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英
[摘 要] 充分利用土地、光熱資源和兩早配套措施,實現(xiàn)一年2熟“麥茬復播油葵”,提高職工的收入。
[關鍵詞] 小麥 復播 油葵 高產(chǎn)栽培
[中圖分類號] S56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3-1650 (2014)07-0180-01
農(nóng)五師八十四團主要以種植業(yè)為主鏈帶動二、三產(chǎn)業(yè)。是兵團首批的25個邊境團場之一。地處博樂市以北阿拉套山南坡,毗鄰哈薩克斯坦,是存在多樣性的小氣候帶,歷年平均氣溫5.6℃,平均日較差12-14℃,全年大于10℃的活動積溫3106℃,歷年無霜期168天,年降雨量181.5毫米,蒸發(fā)比8.5:1,歷年平均日照時數(shù)2819.3小時,屬典型的大陸行干旱荒漠氣候。7-10月份有效積溫1650-1780℃,可利用光熱資源100-110天;≥10℃的活動積溫1865.8℃,無霜期85-90天(根據(jù)博州氣象局1990年至2001年12年資料統(tǒng)計)。受特定氣候因素制約。致使種植業(yè)效益較差。近年來利用小麥茬后復播油葵、青貯玉米、冬白菜等作物品種,實現(xiàn)了一年兩作,充分利用本地區(qū)寶貴的光、熱、水、土等資源優(yōu)勢,開發(fā)出高產(chǎn)、高效栽培的新途徑,促進了我團糧食、油料的發(fā)展。提高了單位面積的凈產(chǎn)值。增加了職工的收入,為麥茬復播種植技術的推廣,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一、基本情況
2011年八十四團復播油葵面積2萬畝,平均單產(chǎn)196公斤,總產(chǎn)3920噸。取得了較好的經(jīng)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主要栽培措施總結如下:
復播油葵單位面積效益分析
二、產(chǎn)量結構
保苗5000-5500株/667m2,收獲株樹4800-5000株,千粒重50g,單盤900-1000粒。
三、品種選擇
選擇生育期短的品種。新葵雜10號、新葵雜5號、IS50等生育期為95天左右。
四、主要栽培技術措施
1.播前準備
選擇奎冬5號、石冬8號等早熟品種,在小麥臘熟后期灌1次麥黃水,麥收獲后及時進行施肥、犁地、粑地。灌水時間一定要把握好,保證有足夠的墑情,以保證油葵出苗。
2.搶時播種
2.1播種時間
搶播種時期以7月5日以前,至10月15日機械收獲,油葵有足夠的生長時間確保生理上成熟。
2.2播種方式
以精量點播技術、既節(jié)約成本,又可省去定苗環(huán)節(jié),達到均勻留苗。
2.3播種密度
一般采用等行距,50厘米,株距22-25厘米,播深3-4厘米,每666.7平方米理論株數(shù)5000-5500株左右。
3.田間管理突出“早”字
復播油葵生育期短、桿矮,根系發(fā)達,一般可不進行蹲苗。各項管理措施突出個“早”字。出苗后應及早定苗一穴一株,培育壯苗,麥茬地極易失墑,加之麥草氨化奪氮。因此, 有噴灌條件的可輕噴水造墑抓好復播油葵的追氮肥工作是奪取高產(chǎn)、穩(wěn)產(chǎn)的關鍵。追肥一般在6-7對真葉現(xiàn)蕾前時應抓住苗期和花期這兩個關鍵進行,油葵對鉀肥需要高于其它作物, 苗期可采取條追肥:。要早開溝施肥培土利于側根、須根水平方向發(fā)展,通過培土可增強植株后期抗倒伏能力。結合中耕防除雜草,促苗快速生長。一般畝施肥磷肥15公斤,鉀肥5公斤,尿素10公斤,或畝施N.P.K復混肥20公斤。
4.合理灌水
油葵進頭水很關鍵,進水早易貪青晚熟延長生育期不利于早熟,灌晚了因干旱可縮短其生長期,影響盤徑膨大,不利于產(chǎn)量提高。后期氣溫不高,土壤蒸發(fā)量減少加之根系發(fā)達,植株后期抗旱。尤其淹灌地盡量少灌,最好是在現(xiàn)蕾前后進頭水;開花盛期灌二水一般只灌兩水即可。有噴灌條件的可早上水,縮短灌水周期,要控制灌水量,及早停水。一般在秋霜來臨時,油葵就能成熟收獲。
5.及時收獲
復播的油葵達到生理成熟后,應及時收獲。由于后期氣溫低,收獲的籽粒含水量較大,要及時晾曬,攤場要薄,翻場要勤,晾曬干后清選定量包裝,碼垛遮蓋待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