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偉強
案例描述
師:在數(shù)學中,字母能表示一些什么呢?生:字母能表示數(shù). 師:用小棒搭正方形……我現(xiàn)在要搭2003個正方形,誰能告訴我,需要多少根小棒嗎?請同學們在10秒鐘內(nèi)回答我. 大部分同學在思考,但是沒人能回答這個問題. 只聽到下面學生的小聲議論,有幾名成績比較優(yōu)秀的學生用渴望的眼神看著我,好像在說,“老師快說答案吧”,也有些學生很無助地看著我. 師:學習數(shù)學的一個基本思想就是復雜的不會,那就從簡單的特例入手,深入淺出,去解決問題.
于是我讓學生小組用自己事先準備好的小棒動手搭1個、2個、3個、4個、10個、100個、2003個正方形分別需多少根小棒,學生獨立去搭建,邊搭邊數(shù),同時在小組內(nèi)交流,并填寫表格.
一部分學生很快完成了前5格,但后兩格不會.
師:前面5個空你是怎么填出來的?生:數(shù)出來的. 師:搭100個、2003個正方形還能用數(shù)的方法嗎?生:不能. 師:那怎么辦呢?這時在各小組內(nèi)開始討論. 稍后要求每組說出討論的結(jié)果. 提問后發(fā)現(xiàn)大多數(shù)同學都知道第一個正方形需4根,以后每增加一個正方形就需增加3根,所以搭100個正方形需4 + 99 × 3 = 301(根),搭2003個正方形需4 + 2002 × 3 = 6010(根),此時學生都感到非常興奮和自豪,好像這個問題已經(jīng)得到了圓滿的解決. 師:搭n個這樣的正方形需要多少根小棒呢?這時大部分同學在思考,也有一部分同學在疑惑:“n個究竟是多少個呢?”此時我仍不講解,繼續(xù)讓學生在小組中去討論. 很快學生們就有了答案. 生1:我發(fā)現(xiàn)的規(guī)律是,除第一個正方形用4根外,其余的正方形均是由3根小棒搭成,那么搭n個這樣的正方形就需要[3(n - 1) + 4]根小棒. 這種想法得到了大家的公認. 師:那還有不同的方法嗎?生2:我的答案和他的不同,不知道對不對?(該學生有點害羞,聲音很輕)我沒出聲,只是用鼓勵的目光看著他,點點頭. 生2:我先把n個正方形都當成用3根小棒搭起來的,然后再加上開始的1根,應該是(3n + 1)根. 我沒作評判,讓其他同學去思考,很快就響起了熱烈掌聲,掌聲中第三名同學站了起來. 生3:我可以把每一個正方形看成4根小棒搭成的,然后減去(n - 1)根,即需[4n - (n - 1)]根小棒. 生4:我與他們的想法都不相同,因為上面一排為n根小棒,下面一排為n根小棒,中間豎著的一排為(n + 1)根小棒,所以共需[n + n + (n + 1)]根小棒. 生5:老師,上面的結(jié)果各不相同,都對嗎?生6:都是對的,因為他們的思路都沒有錯誤. 生7:我知道這幾個結(jié)果的值是一樣的. ……師:我們思考數(shù)學問題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只要思維正確,所得的結(jié)果一定是對的,這幾個式子表面上看起來不盡相同,但等掌握了含字母的式子的運算后,你就會明白了. 我們以后要注意從多角度、多層次去思考問題. 這里的n表示什么呢?生:正方形個數(shù),是整數(shù). 說明字母可以表示數(shù). 接著讓學生用字母去表示運算定律、公式、圖形的面積等, 從而讓學生理解了字母可以表示數(shù)和幾何圖形中有關的量.
案例反思
1. 放飛思維,出現(xiàn)“意外”
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是教師講,學生聽,課堂沉悶乏味. 新課標指導下的課堂教學應該倡導“五還”,其中重要一點就是要還學生“空間”.只有為學生提供了充分的思考空間,活動空間,才能激發(fā)他們主動參與到課堂學習中來,使他們的思維在一個廣闊的空間里自由馳騁,也才能產(chǎn)生多種“意外”,促成“生成”. 實踐證明,教師只有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善于抓住教學中的閃光點,才能真正使每名學生在積極參與的過程中得到充分的發(fā)展.
2. 關注學生,呈現(xiàn)“意外”
教師是學生成長的陽光雨露,尊重學生、關愛學生、塑造學生是教師愛學生的美德. 老師一個鄙視的眼神會使他們一蹶不振,也會使其他同學對他們更加冷漠. 在班集體中,要精心營造一種平等、和諧、友愛的氣氛,學生能夠感受到集體溫暖,感受到自己在班上有一席之地. 老師的尊重和關愛不僅給學生送去了溫暖和信心,也教會了其他學生對人要尊重. 使得師生、生生在課堂上關系和諧,心理相融,情感相通.
3. 把握課堂,捕獲“意外”
當我們的課堂中出現(xiàn)那些始料未及的“意外”時,有時候可能是與你的設計格格不入的,那就需要我們教師直面“意外”,善待“意外”,冷靜思考,巧妙地捕捉其中的“亮點”資源,并靈活地調(diào)整教學進程,才會使課堂在不斷地“生成”中綻放美麗,充滿生命的活力.
案例點評
新課程的課堂因“意外”而精彩. 這次課堂教學中的“意外”,使我意識到學生的數(shù)學學習過程不能只是接受現(xiàn)成的數(shù)學知識,而應是一個以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jīng)驗為基礎的主動建構的過程. 許多東西是教師難以教會的,要靠學生在活動中去領會. 只有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習活動中,才是有效的學習. 一堂好的數(shù)學課,教師應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應向他們提供充分地從事數(shù)學活動和交流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shù)學知識和技能、數(shù)學思想和方法. 在這一過程中,凡是能讓學生自己學會的,讓學生去親自體驗,決不去教;凡是能讓學生自己去做的,讓學生親自動手,決不替他做;凡是能讓學生自己去說的,讓學生自己動口,決不代他講. 為學生多創(chuàng)造一點思考的時間,多一些活動的空間,多一點表現(xiàn)自我的機會,多一點體嘗成功的愉快,真正做到“學生是數(shù)學學習的主人”.