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冊府元龜》的記錄,五代之前被查處的宰相級貪官,共計29名;而“將帥部”中記載,五代之前被查處的將帥級的貪官多達74名,高級將帥被查處數量是高級文臣被查處數量的2.5倍。
在一般人的感覺里,反腐一般都是針對文官,較少針對武官,更少針對將軍大帥一級。這其實是錯覺,要是翻閱歷史,我們會發(fā)現,事實恰恰相反。據北宋真宗時編修的《冊府元龜》上的記載,從秦朝到唐末五代止,被揭發(fā)和查處的貪官有460名。其中,“宰輔部”中記載,五代之前被查處的宰相級貪官,共計29名;而“將帥部”中記載,五代之前被查處的將帥級的貪官多達74名,高級將帥被查處數量是高級文臣被查處數量的2.5倍。
今日就來說三個古代軍中“大老虎”落馬的故事。第一個說李蔡,他是西漢名將李廣的堂弟,史書對他的生平記載比較簡單:“李蔡,成紀人也,為李將軍廣之從弟。與廣事孝文帝、景帝、武帝。孝文時,廣與蔡俱為郎。景帝時,蔡積功勞至二千石。孝武帝時,至代相。以元朔五年(公元前124年)為輕車將軍,從大將軍衛(wèi)青出朔方擊匈奴右賢王,有功中率,封為樂安侯。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中,代公孫弘為丞相?!?/p>
由此可見,李蔡因為軍功累勞,不斷上爬,被授輕車將軍,后來又跟隨大將軍衛(wèi)青出征匈奴,戰(zhàn)功顯赫,封了樂安侯,最后代替公孫弘成為漢武帝任用的第二位丞相。這么一個封為列侯、位至三公的將軍,除了名氣之外,金錢、地位比他哥哥李廣不知道強多少倍,卻不知愛惜,因為貪占落馬:皇帝賜給他墓地20畝,可他多貪占了三頃,賣掉賺40余萬錢入腰包。李蔡因之被揭發(fā),論罪下獄。以李蔡的功勞,罪不當死,但李蔡恥感很強,不接受被獄吏羞辱,自殺了結,被封的侯國也被拿掉。
李蔡有功勞有苦勞,不過就是貪占了一些土地,比起后世的將軍,功勞沒有多少,動輒涉案金額甚巨,不知道要強多少倍,這種知恥自殺的將軍已經很難得了。
如果說李蔡是一個低調將軍的話,那么明朝的藍玉就是一個“跋扈將軍”,他是洪武年間拜為大將軍的三員驍將之一(另兩位是徐達、馮勝),曾為明王朝的建立和鞏固立下了赫赫戰(zhàn)功。
隨著藍大將軍立功越來越多,級別越來越高,漸漸地志驕氣溢起來。怎么個傲嬌法呢?《明太祖實錄》說他“畜莊奴,假子數千人,出入乘勢漁獵。嘗占東昌民田,民訟之,御史按問,玉捶楚御史。及征北還,私其駝馬珍寶無算?!彼箴B(yǎng)了很多莊奴,義子數千人,這些人仗著他的權勢作威作福。他曾經搶占東昌的民田,遭御史彈劾,藍玉一氣之下,將御史痛打一頓。他從北方征戰(zhàn)回來,私自貪墨了大量牲畜珍寶等戰(zhàn)利品。
有一回,藍玉北征元軍歸來,夜至喜峰關,關吏沒有及時開門迎納,他竟縱兵破關長驅直入,“帝聞之不樂”;他還在侍奉皇上的宴會上出語傲慢,在軍中擅自罷免和提拔軍官,獨斷專行。此外,藍玉還販賣私鹽。他早先征云南元梁王勝利后,派人到云南私自販鹽,牟取暴利。
這些違法犯紀行為,換作一般人早就下獄治死了,但朱元璋念及他的功勞,以及親戚關系:太子朱標的元妃常氏是常遇春的女兒,而藍玉是常遇春的妻弟,所以沒有追究。藍玉征元歸來時,朱元璋本來是要封他為梁國公的,但看到他屢屢犯錯,改封涼,還把他的過錯刻在鐵券上,這已經是帝王嚴厲的提醒了。
但是藍玉“素不學,性復狠愎,見上待之厚,又自恃功伐,專恣橫暴?!彼€越禮犯制,“床帳、護膝皆飾金龍,又鑄金爵以為飲器?!R坊、廊房采用九五間數”。就算你確實沒有逆謀的野心,但是這樣越禮使用皇帝才能使用的器物,是何居心呢?
當時,太子朱標因病去世,朱標的大兒子朱雄英前已夭折,按照嫡長制的繼承原則,朱元璋將朱標次子朱允炆立為皇太孫。朱允炆只有16歲,性格仁柔寬厚,朱元璋已65歲高齡,估計朱元璋一想到自己百年之后,幼帝臨朝,久經戰(zhàn)陣、老謀深算的軍中將帥自恃功勞,不服從調遣,動搖朱氏江山,覺都睡不著。
如若這些功臣大將老實服帖也就罷了,偏偏像藍玉這樣的,在他老朱還活著呢,就橫著進橫著出,朱元璋如何放心得了?不管你藍玉請求什么,他就是不批準。這邊藍玉也起疑心了,認為“上疑我矣”,那“不如趁早下手做一場”,準備在朱元璋外出耕籍田時起事。謀反的秘密被錦衣衛(wèi)特務察覺并稟報朱元璋,正好讓朱元璋找到一舉鏟除開國功臣的機會。
洪武二十六年(1391年)二月八日,藍玉入朝,朱元璋下令將其逮捕,第二天投入錦衣衛(wèi)大牢,第三天以“謀反”罪被處死,抄其家產,夷滅三族。朱元璋隨將打擊擴大化,將藍將軍的黨羽加以牽連誅殺,總共大約殺了兩萬人,開國功臣幾被殺盡,僅存湯和、耿炳文等人,并將刑訊逼供得出的口供輯為《逆臣錄》,公布于眾。這就我們現在能那么詳知其情的原因。
再說一個落馬將軍侯君集。史書上說他“性驕飾,好矜夸,玩弓矢而不能成其藝,乃以武勇自稱?!备S李世民東征西伐,累功無數。玄武門之變,侯君集之策居多。太宗即位后,立封潞國公,賜邑千戶,拜右衛(wèi)大將軍。貞觀四年,遷兵部尚書,絕對應該是上將軍銜。
其實,侯君集最大的功勞是率領唐軍平滅高昌國,這是他一生最光輝的事跡。因之,唐太宗以高昌故地為西州,置安西都護府,留遣兵馬鎮(zhèn)守,西域再次回到中原王朝的懷抱。
不過,在立了這次殊勛之時,侯君集也犯了一個大錯,他竟帶頭私取高昌寶物,這是嚴重的貪污行為,部下將士競相效仿,將高昌國寶物搶掠一空。因此,侯君集一回來就被關進大牢,不過,唐太宗念他有功,很快將他放了出來。
大約這次凱旋而歸得到的是不紅地毯而是牢獄,令侯君集耿耿在懷,最終使他偏離人生航道,站錯了隊,遭致滅頂之災。
當時,李世民的太子李承乾怕被父親廢掉,暗中準備謀反,背地里聯絡侯君集,侯君集其實也知道太子難于成事,但他還是想賭一把。太子企圖謀反很快東窗事發(fā),侯君集難脫其咎,念在侯君集曾有大功的份上,李世民又想放他一馬,但群臣爭進勸阻:“君集之罪,天地所不容,必誅之以明大法。”是啊,謀反是十惡之首,哪有還放生之理呢,如此,豈不是亂了套。
唐太宗回到私室哭著對侯君集說,從今起,你我永別了。想到自己南征北戰(zhàn),最后弒兄殺弟,弄到帝位,全靠這一幫老部下陪他征討,立下汗馬功勞,唐太宗的心情肯定很復雜。雖說唐太宗善作秀,但這番泣淚,想必是真實的。不過,唐太宗還算留了情面,沒有處死侯君集的兒子,將其流放到廣東,以便為其父祭祀。
這幾個故事說明,?古代掌握軍事大權的將帥,往往靠軍功積累攀爬上來,為帝王所倚重的肱股之臣,容易飛揚跋扈,形成以他們?yōu)楹诵牡睦嫖溲b集團,危及統(tǒng)治,如果有違法之事,除非帝王無力出手,有能力者一定會將其掀到馬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