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燕琳
抗抑郁藥是當前治療各種抑郁障礙的主要藥物,能有效解除抑郁心境及伴隨的焦慮、緊張和軀體癥狀。
在使用抗抑郁藥時,要注意以下治療原則:
因病施治在使用抗抑郁藥物之前,必須明確診斷,只有診斷確切了,才能發(fā)揮最佳的治療效果。
因人而異使用抗抑郁藥物必須全面考慮患者癥狀特點、年齡、軀體狀況、藥物的耐受性、有無并發(fā)癥,應個體化合理用藥。
逐漸增量使用抗抑郁藥物時,應該從小劑量開始,逐步遞增劑量,盡可能采用最小有效量,使不良反應減至最少,以提高服藥依從性。當小劑量療效不佳時,可根據(jù)藥物不良反應和患者對藥物的耐受情況,逐漸增至足量(有效藥物上限)。
療程充分任何藥物起效都需要一定的時間,而且大多數(shù)抗抑郁藥物的起效時間較長,往往需要足夠長的療程,一般4~6周方顯效,即便是起效較快的抗抑郁藥物如米氮平和文拉法辛,也需要一周左右的時間,因此要有足夠的耐心,切忌頻繁換藥。
換藥謹慎換用抗抑郁藥物時要謹慎,只有在足量、足療程使用某種抗抑郁藥物仍無效時,方可考慮換藥。換用不同種類的抗抑郁藥物時,應該間隔一定的時間,以利于藥物的清除,防止藥物相互作用。如氟西汀需停藥5周才能換用單胺氧化酶抑制藥,其他5-HT再攝取抑制劑需停藥兩周。單胺氧化酶抑制藥停用兩周后才能換用5-HT再攝取抑制劑。
單一使用使用抗抑郁藥物應該盡可能單一用藥,以避免藥物之間發(fā)生相互作用,只有在足量、足療程單一用藥治療無效時,才可考慮兩種作用機制不同的抗抑郁藥聯(lián)合使用。一般不主張聯(lián)用兩種以上抗抑郁藥。
注意病變治療期間應該密切觀察患者病情變化和不良反應,在治療前醫(yī)生最好向患者及其家人闡明藥物性質(zhì)、作用和可能發(fā)生的不良反應及對策,患者應遵醫(yī)囑按時按量服藥。倘若患者的經(jīng)濟條件允許,最好使用每天只服用一次、不良反應輕微、起效較快的新型抗抑郁藥物。
心理治療根據(jù)心理一社會一生物醫(yī)學模式,心理應激因素在抑郁癥發(fā)生發(fā)展中起到重要作用,心理社會問題往往會加劇某些患者的抑郁癥狀,如消極、自我評價下降或婚姻問題等,因此,在藥物治療基礎上輔以心理治療,可望取得更佳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