與其盲目地去堵,導(dǎo)致情緒泛濫,不如讓孩子盡情地發(fā)泄。發(fā)泄完了,孩子就安靜了。
即使孩子想通過帶有情緒的尖叫來威脅媽媽滿足他某項不合理的要求,當他發(fā)現(xiàn)這種方法不管用的時候,他們就會放棄使用這種方法。孩子可是很聰明的!
不過,等孩子平靜下來后,媽媽最好跟孩子溝通一下,讓孩子明白這樣的做法不好,是一種不被贊賞的行為,媽媽做事是有分寸的,合理的、正確的需要只要孩子說出來,媽媽就會滿足,而不正確的要求,即使尖叫一天,媽媽也不會答應(yīng)的。
(文/舒潔)(編輯 李天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