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孩子生活的領域里,夢境和幻想是他們的“知心朋友”。那充滿生機的夏日夜晚,給孩子們留下了許多美好的記憶;群星閃耀的夜空,使孩子們產(chǎn)生無盡的遐想;像燈籠般在田野里飄忽的螢火蟲,牽動著孩子們的好奇心;夜空的新月,美麗的夢神,把孩子們帶進了童話的世界……這就是蘇教版小學音樂教材第六冊第八單元“星星點燈”所蘊涵的美的意境。
如何在課堂中巧妙地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感知體驗美的意境、傳遞演繹美的心聲呢?我以《美麗的夜晚》為題,創(chuàng)設了一系列美的情境,提供了多個美的藝術想象的空間,將歌曲的學習、音樂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訓練,有機地滲透在音樂藝術的審美體驗之中。我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所提供的形象、生動的畫面,運用游戲、模仿、合作、交流等多種形式,為學生創(chuàng)設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幫助學生更好地聆聽音樂、理解音樂,使學生被音樂所表達的夏夜的美的意境所吸引、所陶醉,并與之產(chǎn)生強烈的情感共鳴,激發(fā)了學生去演繹美、表現(xiàn)美的興趣。
一、巧用舊曲設境——激情引趣
“音樂教學應以興趣愛好為動力。”課的一開始我從聽覺入手,給學生準備了一首好聽的歌曲《閃爍的小星》,讓他們跟著唱一唱、動一動。歌曲《閃爍的小星》是一首學生耳熟能詳?shù)母枨?,一下子就拉近了他們與文本的距離,激發(fā)了他們學習的熱情。在學生不由自主的聽唱過程中,我用肢體語言引導學生模仿閃爍的小星進行律動,高舉的小手、晃動的手腕,再現(xiàn)了一個生動有趣的生活情境,使學生在沒有壓力、輕松愉快的活動情境中進入了本課的學習。同時,《閃爍的小星》中星星閃爍的感覺與螢火蟲有相似之處,學生的歌唱、表演均為后面新歌的學習、表現(xiàn)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學生已有的認識結構使得他們愿意去親近、感受、表現(xiàn)音樂,既為本課的學習開了一個好頭,又為課堂創(chuàng)設了濃郁的音樂氛圍。
二、巧設游戲情境——釋疑解難
三年級學生正式接觸二聲部的歌曲,復雜的節(jié)奏、音程的和諧、音高的準確、聲音的控制、二聲部的配合等,常會讓學生頭昏腦漲,望而生畏。本課的教學難點是準確接唱二聲部的旋律,做到聲部和諧,層次清楚。如何讓學生在輕松自如中學習并掌握這一教學難點呢?我是這樣過渡到二聲部的學習的。
首先,我設計提問:“小朋友,夏天的夜晚,夜空中除了會眨眼睛的星星外,我們還可以看到一種小昆蟲,它們也一樣會閃閃發(fā)光,你知道它們是誰嗎?”學生們異口同聲地回答:“螢火蟲?!薄笆堑模坏较奶斓囊雇?,螢火蟲就會提著它的小燈籠飛來飛去,一閃一閃亮晶晶的,為夏夜增添了一道亮麗的風景。今天我們就以螢火蟲為主題,和大家來玩?zhèn)€‘大小聲’的模仿游戲。我大聲說‘螢火蟲’,請你們小聲來模仿。我說‘亮晶晶’,你們說——”這樣,學生在興趣盎然中完成了“說”這一強弱變化的練習。我再在此基礎上以“唱一唱”的形式進行大小聲的模唱練習。我唱“小燈籠”“亮晶晶”,學生模仿,順利解決了音高的問題。接著我以加“啊”和斷音記號等不同的唱法,用手勢提醒學生輕巧跳躍的感覺。最后以聽辯、模仿等形式,引導學生進行簡單的二聲部訓練。游戲在教師的不斷示范以及手勢、聲勢的提示之下,從師生互動說到模仿唱,再到接唱,學生不僅順利地掌握了二聲部的接唱技巧,并且能唱出輕巧跳躍的感覺。最后結合詞譜,進行生生之間的二聲部合作練習也就水到渠成了。
新課標對教學與方法中的探究提出了這樣的目標:“激發(fā)學生對音樂的好奇心和探索愿望,引導學生進行探究,重視發(fā)展學生的探究過程?!倍暡繉θ昙壍膶W生來說很抽象,用簡單的說教來讓他們準確掌握二聲部的和諧比較難,而這一環(huán)節(jié)的“大小聲游戲”由簡單到復雜,層層遞進,由師生互動到生生合作,逐步使學生掌握了二聲部的聲部和諧,層次清楚。這樣將本課既是重點又是難點的內容用游戲的形式循序漸進地引入,將枯燥的二聲部的合唱練習變?yōu)橛腥さ挠螒?,不僅使學生興趣盎然,學得輕松愉快,而且為后面歌曲的學習做了很好的鋪墊。
三、精設活動情境——體驗感知
音樂是聽覺的藝術,新課標反復強調要完整而充分地聆聽音樂作品,使學生在音樂審美過程中獲得愉快的感覺與體驗。教學中我以不同的方式讓學生多次聆聽音樂,感受音樂的情緒、情感、節(jié)拍及演唱形式。為了準確表達歌曲的情感,我先讓學生聆聽歌曲《夏夜》,用肢體語言表現(xiàn)三拍子的韻律。這一環(huán)節(jié)可以跟著音樂搖一搖,也可以跟著音樂拍一拍,讓學生在聆聽音樂的過程中自主表現(xiàn)。
在學唱歌曲環(huán)節(jié),我把本課的聲部合成的難點設計成“歌曲聲部接唱”的教學形式,引導學生體會和感受二聲部的合成方式與和諧優(yōu)美,特別是對于唱足長音的練習指導和讓學生為自己喜愛的歌曲命名,為歌曲的表現(xiàn)創(chuàng)造部分做了扎實的鋪墊。這一環(huán)節(jié)體現(xiàn)了新課標中“根據(jù)中低年級學生的身心特點,從音樂基本要素入手,通過模仿,積累感性經(jīng)驗,為音樂表現(xiàn)和創(chuàng)造能力的進一步發(fā)展奠定基礎”的理念。
怎樣才能讓學生輕巧、短促、有彈性地演唱呢?我利用課件邊演示邊提問:“作曲家為了形象地表現(xiàn)出螢火蟲閃爍的樣子,在歌曲中巧妙地運用了一些休止符。大家輕輕地跟琴來唱一唱,邊唱邊找一找,它們都藏在哪些樂句里?!碑攲W生找出休止符時,我用動畫的方式將休止符形象地演變成閃爍的螢火蟲。在螢火蟲一閃一閃的動畫中,我再讓學生唱出輕巧、短促而有彈性的聲音。這樣富有趣味性的“音符螢火蟲”的學習過程,使學生在細心觀察中發(fā)現(xiàn),在真實體驗中感知,在實踐探索中掌握了休止符的重要性和演唱技巧。
在表現(xiàn)歌曲環(huán)節(jié)中,我以師生合作、生生合作等多種形式,激發(fā)學生的表現(xiàn)欲,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盡情地用聲、用情傳遞美、演繹美。
四、巧融生活情境——對比暢想
新課標指出,尊重藝術作品,養(yǎng)成良好的欣賞藝術的習慣。通過學習不同國家、不同民族、不同時代的作品,感受音樂中的民族風格和情感,了解不同民族的音樂傳統(tǒng),熱愛中華民族和世界其他民族的音樂。夏天的夜晚千姿百態(tài),為了讓學生對音樂有更深的體驗和理解,在教學的提高和拓展環(huán)節(jié)中,我讓學生閉上雙眼,靜靜地欣賞音樂《美麗的夢神》,感受樂曲所營造的靜謐、祥和的夜晚。再對比欣賞樂曲《歡樂的夜晚》,感受其熱烈和歡快的情緒,并要求學生用表情和身體的小動作將聽到的感受表現(xiàn)出來。這兩首樂曲的對比性很強,我引導學生從樂曲的速度、旋律、節(jié)奏等要素入手進行聽賞比較,讓學生在聆聽、思考、討論的過程中分別體驗音樂所表現(xiàn)的寧靜的夜晚與熱鬧的夜晚的不同的美,引導他們展開豐富的想象,自信地表達自己對音樂的感悟與理解。我再從旁引導,讓他們懂得正是由于音樂表現(xiàn)手法、表現(xiàn)形式的不同,才使得同一主題有著千重變化。最后,我設計了這樣的結束語: “表現(xiàn)夜晚的音樂很多,今天我們只是感受了其中的幾首,課后我們去找一找、聽一聽,在美妙的音樂中去感受不同夜晚的美麗?!边@一環(huán)節(jié)我努力為學生開拓出一片新的視野,讓音樂由課內延伸到課外,做到了曲雖終而意未盡。
總之,在本課教學中,我自始至終都關注音樂美的內涵,創(chuàng)造美的情境,根據(jù)低年級學生的思維以具體形象為主要形式這一特點,充分使用電教手段,運用多媒體絢麗多彩的畫面、生動形象的演示及化小為大、化靜為動的特效,為學生創(chuàng)設了一個“美麗夏夜”的情境,讓學生感受到自然的美、音樂的美。針對兒童愛玩、好動的年齡特點,巧設游戲情境,巧解難點,寓教于樂,使學生樂學、易學。我還注重音樂教學有效性的原則,以“聽、唱”為基礎(即感知音樂),以“講、做”為中心(即體驗音樂),以“模仿、練習”為輔助手段,設計了多項教學實踐活動情境,讓學生感受、體驗理解音樂的美;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感悟描繪表現(xiàn)不同的夏夜之美,讓學生在多種美的情境中,體驗感知美的意境,傳遞演繹美的心聲。
(責編劉宇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