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桂玲
[摘 要] 當前網絡購物已經普及,對網店進行征稅也成為熱議的話題,本文在對網店進行定義的基礎上,分析了對網店征稅的必要性與可行性,指出了當前對網店征稅存在的障礙,并從加快立法進程、配合行政輔助、加強征稅監(jiān)管、提高納稅人納稅意識等方面提出了相應的政策建議。
[關鍵詞] 網店;電子商務;稅收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4 . 16. 061
[中圖分類號] F275.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3 - 0194(2014)16- 0101- 03
2013年11月11日,淘寶“網購狂歡節(jié)”交易額達到350.19億元,是2013年9月日均中國零售總額的51%,其中有14個店鋪交易額破億元。過去的5年,中國社會零售總額漲了1.8倍,而網絡零售總額則飆漲了19倍。但是網絡零售的快速增長給國家?guī)矶嗌俣愂帐杖肽兀烤W店交易是否需要繳納相關稅收?當前對網店交易征稅的障礙有哪些?基于此,本文探討了當前網店征稅的必要性、可行性、存在的障礙以及相關政策建議。
網店大致上講也就是電子商務中的B2C(企業(yè)-個人)和C2C(個人-個人)模式。對B2C交易已經在征稅。C2C是淘寶網所執(zhí)行的交易模式,也就是網站作為中間媒介,而顧客與顧客通過媒介對應交易的交易模式,消費者自己把東西放上網去再賣給消費者。但現(xiàn)在淘寶網的很多賣家,并不是個人出售閑置物品。如淘寶和買家聯(lián)合推薦而來的網絡原創(chuàng)“淘品牌”,已經成為了淘寶金冠銷售大戶。這些商店是以持續(xù)盈利為目的,雖然沒有實體店,但經營規(guī)??杀葦M中小型品牌。本文所指的“網店”主要指雖然以C2C的形式存在,但實質已經類似于B2C,但是被排斥在稅收監(jiān)管的范圍內的電子商務模式。
1 網店征稅的必要性
1.1 堅持公平稅負原則
公平稅負是我國稅法所秉持的重要原則之一,網絡購物與實體商店相比,只是經營模式的改變,其商業(yè)行為的本質并沒有變化,依然適用于我國現(xiàn)行的稅法及相關法規(guī),如果不對網店進行征稅,那么對于用傳統(tǒng)商務模式的納稅人來說是有失公允的,同時對B2C交易也不公平,因為京東商城、卓越亞馬遜等B2C網店早就已經開始履行期繳納增值稅的義務。因此,對網店進行征稅是建立在“合理劃定納稅主體,保障稅法公平性”原則之上的,不能因為交易方式、載體、渠道等的更新對網店交易免稅。
1.2 避免稅收流失
因為網店交易的便捷、低成本、低價格等性質,越來越多的人選擇用網上購物來代替去實體店購買商品。由于目前沒有明確對網店征稅的法律制度,網店的稅款征收存在著很大的漏洞。隨著實體店交易額的比例的降低以及網店交易額的大幅上升,導致國家的財政稅收的流失。阿里巴巴集團所公布的2012年淘寶與天貓的總體交易額已經達到1萬億元,按照武漢市國稅局對內地首張個人網店稅單的征稅稅率(4.3%)來核算,2012年僅僅淘寶網就漏征了約200億余元的稅款。若是仍不對網店進行收稅,將給我國的財政收入帶來巨大損失。
1.3 維護國家主權
在電子商務發(fā)展之初,美國之所以極力推崇Internet免稅法案和Internet零關稅協(xié)議,除了是在支持新科技的研發(fā),也是為了保障自己作為電子商務主導國的霸主地位。甚至還有通過電子商務創(chuàng)造的渠道,為進入他國市場創(chuàng)造條件的意圖。所以,網絡交易若不收取關稅,那么發(fā)達國家的產品就可以暢行無礙的隨意進軍發(fā)展中國家。這樣的情況雖然有利于國內企業(yè)的優(yōu)化競爭,但是過猶不及。在先進、優(yōu)質、廉價的進口商品絕對的優(yōu)勢下,發(fā)展中國家的國產商品生產企業(yè)必然受到巨大沖擊。因而,為了避免跨國網購對關稅的影響,需要對涉外網店征稅。
2008年,國稅局已經成立課題組研究電子商務稅收的問題,并表示我國未來不會對網絡交易進行永久免稅。綜上所述,對網店征稅利大于弊,是形勢所需。因此,制定合理的法律條例規(guī)范對網店征稅,勢在必行。
2 網店征稅的可行性
2.1 網購市場規(guī)模壯大
網絡購物因價格低廉、方便快捷、形式多樣等優(yōu)點,發(fā)展極為迅速。截至2012年6月,個人網店數(shù)量達1 725萬家,同比增長19%;淘寶網現(xiàn)有職業(yè)賣家600多萬,每天新增注冊近萬家①。2012年年底中國網絡購物用戶規(guī)模將達到2.73億人。2011年淘寶與天貓的交易額為6 000余億元,其中天貓為1 000余億元;在2012年淘寶和天貓的總交易額突破10 000億元,其中天貓為2 000余億元。在服務體系方面,以物流數(shù)據(jù)為例,2012年上半年,全國規(guī)模以上快遞企業(yè)業(yè)務量累計完成24億件,較去年同期增長50%;國內網絡購物快遞企業(yè)營收規(guī)模達468.3億元,同比增長39.8%①。
2.2 有較為成熟的國際經驗可供借鑒
在英國,根據(jù)《電子商務法》的規(guī)定,在線銷售模式與實體經營模式在稅收上是“無差別”的,要求網店的年銷售總額達到5.8萬英鎊時,就必須在稅收及相關部門做增值稅等級,否則不強制要求。日本是亞洲電子商務中發(fā)展較好的國家,根據(jù)日本《特商取引法》的規(guī)定,網絡經營模式是需要交稅的,法案的規(guī)定與英國相類似,起征點為100萬日元。美國近年來也開始推動對電子商務征稅的進程。
2.3 我國已有相關的地方性法規(guī)
目前為止我國尚無全國性的法律條例來規(guī)定網店納稅的具體內容,但已經出臺一些地方性法規(guī)來規(guī)范網店納稅問題。
2.3.1 廣州企業(yè)認定標準與成都注冊認定標準
2003年,國內首部電子商務地方性法規(guī)《廣東省電子交易條例》正式開始實施,要求電子商務服務提供商應領取營業(yè)執(zhí)照等證件,并在政府信息部門登記備案,對登記在冊的擁有網店的企業(yè)進行線上線下合并征稅,對未經注冊的個體網店暫時不征稅。在成都,電子商務店鋪有3種情況:①擁有網上商城的已申報的實體店,②已在工商部門注冊了公司的個人網店,③沒有注冊登記的網店。成都稅務局依據(jù)網店是否注冊,對前兩種已申報已登記的網店進行征稅,對尚未注冊的個人商家不征稅。
廣州、成都只對注冊的網店進行征稅,納稅主體以及課稅對象都有較為明確的信息,征稅的標準較為容易掌握,但由于大部分網店商家對網店征稅的不認同,并沒有主動去工商部門注冊登記,工商部門無法準確掌握商家信息,納稅人的身份無法被準確判斷,導致無法實現(xiàn)稅收的橫向公平,即在法規(guī)范圍內并非所有納稅人均繳納稅款。
2.3.2 武漢星級認定標準
2011年武漢稅務局將達到皇冠級別的網店劃入征稅范圍,要求這些網店進行稅務登記,而對皇冠級別以下的網店則暫時不征稅,但是納入監(jiān)督范圍之內。因此,武漢對網店征稅的主要標準是網店的等級標準,這使得網店征稅評判標準有誤,即網店的等級只代表銷售量,而不代表銷售收入與利潤,依照銷售量繳稅顯然有失公允。
因而,雖然目前我國地方性網店征稅法規(guī)存在諸多問題,但對于我國制定全國性的網店征稅標準有著積極的借鑒意義。
3 我國對網店征稅的障礙
盡管對網店進行征稅勢在必行,但是在實際操作中存在諸多困難。
3.1 相關法律法規(guī)不完善
目前我國關于網店交易的全國性規(guī)定僅有2010年開始實施的《網絡商品交易及有關服務行為管理暫行辦法》,主要內容是關于網絡商品交易的相關監(jiān)管措施,此外要求個人或企業(yè)網店都按照實體店的法律條規(guī)來履行義務,沒有考慮到網店和實體店進貨渠道、經營方式、銷售者實際負擔能力的差異,網店征稅相關法律條款欠完善。此外,我國雖然有一些地方性法規(guī),但是由于征稅標準不一致,可能會導致網店納稅人為了躲避或者減免稅款而遷移經營地。
3.2 稅收體制和征收手段存在不足
(1)稅收征管歸屬地不易確定。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征收管理法》中的規(guī)定,納稅人應該依照其實際進行生產、經營活動所在地的行政區(qū)劃進行稅務登記。在我國傳統(tǒng)的貿易行為中,納稅人的生產和經營活動所在地基本是一致的,甚至與經營者的戶籍所在地可能都是一致的。但是無實體經營的網店依托于虛擬網絡平臺,納稅人可以隨時變更經營活動地點,沒有地域限制。店家在網絡交易平臺登記的商家所在地,可能是商家的戶籍地、居住地或者是商家的經營地、商家貨源地,稅收征管歸屬地不易確定。
(2)納稅主體難以判斷與確定。不同于傳統(tǒng)的商品交易,網絡交易的主體更加自由、廣泛,這使得對納稅居所及進行網絡交易的自然人是否可認定為納稅人而無法做出準確的判斷。
(3)計稅依據(jù)難以確定。相比于傳統(tǒng)交易的紙質實體的計稅依據(jù),現(xiàn)代化網絡交易采用電子數(shù)據(jù),交易漏洞可能較大,網絡數(shù)據(jù)的安全得不到保障,因此,難以保證計稅依據(jù)的真實性。
3.3 網店課稅不易監(jiān)管
傳統(tǒng)的商品貿易按稅務登記、賬薄、憑證管理、發(fā)票管理、銀行賬號、納稅評估、納稅申報等程序進行。但是網店避開上述大部分環(huán)節(jié)。首先就是進行稅務登記,《網絡商品交易及有關服務行為管理暫行辦法》中關于“具備登記注冊條件則需進行登記注冊”的規(guī)定并非強制性要求。其次,關于發(fā)票的開具。網店交易中買賣雙方沒有合同不存在發(fā)票,數(shù)據(jù)完全是服務器中的數(shù)字代碼,不具備監(jiān)管性,可以加密、修改,不留痕跡。因此我國原有的賬簿、憑證管理規(guī)定無用武之地,網店使傳統(tǒng)稅制的課稅憑證消失。2013年4月,國家稅務總局公布《網絡發(fā)票管理辦法》,但電子發(fā)票試行的規(guī)定也并非強制性要求,且我國稅務機關正處在學習電子發(fā)票使用方法的過渡期,在我國如何大范圍使用電子發(fā)票仍是一個難題。
4 國內網店征稅對策探討
4.1 改進稅務登記,完善稅收立法
(1)制定網店稅務登記制度,確立電子申報納稅方式。目前,我國企業(yè)所得稅按地域劃分,即按照行政隸屬的上下級關系來劃分,這使得企業(yè)與地方政府的利益結合在一起,地方保護主義仍舊存在。電子商務“無址化”的特質再次將這個問題突顯出來。因此建議網店在登記注冊地進行納稅申報,通過交易平臺經營的網店則通過其使用的交易平臺代扣代繳稅款。
(2)明確網店征稅稅收優(yōu)惠政策,在適當時機擴大網店征稅范圍。雖然網店發(fā)展已經日益成熟,但是依舊屬于新興產業(yè),對網絡交易征稅勢必會增加商戶的經營成本,在一定程度上沖擊網店市場。為了降低實行新稅收政策帶來的負面影響,可以推行一定的稅收減免政策,但稅收減免是建立在完善的稅收征管政策的基礎上,優(yōu)惠政策應有法可依。
(3)提高起征點,實行分段稅率。盡管開辦網店的門檻較實體店而言很低,但由于網絡的便捷性使得規(guī)模大的網店總是在諸多方面都占據(jù)優(yōu)勢,因此,應建議提高起征點,以使得小型的新的網店得以生存。同時網店實際經營成本低于實體店,一旦經營走上正軌,網店所獲得的利潤可能遠高于實體店,因此建議網店征稅采用分段稅率,以滿足稅收縱向公平原則。
(4)兼顧國際電子商務稅收政策的變動。目前國際上關于電子商務稅收已經達成了一定共識,稅收利益的重新分配是電子商務國際稅收問題的重中之重,因此,要兼顧考慮國際電子商務稅收政策的變動,完善我國稅法。
4.2 配合行政輔助
首先,建立完備的實名制體系。盡管我國已經在推行網絡實名制,但僅僅是針對所在網站的實名,而且由于信息化水平的落后,也無法確定商家在網絡上填制的信息是否為真實信息。如果在全國范圍內推行網店征稅,就應建立完備的實名制體系和申報制度,強制開辦網店必須要取得在工商局的注冊和登記,網店主頁應當在醒目位置放置工商部門注冊標識,定期對網店進行抽查和監(jiān)督,對沒有標識的網店給予整改和取締。其次,大力推行電子發(fā)票的使用。推廣使用網絡發(fā)票管理系統(tǒng)進行發(fā)票開具,可以有效解決電子商務“無紙化”的弊端,使得網絡交易行為數(shù)據(jù)的公開性和準確性大大增加,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甚至避免了偷稅漏稅的存在。
4.3 建立第三方交易平臺代扣代繳制度
雖然網店的貨物周轉情況并不好把握,但是有交易行為就必然會帶來資金流動,而網絡交易的貨幣流通基本都是通過銀行或者第三方的支付平臺進行,且銀行或第三方支付平臺的貨幣流通記錄是清晰可見又難以篡改的。因此,可以通過網上銀行或第三方交易平臺進行稅款的代扣代繳,這要求稅務部門與網上銀行與第三方交易平臺的對接。
4.4 提高商家的納稅意識
如果網店商家不清楚納稅的意義,那么納稅似乎就是在剝奪他們的財產和權益。在這種前提下強行征稅會造成納稅人的逆反心理,從而產生偷稅、逃稅的想法甚至行為。當納稅人意識到納稅的義務與意義時,就會自覺地進行稅務登記并繳納稅款,從而從根本解決網店征稅的種種矛盾。
主要參考文獻
[1]王鳳飛.論電子商務稅收征管路徑的優(yōu)化——基于信息不對稱視角[J].河北學刊, 2013(3).
[2]劉璇,張向前.“淘寶網”盈利模式分析[J].經濟問題探索,2012(1).
[3]洪蘭.C2C模式下網店征稅的必要性分析[J].經濟研究導刊,2013(17).
[4]楊月然.淘寶網C2C個人網店征稅研究——現(xiàn)狀、合理性分析及路徑選擇[J].現(xiàn)代商貿工業(yè),2013(15).
[5]林曦.淘寶天貓今年交易額已突破10 000億[N].羊城晚報,2012-12-04(A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