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一個人一旦對某個事物有了濃厚的興趣,就會主動去求知、去探索、去實踐,并在求知、探索、實踐中產生愉快的情緒和體驗。所以,這些年來,我一直在探索一種激發(fā)和培養(yǎng)學生學習興趣的教學方法——愉快教學法,這也是我多年來不斷追求的一種教學境界。它符合青少年的身心特征,是英語教學中不可缺少的一種方法。那么,如何在教學中運用愉快教學法呢?
一、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
和諧的師生關系是實施愉快教育的前提和關鍵因素。在日常教學活動中,教師要充分尊重學生的人格,關心學生,愛護學生,并用自身的人格魅力感染學生,征服學生,從而形成互相尊重,互相信任的和諧的師生關系。和諧的師生關系使學生對教師高度信任,教師輸出的各種信息,會在學生頭腦中出現樂于接受的心理優(yōu)勢,從而取得最佳效果;也使得教師的模范言行或嚴謹的治學精神等對學生產生更大的感染力。與此同時,師生關系好也讓教師對每個學生充滿信任和期待,會在學生中產生一種暗含的期待效應,使學生從中得到鼓舞和力量,教師能愉快地進行教學活動,學生也能愉悅地完成學習任務。
二、設計引人入勝的教學內容
1.創(chuàng)設語境,最大限度地增加語言實踐
實施愉快教育的關鍵在于喚起學生的興奮和愉快。新異奇特的東西,最能激起學生的興奮和愉快。但是教師創(chuàng)設新異奇特的語境,必須把握好尺度。心理實驗證明,太熟悉的東西,不能引起學生的注意和興趣;完全陌生的東西,和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聯(lián)系不上,也不能引起學生的興趣。恰當的做法是把新異度定在學生似曾相識又陌生的感覺的尺度上。
例如,我在教牛津小學英語六年級第一單元“比較級”這一語法知識時,我在黑板上板書了以下幾個句子:
“I feel ill.I hope you get better soon.”
“He plays football well, but his brother plays better than him.”
“better”一詞,學生們曾經學過,可謂似曾相識,引導學生仔細比較兩個句子中“better”的含義又讓學生對“better”一詞產生陌生感,從而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進而引出“比較級”的教學。
2.處理好重點,解決好難點
教學內容如果太難,必然會影響學生的信心。內容太多,學生學起來,不僅不會產生成功感,反而會引起“沒意思感”,挫傷他們的積極性。因此,在教學內容設計上,教師要有層次,要以學生“跳一跳,夠得著”為宜;只有難易、坡度適度的內容,才能對學生有吸引力、激勵性,讓學生在解難和爬坡中享受成功的快樂。要做到這一點,需要教師認真歸納、總結,發(fā)現竅門。
三、靈活運用寓教于樂的教學方法
1.上好英語興趣活動課
游戲是學生學好語言的一條捷徑。在英語課堂上適當組織學生做游戲可以活躍課堂氣氛,使學生消除緊張情緒,讓學生在玩中學到知識,并由被動接受知識轉化為開動腦筋主動探索知識和運用知識。但要切記,不能為了游戲而游戲,游戲的內容必須與教學內容有內在的聯(lián)系,以為教學服務為宗旨。
在課堂上,教師可以用實物、道具、多媒體等教學手段創(chuàng)設真實的交際語言情境,組織學生進行角色表演。這種形式為學生營造了一種語言交際的氛圍,人人都有參與表演的機會,并采用有效的評價機制,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2.充分利用直觀教具和各種電教手段
直觀的教具和多媒體等電教手段形象直觀、生動有趣,能變無形為有形,變抽象為具體,變無聲為有聲,變靜態(tài)為動態(tài),從而有利于學生理解所學英語,做到視、聽、說的有機結合,強化記憶,增強學習效果。
3.利用兒歌、故事、順口溜教學
在教學中不失時機地加入一些膾炙人口的英文歌曲、讀起來朗朗上口的順口溜和有趣的小故事,學生定會興趣盎然。尤其是在枯燥冗長的復習課上,如果教師把相關的句型和詞匯等編成順口溜讓學生說,或編成兒歌讓學生唱,學生不但能鞏固、記憶所學的語言材料,還可以培養(yǎng)他們對所學語言的節(jié)奏感,充分感受英語的語言美和韻律美,從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我常常把課本中的對話用學生熟悉的兒歌(《兩只老虎》《生日快樂歌》《數蛤蟆》)形式把課本中的對話唱出來,讓他們在輕松愉快的歌聲中學會并記住對話。
總之,教師要千方百計地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完成學習任務,并不斷獲得學習上的成功,從而建立快樂的良性循環(huán)系統(tǒng),讓學生輕松愉快地學知識,健康成長,最終達到教師“樂教”,學生“樂學”的境界。
(特約編輯熊疊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